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中医馆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脉管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脉管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脉管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是一种较顽固的血管疾病,属于血管壁本身的一种炎症表现,与细菌感染没有关系。《灵枢·痈疽篇》记载的“脱痈”与脉管炎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是一种病程长、痛苦大、截肢率高、丧失劳动能力强、不易治愈的周围血管病,由于患肢血栓形成,血管阻塞,血液循环障碍,一旦发生坏疽或溃疡,往往会迅速发展,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截肢,因此能否正确的外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它不但可以配合内治法来提高疗效,有时更具有内治法所无法比拟的特殊功效,是内治法所不能替代的。在中医外科中,常用的外治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药物疗法中,该病主要使用膏剂,溶液外敷熏洗,箍围药外敷,针灸来进行治疗,且效果比较显著。现将1990年以来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脉管炎的文献综述于下。

1  药物外用

1.1  软膏

  软膏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凡士林、猪脂或者蜂蜜、蜂蜡等为基质,调成均匀、细腻的半固体状剂型。李有伟主要运用活血膏(接骨草、红藤、川牛膝、伸筋草、土鳖虫等),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针对寒痹患者。金黄膏(院制剂)主要组成:生南星、苍术、黄柏、姜黄、白芷等,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针对热痹患者。凌霄膏主要组成:凌霄花、大蓟、赤芍、丹皮、红花等,功效: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要针对痛风患者。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量蜜作为调和剂,调成干湿适当的糊状敷贴患处用,每日1次,24小时更换。皮肤过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如果敷药后出现血疹、水泡等,则应洗去药物,暂停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

       杜以宽等在脱疽一期二期用冲和膏或红灵丹膏外敷患处2 次/d。创口已溃者,用“蚕食法”清除坏死组织,外敷生肌玉红膏或橡皮生肌散调麻油,以利伤口肉芽组织生长,创口愈合。

   郭世平等运用双黄膏治疗68例,全部治愈。其药物组成黄连、黄柏、当归各30g,白芷20g,血竭5g,冰片3g,樟丹5g,蜂蜡(黄)50g,麻油500g。先将前四味药浸泡在麻油中3昼夜,然后用文火将药物炸至黄褐色,过滤去渣,然后放蜂蜡,待此油偏温后放冰片、血竭、樟丹细粉拌匀,即成膏,装消毒大口瓶内备用。先用双氧水清洗溃疡面,用蚕食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按溃疡面大小,依次将药膏涂于坏疽溃疡面上,即可直接用敷料布盖上,然后包扎固定。1日或隔日、或隔3日换药,可按分泌物多少定。

   刘振邦在脱疽初、中期选用冲和膏(《外科正宗》):炒紫荆皮150g,独活90g,赤芍60g,石菖蒲45g,白芷30g,研细末,葱汁、陈酒调敷。红灵丹油膏(经验方):朱砂60g,锻月石30g,雄黄、乳香、没药、火硝各18g,青礞石、冰片各9g,麝香3g。除冰片、麝香外,共研细末,最后加冰片及麝香,瓶装封固,不出气,备用外敷。

  韩书明在临床多用芙蓉膏:芙蓉叶、黄柏、大黄、泽兰等份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30%软膏,外涂患处,绷带包扎,每天l次。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急性期局部红肿疼痛者。紫色消肿膏(紫草、当归、赤芍、白芷、血竭、乳香、没药等,研细末,凡士林调制成30%软膏)外涂患处,绷带固定,每天1次。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慢性期条索状硬结明显者。

1.2  箍围药

   古称敷贴,用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杜以宽等在患处未溃伴红肿热痛者,用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

1.3  溶液

       溶液是将单味药或复方加水煎熬成一定浓度,滤过药渣所得的滤液,可用于湿敷和熏洗蒸熨。熏洗可通经活络,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改善或消除肢体的瘀血状态。杜以宽对于早期或恢复期缺血不严重,肢体仍发凉、怕冷遇冷后症状加重的寒凝血瘀者,可用温经活血散加减: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各30g,威灵仙、五加皮、当归各20g,苏木、桂枝、乳香、没药、赤芍、川椒、红花各15g,延胡索12g,刘寄奴、川牛膝、生草乌各10g,水煎外洗并溻渍患肢。肢体溃疡或肢体感染脓多,局部红肿,恶臭,但感染已局部稳定者,可用双花、苏木各50g,苦参、苍术、白蔹、黄芩、黄连、黄柏各15g,大黄10g。瘀血阻滞严重者,宜用活血通络法。用活血通络散加减:丹参30g,土茯苓20g,当归、红花、白鲜皮、透骨草、白芷各15g,川牛膝、玄胡各12g,乳香、没药各10g,均研粗末,纱布包,水煎熏洗并溻渍患肢。

      李有伟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熏洗方主要有姜黄、寻骨风、羌活、威灵仙、海桐皮、艾叶、豨签草、桑枝、路路通等。中部熏洗方主要有:杜仲、伸筋草、鸡血藤、路路通、海风藤、千年健、徐长卿、威灵仙、木瓜等。下部熏洗方主要有:怀牛膝、独活、千年健、伸筋草、五加皮、虎杖、威灵仙、木瓜、艾叶等。将以上药物分类研成细末,入布袋封口,冷水浸泡 2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 20分钟后关火,取出布袋,待温度适宜敷于患处:或患处直接浸泡药水中(防止烫伤 )。每日2次,每次 30分钟,1袋药可用2天。

      李忠玉将脱疽的病型分为四种。阳虚血瘀型用毛皮树根60g,附子、肉桂、麻黄、川椒、红花、当归、丹参各30 g,细辛20 g,加水4000ml,煎至2500ml,先熏后洗患肢,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次日温热再用,每剂可用3至5天。也可将上药粉碎加白酒4市斤,浸泡1周后用棉球蘸药酒擦患处并做自我按摩,每次30分钟。气血瘀滞型症用散痕消肿汤(芒硝50g,当归、川芍、赤芍、丹参、红花、银花、黄柏各20g,冰片3g,樟脑2g)加水2500ml,煎至1500ml,待温时用毛巾湿药液后敷肿处,30分钟左右,每日2次,每剂用3至5天。热毒壅盛者,用解毒洗药(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连翘、黄柏、苦参、赤芍、丹皮各15g,芙蓉叶10g,甘草各10g)将煎好药液趁热倒入盆内或桶内,将病变部位对着盆口或桶内熏蒸。待药液不烫手时,药温为50~55℃,用纱布轻轻洗患处1~2次/d,每次浸泡15~20min,用药为1剂/d,疗程为15~20d。血瘀染毒型用解毒止疼水(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当归、甘草、白芷、洋金花各20g,加水1000ml,煎至500ml,加冰2g,氯霉素粉5g) 湿敷包扎患处,每日或间日换1次。气虚血瘀型溃疡面可掺生肌散(锻石膏30g,血竭、海马、缎龙骨各10g,儿茶、轻粉、象皮各5g,珍珠粉、元寸、红粉各2g,分别研极细匀装瓶备用)少许,外盖凡土林纱布或用愈口灵湿涌包扎、每2日换药一次。

  赵刚等将其根据破溃,未溃,以及局部情况分为7型。皮肤颜色稍改变,仅泛红试验阳性或仅自觉症状者为一型,用洗剂:防风25g,红花、艾叶、秦艽、黄柏、黄连、双花、桃红、蜈蚣各20g。将药热水浸泡煮沸15分钟,凉至37~40℃,加白酒1斤,并加温水配成2000ml液体外洗,日2次,每次20ml。患肢突发红肿疼痛,皮肤未溃为二型,在上方加入大黄、车前子、蒲公英、王不留行等物。已破溃不脱肉为三型,可首选紫金锭外敷,待腐肉脱去,改用玉红生肌膏。腐肉已脱,有脓并肌肤红肿,或创面发暗者为四型,可外用全蝎膏,待创面将愈合,改用玉红生肌膏。如有死骨须将其除去,否则不收口。腐肉已脱,创面尚清洁或足凉,创面有少量清水分泌物者为五型,可直接用玉红生肌膏。创面将愈合者,为六型,宜用紫草油外敷。患肢发黑,为干性坏疽者,为七型,无需用药,待界限清楚,手术将坏死部分切除。

  冯广林将其分为三型,寒湿证方用熏洗剂:白芷、肉桂、麻黄、苍术、当归、附子、黄柏、威灵仙、干姜各30g,加水4000ml,煎至2500ml,先熏后洗患肢,每次30分钟至1个小时,每日1次,次日温热再用,每剂可用3天,也可将上述药粉碎,加白酒3斤,浸泡1周后用棉球蘸药酒擦患处作自我按摩,每次30分钟,应用具有物理加温能扩张血管,药物渗透减轻血液浓粘凝聚状态,促进栓塞血管的再通和侧支血管的建立。血瘀证外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红花、双花各30g,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得温时用毛巾沾湿药液后敷患处30分钟左右,每日2次,每剂用2天。或将上述药粉碎加米醋2斤,浸泡一周,用棉球蘸药液涂擦患肢并作自我按摩,每次30分钟,日3次。气血两虚证外治以补气养血为主,外涂鸡蛋黄油加红灵丹油膏,每日一次。

  刘振邦在后期用银花藤、黄柏各15g煎水外洗,外敷生肌膏,如溃疡面有痴皮,可外涂冰片锌氧油,以软化痴皮,使其脱落。

  薛广成在内治法的基础上运用熏洗疗法外治,组方原则同内服方,药用:附子、川椒、伸筋草、桂枝各30g,红花、炮姜、毛冬青、乳香、没药各20克,虻虫15g,每日1剂。

  詹正明用川金脉通酒处方配制:生川乌、生草乌、洋金花、穿山甲、蜈蚣、全蝎、仙人掌、山慈菇、蜂房各100g,净化后碎为粗末,以75%酒精4500mL浸泡1周备用(每天将沉淀之药品搅起混匀1次,使其有效成份充分泡出)。热毒伤阴型加冰片100 g,寒湿阻络、血脉瘀阻、气血两虚3型加樟脑100g。五狼针灸膏处方配制:五倍子100g,狼毒100g,白醋适量,少量白凡士林膏(意在长时保持药膏湿润)。方中五倍子、狼毒净化后碎为细末备用,用时取适量备用药末,加适量白醋、少量白凡士林调成糊状,待片刻即成黏膏剂,现调现用。

  齐洪珍运用活血通络散(丹参30g,当归、红花各15g,乳香、没药各10g,川牛膝、延胡索各12g,土茯苓20g,白鲜皮、透骨草、白芷各15g。共研为粗末),纱布包,水煎熏洗并溻渍患肢。

  许峰运用处方:当归尾、黑附片,干姜、麻黄、桂枝、丹参、红花,地龙,黄茂等,取水2000ml于盆内置火上煮沸,温度降至70~80℃左右,徐徐洗患肢,每天1次。

  王恩江在脉管炎进展期:消炎祛腐,用脱疽膏工号(乳香、没药、轻粉等)脉管炎稳定期:消炎生肌,用脱疽膏l号(麝香、珍珠粉、蛇蜕等)。2种膏剂,直接外敷于患处,定期换药。

1.4  酊剂

  酊剂,把生药浸在酒精里或反把化学药物溶解在酒精里而成的药剂。

  黄景以黄氏祛腐生肌酊(具体药物组成:柠檬树胶、麝香、蒲公英、土甘草根、冬青叶)生理盐水,配合少量95%乙醇浸泡蒸馏过滤而成。适用于手术后感染、褥疮、脉管炎形成的溃疡、烧烫伤。

2  针灸疗法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及止痛作用,可促进闭塞血管血栓机化,吸收,再通,从而可以建立代偿性侧枝循环,改善患肢血运。多配合电针以及穴位注射法达到辅助功效。

      杜以宽等辨证取穴:毫针透刺与巨刺,艾灸法多配合使用。头颈部多取百会、风池、大椎透身柱。上肢穴取颈6~胸2夹脊,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八邪;头针取感觉区中2/5。下肢穴取腰1~3夹脊、环跳、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太冲。经外奇穴(八风、阑尾)。头针取感觉区上1/5。胸腹部多用气海、关元。常规手法刺入后,适当补泻, 通以疏密波通电治疗20至30min,1 次/d,10次为1疗程。同时可配合相应的耳针进行治疗。依症取耳区的神门,交感,心,内分泌,上肢区敏感点及下肢区敏感点等。再加上艾叶隔姜灸法回阳祛寒通经,适于体虚赢弱患者。

      周长振运用自创热补法,常采用:足阳明胃经的伏兔、阴市、足三里。足太阳脾经的阴交、阴陵泉。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强刺激得气后再加685电疗仪,采用连续频率,开始慢频数,15min后,加快流量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1h,隔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时间相隔3至5d。再配上穴位注射,每次取穴1至2穴,诸穴交替使用,根据患者的身体强弱以确定推药速度,使用药物有维生素B12、维生素B1、川芎嗪等。

  高怀林在针灸取穴血海、足三里、解溪为主穴,冲脉、照海、三阴交、昆仑、太溪为配穴的基础上加上艾条灸、隔蒜灸、葱熨法、附子饼灸、桑枝灸。

  蔡炳勤在脱疽疼痛明显时候取三阴交、公孙、八风穴。三阴交直刺1.5寸,公孙穴直刺1.2寸,均用泻法,留针25分钟:八风穴斜刺0.8寸,采用放血疗法,进针后摇动针孔,使瘀血尽出,能缓解疼痛。

3  评述与展望

      《孟子•告子下》有言:“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可以说体表的每一个部位,都是内在脏腑的一个延伸。中医外治法是透入经络传导将药物作用于人,通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提高免疫及抗病能力,使之恢复正常,巧妙地起到从外治内,驱邪扶正,治愈疾病的作用。在脉管炎的治疗中,外治法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在所查文献中,溶液的熏洗外敷治疗脉管炎占有极大的比例,针灸运用也较广,因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能很好的缓解该病的主要症状。很多医者根据脉管炎具体的临床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分型论治,且辨明虚实,分清阴阳,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辨证论治特色。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脉管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天津河西亚中中医:脉管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