杭州复生堂:(医案)黄少华医生中医药治疗皮肤多发病
面部红疹热痒痛,疏风清热复安容
春季是许多皮肤病多发的季节,中医对于一些皮肤病的治疗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医案为黄少华医生门诊医案,该患者因面部皮肤瘙痒起疹,同时药物过敏以致病情加重。整体疗程的治疗以疏散风热为主,兼顾血热及局部皮肤症状,并医嘱病人忌口辛辣,从而疹退容安。
首 诊
患者4日前因面部瘙痒起红疹于医院就诊,服用复方甘草酸胺胶囊,鱼腥草滴眼液兑生理盐水外敷后红色丘疹增多,瘙痒加重且有热感,前来就诊。
脉诊:左关脉弦细
舌诊:舌质红苔薄
患者红疹加重为药物过敏所致,处方以疏风散热,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散加减,并嘱其服药期间忌口辛辣发物。
处方:
荆 芥9g 防 风9g 蝉 蜕6g
亚麻子9g 苦 参9g 炒苍术12g
知 母9g 石 膏15g(先煎)牛蒡子9g
木 通9g 当 归9g 生 地15g
甘 草9g 马齿苋30g 蒲公英30g
丹 参20g 水牛角15g 赤 芍9g
七帖
二 诊
服药后面部红色丘疹大多消退,面部脱皮,局部时有痒感。印堂处及下颌仍有少许丘疹,近两日轻微腹泻,月经常推迟3-5日。
脉诊:左关浮大
拟疏风散热
处方:
荆 芥12g 防 风12g 蝉 蜕6g
亚麻子9g 苦 参9g 炒苍术12g
知 母9g 石 膏15g(先煎)牛蒡子9g
木 通9g 当 归9g 生 地15g
甘 草9g 丹 参20g 蛇 蜕6g
僵 蚕9g
七帖
三 诊
继续服药后症状基本消退。
脉诊:左关脉浮滑
舌诊:舌质红苔薄
因月事将至,疏风散热基础上佐以温通中药。
处方:
荆 芥12g 防 风12g 蝉 蜕6g
亚麻子9g 苦 参9g 炒苍术12g
知 母9g 石 膏10g(先煎)牛蒡子9g
木 通9g 当 归9g 生 地15g
甘 草9g 丹 参20g 僵 蚕9g
白 芷9g 桂 枝9g
七帖
四 诊
服药后面部脱皮减少,局部皮肤潮红,仍有痒感。
脉诊:左尺浮滑,右关浮缓
舌诊:舌质红苔薄
月事较上月提早6日,仍拟疏风散热。
处方:
荆 芥12g 防 风12g 蝉 蜕6g
亚麻子9g 苦 参9g 炒苍术12g
知 母9g 石 膏9g(先煎)牛蒡子9g
木 通9g 当 归9g 生 地15g
甘 草9g 丹 参30g 升 麻9g
七帖
每日马齿苋30克煎汤外洗面部,早晚各一次。
五 诊
面部症状基本消失,仍不时有少许痒感,局部皮肤微红。
脉诊:脉沉细。
拟疏风散热巩固治疗。
处方:
荆 芥12g 防 风12g 蝉 蜕6g
亚麻子9g 苦 参9g 苍 术12g
知 母9g 石 膏10g(先煎) 牛蒡子9g
木 通9g 当 归9g 生 地15g
甘 草9g 丹 参30g 僵 蚕6g
七帖
六 诊
面部皮疹好转,唯日照时自觉面部发红发热
脉诊:脉沉细
舌诊:舌质红苔薄
仍拟疏风散热,清热凉血。
处方:
荆 芥12g 防 风12g 蝉 蜕6g
亚麻子9g 苦 参9g 炒苍术12g
知 母9g 石 膏10g(先煎)牛蒡子9g
木 通9g 当 归9g 生 地15g
甘 草9g 丹 参30g 水牛角20g(先煎)
升 麻9g
七帖
七 诊
面部皮肤症状基本痊愈
脉诊:脉沉细
舌诊:舌质红,苔薄
拟清热凉血,嘱可停止治疗,忌口辛辣发物三月
处方:
马齿苋30g煎汤外洗面部
七帖
(医案所涉及处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病情还请于专业医生处询诊)
中医对于皮肤病的调治注重标本兼顾。既着眼调整当前局部问题,同时也注重因之而起的根源。本医案患者因外感风热起疹,且药物过敏加重,治疗以疏风散热为主,风热去则皮肤自安,同时再根据整体脏腑气血情况佐以清热凉血治疗,最终红疹消退,面部恢复安容。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