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盛实中医诊所:(医案)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神志不清,口角口呙斜等为主症。古代文献根据其发病急骤和症状特征,而有“卒中”“偏枯”等名称。临床按病位深浅及病情轻重,概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二类症状作为辨证与治疗的依据。本病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针灸介入中风病的时间
对于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而致的中风病人应及时尽早进行针灸治疗,在发病的第一周内进行针灸治疗较好。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可减轻“半暗带”内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损害,可减轻病残程度,抗脑水肿治疗一般西医在发病3~6小时开始,连续治疗5~7天。针灸治疗应同期进行。脑梗塞病人在CT确诊后,便行针灸及西医药物综合治疗,因病人求医时间大多超过发病后3~6小时,经确诊后,针灸介入治疗时间大多在发病1天后,但疗效明显优于以前在发病1~2周梗塞急性期过后患者的疗效。
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的区别治疗
这里只谈针灸治疗,主要是在中风发生后的早期,即急性期阶段。恢复期与后遗症期一般没有大的区别。现今医学发展迅速,目前中风病的治疗,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出血性中风可予“开窍启闭”“平肝息风”,可选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等为主穴治疗。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于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三阴交系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有补肾滋阴,生髓之功。肾主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可促进大脑生理功能的恢复。水沟为督脉,手足阳明之合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颠,泻水沟可调整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宁神。笔者对脑出血的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以上尚用此法,以防血压升高,同时配相应的体针。对于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不用头针及舌针,在恢复期亦慎用。
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只要血压平稳在140/90 mmHg以下者多用百会,头针的运动区,感觉区;有语言障碍者加语言区,以及配相应的体针,如风池,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也可用舌针治疗。
对各种兼症的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以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也可以阳经为主,辅以阴经腧穴。在体针治疗的同时予“醒脑开窍”法。在手法针刺的基础上用电针治疗,硬瘫电针用连续波,软瘫用疏密波。
上肢瘫用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下肢瘫用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半身不遂者也可取患侧的井穴,予三棱针点刺放血;针刺头针时可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也可用舌针治疗。在体针治疗时予健侧与患侧肢体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疗效优于只取患侧或健侧者。
语言障碍:患者表现为失误或语言謇涩。针刺予头针语言一区,二区,三区,配风池,哑门,廉泉等穴,也可配舌针。
面瘫:取面部的阳白,下关,太阳,迎香,地仓,合谷,风池及头针的运动区,感觉区的下部。
二便失禁:水沟穴强刺激,取百会,内关,三阴交“醒脑开窍”,局部针灸中极,关元,气海穴。
此外,手足肿胀,麻木者可取八邪,八风,痰盛者可取丰隆。
以上针刺治疗在手法的基础上予电针治疗。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中风病在早期介入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对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针刺之补泻要结合病人的体质因人而异。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