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下至善堂:陈博士谈中医思维—为什么要整体诊疗?
陈博士谈中医思维—为什么要整体诊疗?
中医临床思维-先有部分还是先有整体?
王先生到门诊求治多年的胃病, 带来了一堆的检查,从层叠的资料当中可得,患者多年来反复大量的检查,仅仅查出:浅表性胃炎,胃食道反流。患者讲述自己的病史,开始感觉腹部不适、胃酸、嗝气,逐渐加重到后来消瘦、焦虑、失眠、腹部坠胀感、大便异常,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检查和治疗。患者非常认真地遵从医嘱用心服药,饮食也极为注意,但仍稍有不慎就撑胀难受,反酸严重,又出现反流性咽喉炎。原本就瘦薄的体格现在可谓骨瘦如柴,失眠焦虑担忧紧张如影随形,每天需要镇静药物才能睡。患者只有一个诉求,只要治好我的胃我就全好了!临床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相似的心理,只要治好我这个病,我整个人就都好了!
患者的整体脉象细敛略刚,右关如同浮起的小米样凸点。整体脉象提示患者全身气血不足,血虚所以脉不柔而呈刚象,血虚脉不充所以脉敛,而脉敛细还指证患者的心理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不会很开心很豁达,所以可以理解焦虑是怎么来的,通常我们说开心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选择。很多生病的人心理的焦虑或者其他异常表现都不是主观上愿意那样,而是没有能力维持正常的情绪和心理。右关部的小米粒象就是患者胃脘不适的外象。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独步难行。
回到患者的诉求上,为什么按照胃病路径或者指南用药却迟迟治不好?这要从疾病的产生原理上去理解和解决才可能。
每一个生命从受精卵开始分化,先天父母之精给予受精卵的质量水平决定了这个生命先天秉承的各种功能水平,随着分化,逐渐产生各个器官,器官发育成熟后具备了其分管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胃病产生的原因并不是胃体无缘无故就生病了,而是在整体功能不足的前提下,胃体得不到养护加上内外邪影响才生病,继而胃体所承载的胃的功能产生异常。胃体以及其功能属于人这个生命整体的子集。所以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必须有整体观,不提升整体的功能而单独去治疗胃个体很难获效,如同股市,大盘不好,个股再努力也不容易翻红!
很多人认为解决了器质性问题,我所有的功能就能好了,其实这是一种截流式思维,把器官产生前的整体功能给截流忽略了,焦虑、失眠等等伴发症状并不是胃体本身搭载的功能,而是由整体状态影响到其他功能系统决定的。中医的整体观要求既往前看一步,看到器官及其功能产生的前提功能;又往宽看一步,看到这一器官及其功能之外的功能合集。
脾胃为后天之本,伤了脾胃后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营养全身,所以更加消瘦,这是局部对整体的影响。但理想化地试图修复好胃就能逆转这个过程可能实现,更多可能是很难实现,除非考虑和修复整体虚弱在先的前置原因。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