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中医馆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梅尼埃病的针灸治疗

梅尼埃病的针灸治疗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MD)是临床常见的内耳疾病,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耳胀满感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恶心、呕吐。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老年少见,小孩及20岁以下者罕见。男女在发病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大多数病人为单侧发病。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梅尼埃病的针灸治疗

  现在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是我国于2006年制订的诊断标准,将MD定义为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该病的诊断依据如下:(1)发作性旋转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 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2)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听觉重振现象。(3)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耳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变态反应、病毒感染等有关。主要的病理机制为膜迷路积水(内耳迷路的内淋巴水肿)。西医治疗多以控制症状和保护听力为主,如镇静、脱水、改善循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精神、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医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优势病种。

1  中医对MD的认识

  MD属中医学“眩晕”、“冒眩”范畴,历代对其论述颇多。《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东汉张仲景首次提出痰饮是致眩重要因素,《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丹溪心法·头眩》认为:“无痰则不能作眩。”《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总而言之,中医对MD的认识多责之于风、痰、虚,治疗上多从平肝、化痰、利水、补益脾肾入手。

2  针灸治疗

2.1  体针

  熊美华等针刺眩晕穴(枕骨下正中旁开0.5寸)、内关穴,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5例临床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9%。陈华德认为风痰为眩晕发作之标,脾肾虚为眩晕存在之本。以耳门、听宫、听会、风池、百会、中诸为主穴,脾气虚弱加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等;肾气亏虚加太溪、气海、关元、肾俞等;痰浊中阻加丰隆、阴陵泉等;肝阳上扰加太冲、太溪等。并根据此病患者体质多虚弱的特点,在手法上多采用浅刺多针的补法,尤其是耳前3穴要实施开阖补泻中的出针按穴补法,以防出血泄气,加重病情。此外,陈氏还根据“静以久留”、“虚则补之”的指导原则,独创了“百会穴长留针法”,经临床证明疗效肯定。王祖红等根据“左肝右肺”的理论为指导,对治疗组选取百会、左外关、左足临泣、左期门、右中府、右尺泽、右列缺、中脘为主穴,调节肝胆经经气,助肝气升发,助肺气肃降;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痰湿中阻加丰隆、阴陵泉;气血两虚加气海、足三里;肾精亏虚加肾俞、太溪。对对照组选取百会、风池、内关、太阳、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随证选穴同前。结果治疗组共60例,痊愈4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90%。

2.2  艾灸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的作用。艾灸利用灸火的热力给穴位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特殊作用而产生效应,其功效与艾灸的热量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且灸法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循环系统、物质代谢,能够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抵抗病邪,起到双向调节作用。黎滔等选取印堂穴艾灸15~20 min。结果本组32例患者显效24例,占75%;总有效率为100%。

2.3  头针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黄山等对治疗组采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取穴:头皮前、后、侧发际区头穴、上焦穴点共12个穴位。(取穴方法:将前、后、侧发际区各分为两等份,每一等份再细分为四等份,并用龙胆紫标记之。)对照组选取百会、双侧率谷、曲鬓、风池、足三里、丰隆、太冲、太溪。结果:治疗组40例,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5%。

2.4  耳针

  耳廓与人体各部位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耳针是运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张永和对治疗组选取耳穴肾、脾、神门、内耳为主穴,以皮质下、枕、肝为配穴,在所取耳穴区内探压寻找最敏感压痛点或变形、变色点作为所取耳穴的进针点。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共50例,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64%。

2.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张志盛对84眩晕例患者给予复方当归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各2ml,混合后,取双侧三阴交穴进行穴位注射,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结果:本组84例,治愈40例,显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谢玲等对治疗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2ml,取额中穴、双侧内关穴、太冲穴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0.2ml,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共60例,控制19例,改善11例,基本改善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5%。

2.6  针药并用

  针药并用,即针刺治疗与服用中药相结合,相辅相成,常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王福海对A组给予内服定眩汤;B组给予针灸治疗:取穴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翳风、听宫,并随证加减;C组给予内服定眩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C组共30例,痊愈2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B组总有效率93.33%;A组总有效率90%。史敏对该病主要从“痰”论治,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并针刺丰隆穴。获得了肯定疗效。李旭对治疗组给予真武汤治疗,并针刺风池、百会、合谷、内关。对照组给予真武汤,随症加减。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张凯亮对30例患者给予自拟清眩汤,随症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取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脑、肝、胆、胃、内耳、心等穴,以王不留行籽胶布贴压。结果:本组共30例,治愈10例,好转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黎凯提出“眩晕首责于肝”的理论,以清肝、平肝、柔肝、疏肝为基础,辩证论治,在针刺治疗中,强调以调理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为主,酌情配合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任脉和督脉等为辅,并配合经外奇穴和效穴。对实证以四神聪、风池、丰隆、太冲、合谷为主穴,局部疼痛者加阿是穴,头胀者加太阳,阴虚火旺者加太溪、行间,脾胃虚弱者加足三里;对虚症以百会、侠溪、足三里、行间、内关为主穴,气血虚弱加膻中,肾精不足加悬钟,阴虚生热化风加太冲。临床疗效肯定。

2.7  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即同时运用体针、耳针、头针、艾灸中的几种以共同治疗疾病的方法,将几种疗法联合运用常能提高疗效。陈华德常选用百会、听会、绝骨为主穴,风邪外袭者加风池、风府,痰浊中阻者加丰隆、脾俞,肝阳上亢者加四关穴,肾精亏虚者加太溪、肾俞,气血不足者加关元、足三里。针刺手法以轻著称,不强调强烈的针感,以免患者精神紧张使病情加重。同时善用头针,常选用督三针及双侧晕听区(督三针定位: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神庭穴和通天穴各一针)。同时耳穴兼施,常取神门、心、皮质下、内耳、胃、肝等穴。谢强采用“升阳祛霾”法治疗MD(阳虚型)临床疗效显著,对治疗组针刺患侧听宫、百会、印堂、太阳、风池、合谷等穴,并配以艾灸热敏化腧穴,本病热敏化腧穴大多出现在患侧听宫、百会、印堂等区域,根据穴位出现热敏化程度的不同,依次行回旋灸、雀啄灸、往返灸和温和灸;对照组给予茶苯海明片(晕海宁)口服。结果:治疗组共30例,治愈19例,好转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周青梅对70例门诊患者使用针刺加艾灸方法治疗,选取足三里、内关、晕听区、百会为主穴,痰浊上扰加丰隆;肝肾阴虚兼肝阳上亢加太冲、三阴交,并于百会穴使用艾条灸,以有热感传导为度。结果:本组共70例,完全控制20例,基本控制34例,部分控制12例,未控制4例,病情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94.29%。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对耳眩晕的针灸疗法也有详细的描述,取百会、头维、风池、风府、神门、内关为主穴,合谷、外关、丰隆、中脘、解溪、行间、侠溪、肝俞、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脾俞、气海等为配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耳针取肾、肝、脾、内耳、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侮次2一3穴;或行耳穴贴压。头皮针取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穴位注射可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曲池、翳风等穴,每次取2-3穴。艾灸取百会穴,适用于虚证患者。并指出MD等病的中医诊疗可以此为参考。

3  实验研究

  刘淑云等通过建立D-半乳糖年龄相关性聋豚鼠模型,探讨电针耳穴对D-半乳糖所致的年龄相关性聋豚鼠听觉中枢蛋白质组的影响。得出结论:电针听宫穴、翳风穴能延缓豚鼠年龄相关性聋的发生,可能通过调整以上蛋白质的表达来延缓年龄相关性聋的发生和发展;可能通过增加β-catenin 蛋白表达,通过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延缓豚鼠年龄相关性聋的发生;可能通过增加COMT 蛋白表达,提高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延缓豚鼠年龄相关性聋的发生。

4  讨论

  在针灸治疗MD中最常用的主穴有百会、风池、听宫、翳风、印堂。百会穴位于巅顶,属三阳五会之穴,入络于脑,益脑髓、清头目、止眩晕,为治晕要穴;风池穴乃治风要穴,又是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脉维系诸阳经脉,针刺风池穴可以平肝熄风,又可使气血上注于脑,使眩晕改善。同时风池穴的解剖位置深部有椎动静脉,供应内耳的内听动脉是由基底动脉发出,针刺风池、供血穴可以促进内淋巴液的吸收,改善膜迷路积水的情况,并且可以改善内听动脉的供血,起到改善听力减退以及耳鸣的作用。

  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疏散风热、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之要穴,配合手少阳经局部翳风穴,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翳风穴、听宫穴也是耳周局部穴位,针刺翳风、听宫可以改善内耳淋巴循环,减轻膜迷路水肿,改善内听动脉的供血。

  在辨证论治方面,风阳上扰型多用太冲、太溪、行间;痰湿内盛型多用丰隆、中脘、脾俞;气血不足型多用足三里、三阴交;肾精亏虚型多用太溪、肾俞。

5  不足与展望

  中医应用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见效快、取穴简便、无毒副作用、不受地区限制、易为患者接受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MD的临床报道不断增多,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其原理是通过针灸刺激调节机体功能,使之趋于或恢复正常,是目前治疗本病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同时在研究上也存在若干问题亟待解决:①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标准等方面尚未统一,不利于横向比较分析;②在治疗疾病或控制症状的机制方面,大多是从中医角度进行阐述,尚未有明确的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来证明,今后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比如研究针刺疗法对膜迷路积水是否有减少或消除,用科研结果来支持针灸疗法的有效性。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梅尼埃病的针灸治疗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梅尼埃病的针灸治疗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