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第一位女性国医大师
90位国医大师中,刘敏如是第一位女性。
刘敏如,193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巾帼建功”全国教育系统标长于中医妇科,2002年应香港人才输入计划于香港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工作。
1953年毕业于华西大学医学院西南委托班,1953年~1956年任云南省干部疗养院任医务组长,1956年~1962年就读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六年制,从事医学工龄61年,其中中医工龄58年(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名中医,2009年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医妇科名师,199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995年被评为杰出的女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先进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副会长,《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主任委员、第三届名誉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科协常委、全国妇联常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以来任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顾问中医师、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学术顾问、澳门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会首席专家。
刘敏如的从医之路,始于一次“吃住全免”的偶然机遇。她笑称,临近高中毕业时,华西大学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开始招生,希望能够快速培养一批医学人才。在那个时代,“吃住全免”的待遇非常有吸引力,因此,刘敏如和很多同学一起报了名,走上了求学从医之路。1956年,刘敏如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即现在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这也是她开始接触中医的重大转折点。1962年,因成绩优秀,毕业时被导师推荐留校任教。60多年来,刘敏如一直从事中医教育和临床教学工作,总结出大量独到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疑难杂症游刃有余。
她擅长妇科疑难疾病的治疗,注重补肾与调理气血,调治与预防并重。在月经调节、生理带下、补肾调节乳汁分泌等中医机理方面创立新论,率先提出并发展了盆腔疼痛证、经断前后诸证、女阴白色病损、痛经病机及崩漏等中医妇科新病种。探索践行中医药现代化及产学研结合,研发“产泰”、“益宫宁血口服液”、“养精壮本丹”等新药。
师从唐伯渊、王渭川、卓雨农等名流,擅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不孕等妇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治疗,病证结合,以基本病机为纲,注重补肾与调理气血,调治与预防并重,年逾八旬,近十年仍坚持临床第一线,年门诊5000人次以上。在珠海、香港设有刘敏如名医工作室,多年来多次赴欧美及东南亚行医讲学,参加国际中医学术交流会传播中医药文化,享誉海内外。作为全国首届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1名,其中3名为国内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会主任,7名研究生在海外中医执业近二十余年,影响深远。
勤求古训,根植临床,勇于创新,在月经调节、生理带下、补肾调节乳汁分泌等中医机理方面创立新论,率先提出并发展了诸如盆腔疼痛证、经断前后诸证、女阴白色病损、痛经病机及崩漏等中医妇科新病种。探索践行中医药现代化及产学研结合,卓有成效。如基于产后“多虚多瘀”的中医理论,研发出补虚化瘀的复方产品“产泰”,解除了妇女产后复旧的后顾之忧;在国内率先应用“气阴双补法”治疗功血并研发出上市产品“益宫宁血口服液”,提高了妇科血证患者的疗效;以补肾填精及温肾填精立法研制的“资癸女贞丸”、“滋阴荣颜丸”及“养精壮本丹”等新药,主持国家、部省及厅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高级专业读物5部,副主编、副主校各1部,主审3部,申请专利4项并均已获公开,研发上市产品5个。
她在医疗中对妇科疑难重症的治疗,如气阴双补治疗妇科出血,通补兼治重症痛经,补肾通络论治不孕,补泻兼施、内外同治外阴白色病损,五脏并治经断前后诸证,一方多用治疗妇科湿热症等,组方用药具有特色。擅长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围绝经期相关病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不孕、外阴白色病损、盆腔炎、妇科肿瘤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1993年获四川省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世界传统医学金杯奖(旧金山)、1992年获国家星火博览金奖各1项,1997年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1项,199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的《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中医妇产科学》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姜向坤在读博士期间,曾跟随刘敏如学习一年多。“刘老师教诲我们,要有通功才有专攻,即具备了宽厚的理论基础和通科临床实践,才能谈得上专科攻坚。”姜向坤说,“刘老师还‘师古不泥古’。她常说,发展中医,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知识和观念发展理论,规范病证,进而提出治法,组成有效方药,开展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其基本点在于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选方用药,以医统药,不能废医存药;以药统医,科研不能轻医重药,用药理指导临床处方,出现中药西药化的倾向。”
“对于学生的培养,刘老师以严著名,也以巧著名。”刘敏如的学生谭万信回忆说,刘敏如常不定期地召集学生到她家中座谈,并有目的地就学术研究内容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就草草回答,她会毫不客气地当面狠狠批评。但在生活中,刘敏如对学生关爱备至。每逢教学或科研实验耽误了吃饭,刘敏如都会让学生到她家,面条、饺子、抄手等家常饭菜,大家吃得欢畅,刘敏如笑得开心。除此之外,从生活起居、清洁卫生到恋爱、结婚、生子,甚至学生的子女上户口、入学等,只要能帮上忙,刘敏如一定尽心尽力。其细致耐心程度,经常让她的子女“嫉妒”:“妈妈更爱她的学生。”
刘敏如曾经的学生、后来的同事马烈光,因感念于她对学子的爱,特意作诗一首:润物无声六十年,遍宇桃李争芳妍,赢得夕阳无限好,扬鞭催马更着鞭。
刘敏如还特别爱她的患者,凡是求诊于刘敏如的患者,都会感动于她的和蔼、细腻,很多患者亲切地称她为“美女刘婆婆”。
“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在疾病的形成、发展演变,乃至康复进度及预后都有很大影响。”刘敏如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云“妇人从人不转主,病多忧忿郁伤情”,《备急千金要方》亦记载“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可见,情志致病在妇科疾病里很常见。因而,释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使治疗事半功倍。而且,如今的医学模式,已不再是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中医的诊疗方式最有利于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综合地治病治人、身心并调。重视患者的心理,了解发病过程及诱因,正是“治病必求于本”与“审症求因”的体现。
刘敏如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学科成为四川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