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泉溪堂:正气不足、脾虚的孩子,要吃点温和补正气的食物
正气不足、脾虚的孩子,要吃点温和补正气的食物
在和妈妈的聊天中发现,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大多是“我家宝宝积食了、感冒咳嗽了,大便不正常了,要怎么办呢?应该怎么给宝宝调理一下呢? ”
其实,宝宝之所以平时容易有这样一些小毛病,最根本的原因,《黄帝内经》早就告诉我们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是因为宝宝身体的正气弱,正气不足了。
所以,我们在给宝宝调理这些小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宝宝的正气,一点一点补起来的过程。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用什么方法,温和地帮助宝宝把正气补起来。
宝宝身体的正气,有两大作用
我们说补正气补正气,那么,正气到底是什么呢?
正气简单来说,就是让宝宝健康长大的一股力量。对于宝宝的身体来说,它扮演着两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正气是对抗各种病邪的警察,也就是大家说的抵抗力。那些让宝宝生病的风寒风热,燥热水湿,都把它叫做邪气。那正气呢,就是对抗这些邪气的力量。
宝宝每一次的感冒生病,其实都是正气去打仗的过程。正气不足,也就是武器警备力量不够,不能把病邪驱赶出去,咳嗽或者发烧的问题也就跟着来了。
另一方面,正气更是让身体正常运转起来的大推手。如果把身体比作一部机器,那正气就是这部机器的电力能量。
宝宝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不管是吃饭,走路,运动,玩耍,一举手,一抬足,都需要消耗能量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不管是感冒生病,积食腹泻,还是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身体的正气都在被不断消耗着。有的宝宝本身体质就比较弱,正气原本就不足,再加上不断的消耗,正气就更加显得缺少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呵护宝宝的正气,避免过度消耗;同时也要在宝宝正气不足的时候,扶植它,补益它,让它充盈起来。
家长可以对照一下自家孩子是否有下面几种表现:
1、变着花样给孩子补充营养,可孩子还是面黄肌瘦、总是生病;
2、别人家的孩子身体好个子高,自家孩子厌食不长个儿;
3、孩子稍微运动一下就出一身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发烧、久治不愈。
上面描述的这些症状,其根源是因为孩子脾虚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觉得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吃得多、吃得好,孩子就会长得比别人健壮,这其实恰恰相反。
实际情况是:孩子脾胃未充,运化力弱,家长不当的喂养方式,很容易把孩子脾吃虚。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营养物质都靠脾来运化。
幼小的孩子因为脾虚而致的肌肉无力,也体现在胃肠道上,孩子的胃肠道消化、蠕动力量都远不及成年人,过度喂养会把它们累坏!然后就先是消化不良,食积,之后是感冒发烧不断,并因此影响生长,这也是中国孩子生病的最常见规律。
中医中,“脾”对应的颜色是黄色,面色发黄,而且毫无光泽的黄,都是脾虚的症状,也是感冒发烧的预兆。
面色发黄,多在吃多了、吃得太好了之后发生,因为吃进去的食物超过孩子胃肠能消化的限度,营养就变成了累赘,用中医的话讲就是“食积”甚至“痰湿”了,后者停在体内,极有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脾虚也会趁机而入!
孩子脾虚的症状:
1、食欲不振,厌食挑食,不爱吃主食,吃饭都靠哄;
2、孩子特能吃,但舌头伸出来都是小小的,红红的,经常便秘,中医认为这是脾弱胃强的表现;
3、孩子形体消瘦,不长个。脾胃虚弱的孩子,难以吸收运化营养,就容易身体瘦小,或者虚胖,胖而无力,精神不好;
4、孩子容易感冒、发热、咳嗽等。大部分脾虚的孩子吃饭少,加上不能好好吸收,必然体质差,抵抗力差;
5、孩子便秘、大便不成形。脾虚的孩子肠胃动力减慢,消化差,所以常常出现排便不畅、不成形;
6、容易长湿疹、过敏等,出现各种皮肤问题;
7、孩子平时特别烦躁、爱发脾气。中医认为这属于脾虚肝旺,肺脾气虚,金不克木,导致肝气过于强盛,出现脾气大的现象。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上面的一些症状,有可能孩子正处于脾虚的状态,需要及时调理了。
健脾和胃推拿
步骤一:
家长先用手掌把孩子背部搓热,使肌肉放松。
步骤二:
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用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步骤三:
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捏脊一般捏3~5遍,每捏3下将背部皮肤提1下,成为捏三提一法。
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可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抵抗力。同时,还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