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伤寒论研究成果丰富,并且还是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郭子光(1932年12月—2015年5月17日),男,汉族,生于四川省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医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

郭子光小传

1932年12月,生于重庆市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

1947年-1951年,亲仁中学肄业后读私塾1年,后师从舅父廖济安习医3年。

1952年-1955年,悬壶乡里,后任县城关医院主任。1953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1年。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

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内科、伤寒、各家学说、养生康复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2015年5月17日21时04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3岁。

学术贡献

郭子光在学术上影响较大的著作,如《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中医各家学说》等,都是在广泛阅读和精深思考后编著而成。广博使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精深使他的理论探索富有创意。他在《伤寒论汤证新编》一书中,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是现代研究伤寒颇有影响的新说。该书出版时,海峡两岸还处于阻隔阶段,但台湾一家书店将其多次出版,作为台湾中国医药学院的教材。

在郭子光的学术道路上,有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那是1979年《中医杂志》首页上发表的《伤寒论证治规律的探讨》,共7页,当时他还是一名助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郭子光学术的鼎盛时期,他集中发表大量论文,受邀在国内外四处讲学。1986年,郭子光应日本东洋医学会邀请,作“小柴胡汤证治”特别演讲。

他在临床上力主“病证结合”诊疗,归纳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指出每种形式的特点、优点和适应范围,包括分型论治、分期论治、方证相对论治、以基础方加减论治四个方面,这样既重视整体调治,也重视局部的病理损伤,促进中医对许多疾病的病机与证候的认识更深入更具体。

他开掘中医康复学术领域,提出“现代中医康复医学”基本框架。以前中医古籍有关中医康复的内容散见于各科著述中,郭子光把零零碎碎的经验、认识,提高到学科体系的高度,进行系统化整理、研究。他对康复理论与方法的原理与具体运用作了具体阐述。

他不断创新中医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经方证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被认为是伤寒新说;提出的“三因鼎立”学说,被认为是对中医病因发病学的经典概括;提出了创立“六经辨证新体系”作为发展伤寒学说的远景目标。他始终致力于中医发展战略研究,在全国率先开掘中医康复学科领域,提出创立“现代中医康复学”的框架构想。临床主张“病证结合”,提出“临证八步骤”等临证要诀,极大地丰富了中医临床理论。“郭子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被纳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加以研究。

主要著作

郭子光主编出版《现代中医治疗学》、《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等近20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60余篇。他积极推进中医国际化,曾多次应邀去日、韩等国讲学交流,发扬国粹,深受好评。

《肺结核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提出具有普遍性的“三因鼎立”之说,而形成下述发病公式:原因十诱因十素因致疾病,是对中医发病学的发挥。

《伤寒论汤证新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提出“病理层次”之说,阐述伤寒六经证治规律,从一个侧面发挥了仲景学理。

《中医康复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在全国率先开拓中医康复学术领域。

《日本汉言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杜,1990),是介绍日本汉方医学特点的专著,体现科学无国界,能容则大的思想。

《中医奇证新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集古今奇证治验之大成,加按阐明机理。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主要荣誉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荣获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颁发“学科发展杰出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

擅长领域

郭老医风朴实,在临床上以“病证结合”的思维方式为诊疗特点,擅长内科诸病,尤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拥有丰富的经验。

人物评价

郭子光先生是中国杰出的中医大家,他崇高的师德和医德,执著创新的科学精神,丰富的学术思想,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高山仰止的人格,堪为“杏林楷模,国医之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郭子光,男,1932年生,原籍重庆市荣昌县。早年秉承家学,悬壶乡里。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987年晋升教授。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政府首批确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顾问。曾任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常务编辑、兼《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等八家杂志特约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物部医学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及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养生文化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顾问等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编著、主编医学专著10种,参与编写著作20余种。多次应日本、韩国等国及台湾地区医界邀请讲学、交流临床经验。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创新的方针,不断拓展中医学术领域,探索中医发展之路,被编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

他主讲《中医内科学》《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课程,强调有论、有例、有案、有方,使理论紧扣临床。培育研究生以“三能”(能讲、能医、能写)为目标。还汇集多年研究成果与经验写成《伤寒论专题讲座资料》和《中医内科专题讲座资料》供研究生学习和运用。作为第一著者编著《中医康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在全国率先开掘中医康复学科领域。主编《中医各家学说》协编教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以“全面、系统、独特、实用”为编写原则,源流并重,使教材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还主编了成人教育《中医各家学说》本科段辅导教材(成都中医学院自考办公室,1995)及本科选修教材《中医养生康复学》(成都中医学院基础部,1988)等。其学术思想和成就已编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学家学术继承——成都中医药大学专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在临床上,以“病证结合”的思维方式为辨证特点,突出中医特色。认为分科过细易割裂中医的整体观念,所以临床涉及面广,尤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系统疾病和外感内伤发热等疑难病症有丰富经验,发表过大量文章。如从气虚血瘀论治冠心病、心律失常,提出十步康复程序;从阳虚气弱、血瘀水滞论治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从肝脾肾论治贫血、血小板疾病;运用“久病入络”学说治疗慢性血管疾病、神经性疼痛、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运用“脏为阴、腑为阳”学说治疗泌尿系结石;运用“攻邪已病”学说治疗多种癌症;“寒温结合”治疗外感内伤发热和其他疑难病症,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并已编入《名医名术精华》(重庆出版社,1992)和《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其学术经验整理还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郭子光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课题,加以深入研究。

他在理论探讨、文献整理与实践研究等方面,颇多创意。如在所著《肺结核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提出“三因鼎立”说,而形成下述发病公式:原因+诱因+素因疾病。在其编著《伤寒论汤证新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一书中,提出“病理反应层次”说,以此阐释伤寒六经证治规律。台湾启业书局曾两次印行,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曾将该书作为教材使用。作为第一主编的《现代中医治疗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第1版,2002年第2版),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199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在书中认为“病证结合”诊疗的充实与完善是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标志与趋势,总结出“病证结合”的四种形式和七个一般治疗原则与步骤,贯彻全书。为临床诊治少见病症提供参考,主编了《中医奇证新编》(湖南科技出版,1985)。鉴于“科学无国界,能容则大”,主编了《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技出版社,1990),介绍日本汉医界运用中医药的特色与优点。他长期关注中医发展战略,并从研究中医学术危机入手,探讨其发展趋势与对策,发表“论中医学术发展的大趋势”(山东中医药杂志,1995年1月,《新华文摘》予以摘登)等多篇论文。研究方向,一是做好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包括经验的整理、总结和临床指导;二是冠心病介入或手术后在阻塞问题,以及扩张型心肌病和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问题;三是癌症的中医治疗。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国医大师”郭子光病逝 生于中医世家医龄超55年

7岁能背诵“药性三字经”,19岁开始坐诊行医,24岁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坐诊,做研究三不误…… 2009年,时年77岁的郭子光成为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首届“国医大师”之一。

他曾经用中医汤药帮助病人控制住了肺癌,自己却没有逃离疾病的魔爪。2015年5月17日晚,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在成都逝世,享年83岁。

18日下午,郭子光生前坐诊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老中医门诊部,依旧人来人往,门口排号的医生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不再坐诊后,还是有很多病人在打听他什么时候能回来……

大师传医  八旬老人带病出国讲学

住院前手写遗嘱“丧事从简”

  成都中医药大学十二桥校区正大门的对面,是该校的教师公寓。18日下午,赶来拜别的同事、学生、病人来了一波又一波。

  大女儿郭维告诉记者,在父亲去年底住院前,就亲自手写了遗嘱,叮嘱“丧事从简”,“治丧期间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不搞告别仪式”。后来因为考虑到确实有很多人想要来祭拜,就设了这个简单的灵堂。

  郭子光唯一的“关门弟子”,他的学术传承博士后李炜弘说,2013年,在学校例行的体检中,郭老被查出了肺上有问题,他没有去照CT,做病理切片,而是自己给自己开方子控制病情。在此前,郭老手中就有长期通过中医药方式控制了癌症的病人。“最长的已经18年了,没想到,他比病人走得还早。”

  生病期间,郭老不仅继续坐诊,还去日本、澳门讲学,每两个月去广州的工作室指导学生。直到2014年秋天,他的病情恶化,在做学术讲座时力不从心,只能坐在椅子上完成演讲。即使如此,郭子光仍旧亲自撰写演讲稿。

  “精研岐黄尊奉仲景祖述百家著作等身功在当代,辨析病症铸成大师施惠万民复礼克己泽被后世”这是原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谢克庆为郭老所写的挽联。然而郭老的一生,这40个字来概括也许还不够。

  2013年,记者曾经有幸专访过郭老,那时的他,早上不到8点,便穿着牛仔外套来到门诊部,换上白大褂、掏出iPad开始了诊疗。一杯西洋参泡的水摆在手边,到中午12点半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时,还没喝完。

  忙着看病开方、给学生做指导,郭子光根本没时间回答问题。我们像纯粹的围观者一样,听着他事无巨细地问病人吃得好不、睡眠如何、大便次数;看着他拿出iPad熟练打字记下病人的症状、电话;盯着他扭头对学生解释方子里的某味药起什么作用;耳边还一遍遍重复着他对男病人不厌其烦地劝说:一定要戒烟,酒可以少喝……

  他看病时间很慢,12点半下班,算早的,更多时候,上午的坐诊时间会延长到下午2点、3点,午饭也就变成了“下午茶”。

  出生于中医世家

  医龄超过55年创新学说用于临床

  1932年,郭子光出生在重庆荣昌县仁义镇一中医世家。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郭子光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中医知识。他记忆力超群,7岁便可熟背“药性三字经”和“汤头歌诀”;15岁学医前先上私塾,《四书五经》为他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再接着,19岁的青年中医师悬壶乡里,不到几年就成“头牌”;24岁他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专业本科,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

  是什么让郭子光成了国医大师?他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喜欢背诵,善于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殿兴给了我们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答案:既有行业的影响力,又有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是,国医大师必须医龄超过55年。

  郭老创新了中医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经方证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被认为是伤寒新说;提出的“三因鼎立”学说,被认为是对中医病因发病学的经典概括。郭老还在全国率先开掘中医康复学科领域,提出创立“现代中医康复学”的框架构想。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女儿眼中的父亲:

    出差、讨论、写书……是儿时的郭维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写书全靠手写,郭老白天又忙,只能晚上写,几十万字的书稿就是那个时候手写出来的。“我父母特别喜欢讨论,父亲写书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跟母亲讨论。”郭维说,父亲的每一份书稿,要交给出版社前的最后一个版本,都是母亲手抄出来的。“因为我母亲字写得特别好。”

  “他们两个人都喜欢看书,所以说从小我们家庭的学习氛围就特别浓厚。”郭维说,父亲告诉她,人就是要勤奋,要不断的学习。父母两人都是从医的,但郭维和妹妹却一个选择了人事方面的工作,一个选择了会计的工作。“他们从来没有干涉过我们的专业选择。”

  “新潮”“前卫”也是郭维对父亲的形容词,她说,一个80多岁的老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用智能手机,聊QQ,视频、写博客都不是难事,甚至还能和上高中的孙子讨论外星人,讨论时空的维度。

  学生眼中的老师:

  家里做了好吃的首先想让学生来吃

  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教授许利平是郭老真正意义上的“大弟子”。1989年郭子光首次招收“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的研究生,而且只招一名,招收的就是许利平。即便是只有她一个学生,郭老还是按照教案一节课一节课的讲。中医各家学说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有影响力的名医的观点、长处和优势,甚至是记得某个中医的某个处方。

  当年上研究生的时候,许利平一个人在成都。“老师跟师母真的就把我当女儿一样看待,家里做了好吃的还经常叫我过来吃,甚至说让我住到家里。”许利平记得,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郭老对待学生都非常“和蔼”和“真实”。

  几年前,郭老听闻一名女学生因家庭贫困,每天靠给同学送牛奶补贴生活,“一瓶牛奶赚一角钱。”他几经周折联系上女孩的班主任,通过他向年级的10名贫困学生捐助了5000元钱。这些年,他每年请学校推荐贫困生,这些学生甚至不会知道捐赠人是谁,郭老只是委托校报上这样写:“一位退休的老师”要捐助,让学生们报名。

  大师眼中的大师:

 郭老去世后,四川的国医大师就仅剩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一人。

  巧的是,刘老和郭老当年是同班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刘老曾经透露了一个小故事。她还是一名学生时,因为朋友关系,需要为一个90多岁、常年咳痰的老人看病。诊断之后,刘敏如把自己所开的药方交给同学郭子光看,“老师都不敢开的汤药,你敢开?”郭子光的话让刘敏如心里一沉,因为她当时刚学方剂学没多久,这服药的配方又很复杂,确实有风险。之后,刘敏如又返回老人家中,仔细斟酌之后在药里加了一味白沙参。

  这也让她养成了反复斟酌,仔细考虑后才下笔的行医习惯。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大师传承

  医学手稿将全部存放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郭子光学识渊博,耕耘不息,著述丰厚,主编出版了《现代中医治疗学》、《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等近20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60余篇。

  记者从成都中医药大学了解到,该校将联合郭子光的家人,对他的医学手稿、著作等进行详细的整理,并全部存放至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的图书馆,供学生研究。

  该校相关负责人说,大家不要担心郭子光的医术“后继无人”,他已经培养了众多弟子。比如,在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期间,就培养了一批学生,后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后,又收了一批年轻的老师为弟子,而他的“国医大师工作室”还有一批弟子。以此同时,学校的“郭子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被纳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加以研究。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医学的奠基者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