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冯了性国医馆:(医案)中医药调理小儿体质弱
宝宝体质弱老是生病?中医小儿体质调理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每个家庭中,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也是爷爷奶奶的小心肝,孩子一生病,全家都操心,偶尔一次感冒没事,就怕孩子体质弱、抵抗力差,老是感冒咳嗽、发烧、肠胃不好,反反复复,每个月都得带孩子看病,排队看诊,抓药熬药……孩子生病,其实最辛苦、最操心的是孩子妈妈。
案例
患儿男,2岁,反复感冒5月余来诊。
其母诉去年冬天一次不慎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西医抗炎、对症治疗后能有缓解,但难断尾,难出2-3周又发感冒咳嗽。反复感冒3月后始出现夜寐不宁,翻来覆去、易哭闹,出汗多,平素胃口差,脾气大,面色暗淡。孩儿生病,父母也受累。其母忧虑,寻中医治疗,曾以清热之法治疗,效果一般。后经人介绍,来冯了性找赵东峰医生调理小儿体质。
初诊时赵医生仔细分析病情后认为,小儿反复感冒咳嗽,是由于脾胃虚寒导致体弱、正气不足,调脾胃、扶正气,小儿体质才能增强,小儿体质变好了则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会好转的很快。赵医生耐心地为宝妈梳理孩子饮食习惯的理念,并嘱咐:注意保暖,忌食生冷寒凉,不吃水果,不吃清热解毒、凉茶(夏桑菊等),海鲜虾蟹,饮食8成饱……配合中药6剂治感冒咳嗽、调理脾胃。
其母半信半疑:水果一点都不吃?会不会营养不够?不吃水果会不会大便干燥不通?其他孩子都吃,我孩子看着感觉有点可怜……
服药1周后复诊:鼻塞、流涕好转,咳嗽稍减轻,胃纳增加,夜寐仍不宁、哭闹,时有后背出汗,大便2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薄白,两手纹淡。其母有严格遵医嘱控制饮食。赵医生表示:孩子夜寐不宁、哭闹是脾虚严重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按前方稍加减,继服6剂。
服药2周后复诊:药后症状有好转,2天前天气变化不慎受凉后咳嗽加重,鼻塞、稍流涕,咳痰,夜咳甚。调整用方,继服6剂。
服药3周后复诊:药后咳嗽减轻明显,现偶咳嗽,无咳痰,无鼻塞、流涕,夜寐较前好转明显,胃纳可,大便1-/2日一行。其母大喜表示感谢:原来孩子跟妈妈睡,这2月来孩子每天晚上睡觉都会醒来、哭闹,搅得妈妈也睡眠不足,精神差,黑眼圈、皮肤变差,现在孩子晚上睡觉能睡一整晚,自己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孩子少生病了,妈妈也轻松不少。其母要求再开2周中药继续巩固调理。
1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将一切致病因素论为“邪气”,分“外邪”和“内邪”,疾病的过程,是“正邪相搏”的过程,正能克邪、邪不胜正是健康的根本;所谓正气,是指人体对疾病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能力。具体言之,不外乎阴阳之气、脏腑之气。脏腑之气中,尤重脾胃之气。
“小儿最容易发病的其实就是两个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以我个人多年的诊治经验来看,呼吸系统的疾病往往多来源于消化系统。”赵东峰医生表示。
2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简单来说,我们出生后的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气血等,全部都由脾胃容纳、消化、吸收后转化供应的,可见脾胃对人体提高抵抗力、恢复能力的重要程度。
和成年人不同的是,小儿生理具有“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脾胃受纳运化的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需要充足能量、气血,家长天天想着怎么给孩子补充营养,殊不知过多的肉类、蛋白质会无形中增加小儿弱小的脾胃的负担,伤到脾胃,造成脾虚,脾虚则健运失职,纳呆失运,再加上家长观念差异采取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导致小儿脾阳虚、正气减弱,当小儿正气虚弱,不足以抵抗邪气,就容易生病、病了不容易好。
3
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同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蓬勃旺盛;相比成人如同成熟稳定的大树,孩子生病后的治疗、调养必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用科学的育养方法、良好的中医调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问:孩子调理体质除了喝中药,平时还能怎么做?
答: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通过细致、精准地调理体内复杂的内环境,让五脏各司其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充足,体质自然增强。小儿推拿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除了喝中药调理外,增强宝宝体质的关键在于日常中养育孩子的正确观念、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小儿推拿也是改善体质的好选择。
中医常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对于孩子,如果家长过度的关注和干涉,会降低孩子身体本身应对疾病能力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导致孩子柔弱,容易反复得病。孩子生病可以先观察,盲目打针吃药,或未经过辩证自行吃中成药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种子的发育生长是需要温度的,对于孩子也一样。人体相当于一部复杂精密的机器,作为亚洲内陆人,在千百年来稳定的气候环境和饮食结构中,我们人体适应环境而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生理规律,尤其是胃肠消化系统,对五谷的消化、吸收耐受度很高。人体对饮食结构和规律改变的适应能力并没有想象的强。
近二三十年来,物质变丰厚、饮食杂多,空调、冰箱开始普及使用,使得饮食生冷变多,营养过剩,寒病趋多,热病趋少。
对于孩子的养育,注意保暖,少吃生冷是必要的。不要怕孩子饿,饿出来的病少之又少;不要老想着给孩子增加营养,食多加重脾胃负担,脾胃受伤吃再多也不长肉;生病和亚健康时要忌口,消化肥甘厚腻的食物本身会消耗能量,生病不忌口,病是难好的。
问:为什么孩子平时要少吃生冷寒凉和水果?
答:
我们都知道人体是恒温的,这需要人体阳气和能量维持,阳气和能量来源于脾胃的运化,所谓运化就是把胃肠消化吸收到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而生冷寒凉的食物进入胃肠后,需要人体额外的能量熟化生冷的食物,这就导致人体阳气的减弱,另一方面,加重脾胃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导致胃口差、消化差,运化、生成气血的能力自然降低了。
(有哪些食物是生冷寒凉:生冷:不熟是生,低于体温是冷;冰淇淋、雪糕、冷饮……冰箱刚拿出的食物,苦瓜、冬瓜、川贝雪梨,夏桑菊、金银花、大青叶、王老吉等凉茶)
水果是近代丰衣足食后多了起来,被现代营养学所推崇:什么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补充水分、润肠通便……其实,这些所谓的营养成分,只要不是特别偏的食谱,平常饮食基本都能提供,也没必要靠生冷水果来补水和通便。水果的确好吃,能满足口腹之欲,但是,水果多属寒湿,湿寒进入肠胃后,会降低胃肠的蠕动,加重胃肠负担,另一个是水果汁水多而富含糖,阴中含阳,进食腹中先伤脾胃之阳,后壮火之气,以致阴阳两失。脾胃阳气受伤表现之一是鼻塞流涕甚至喷嚏连连,脾胃受伤壮火食气,口疮、口苦、牙龈肿痛都是必然的结果。
生冷寒凉和水果偶尔吃一两次,阳气充足健壮的孩子的身体还可以抵抗下,如果经常吃,即使是健壮孩子的脾胃也会受伤,体质也渐渐变差,容易经常感冒生病,生长速度变慢了、厌食挑食了,而且发展出各种慢性病,比如鼻炎、面色差、睡觉易哭闹等……根据小儿生理特点,在小儿12岁,也就是脾胃功能健全之前,尽可能地不吃生冷寒凉和水果,能护脾胃,扶正气。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