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德济中医:脊髓型颈椎病一一你忽视不了的疾病
脊髓型颈椎病一一你忽视不了的疾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因此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压迫症之一,是所有颈椎病类型里最重的一种,可严重致残,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
那么脊髓型颈椎病在身体上各个部位的具体症状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发病机理1
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病因是颈椎退变。在颈椎各个结构中,颈椎间盘退变被认为发生最早。随着椎间盘质地变性,含水量减少,高度下降和周缘突出,椎间盘后部被覆的后纵韧带的增厚骨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相应椎板间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应力增加,韧带关节囊增厚,弹性减少,造成椎管径线减少,尤其是前后径,即矢状径的减少构成了脊髓压迫症的静态因素。
动态性因素主要是指颈椎的伸屈活动加重脊髓的应力、变形。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缩短,脊髓松弛,脊髓组织变“短粗”,截面积增大,黄韧带自侧后方折入椎管,纤维环及被覆的后纵韧带后突,脊髓受压增加;颈椎屈曲时,椎管拉长,脊髓变扁、变宽,弓弦作用使其前移,椎管前方之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抵压脊髓,加重脊髓损害。颈椎后伸时,为上一椎体后下缘与下一椎节椎弓后部前上缘靠拢,产生对脊髓“钳压”作用,特别是在原有椎管狭窄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脊髓的功能障碍病理在于脊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所致,脊髓内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轴浆流阻断、扭曲变形,脱髓鞘变化,神经细胞坏死,凋亡,脊髓炎症缺血等,少有胶原增生、瘢痕形成或囊性变。
临床症状2
1.常见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变是脊髓压迫症病理改变之一。临床表现因病变脊髓被侵袭的程度、部位和范围而异。感觉障碍多不规律,手臂的麻木多见,但客观上浅痛觉障碍与病变所支配皮节不一定对应,深感觉少有受累者,可有胸或腹束带感,此时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强。
上肢通常多以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为主,手笨拙,无力,表现为写字、系鞋带纽扣、用筷子等精细动作困难,随病情发展可有手内在肌萎缩,可出现上位其他上肢肌力减退。
下肢多为上运动神经元通路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和肌力减损,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活跃、亢进,出现踝阵挛、髌阵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导致走路不稳,尤其快走易跌倒、步态蹒跚、可出现痉挛步态。
脊髓型颈椎病较少引起排尿排便困难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2.不同病变类型的表现
由于脊髓受压病变的不均衡性,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多变性。两侧病变可有轻重不同,甚至偏重一侧,但极少出现脊髓半横切,后者于髓内肿瘤相对多见。
以上肢功能障碍为主者,表现为神经根症状,多为前述下运动神经元通路障碍,病变在脊髓中央,两侧灰质周围。
下肢症状出现早,而且较重,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僵硬发抖、行走不稳、步态笨拙及无力等。经常打软腿,易绊倒,有的患者有行走踩棉花感、头重脚轻,步履蹒跚;严重者下肢痉挛、行路困难、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所谓前脊髓动脉型并不多见,起病急,运动障碍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温觉与痛觉减弱或消失,而深部感觉大多正常,可出现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
治疗方案3
1、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可试用非手术疗法,主要是休息、颈部牵引、颈围保护及药物疗法等。颈部可行轻手按摩或理疗,但切忌推拿,尤其是手法较重的推搬及复位等动作。
2、凡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该考虑微创手术:
- 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急性、进行性),磁共振或CTM等也已证实脊髓明显受压;
- 病程较长,症状不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 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没有改善而又影响工作和正常生活者。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