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中医:在这场悄无声息的收购之后,谁将是更为失落的哪一个?
固生堂为什么要收购万家中医?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再见都不会说。
万家中医,真的被固生堂收购了吗?
万家中医的微信服务号“万家健康助手”,在2021年9月27日给出了这样的一条更新:
万家中医升级为固生堂,虽然用了一个迁移的委婉说法,但我们知道,没有一个正常营业的企业会把自己的公众号升级到、迁移到同行那里去。名为迁移,实质可能就是卖身。
江湖传言的固生堂收购万家中医,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随后,我们发现万家中医的APP,已经停止了新用户注册,而APP的用户协议中,已经赫然出现了广州固生堂的字样。
而万家中医的微信公众号,在9月27日的迁移通知之后,今天,2021年的10月20日再次更新:
固生堂中医已经占据了万家中医的显要位置。显然,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固生堂完成了接管万家中医的工作。从今天起,固生堂版的万家中医正式闪亮登场了!
要知道,在这幕迁移的大戏上演之前,万家中医的微信公众号,可是有足足7个月的时间,没有做任何的更新和推送,对于一个互联网戏份很足的中医互联网企业来说,7个月的静默,7个月的失声,意味着什么,自然无需多言。
当我们都认为又一家中医互联网企业——万家中医可能就此躺平、潸然落幕的时候,没想到万家中医却迎来了中医馆行业大佬——固生堂中医伸出的收购橄榄枝。
然而,这场收购却又有些许的诡异,相比今年8月阿里健康大张旗鼓地收购小鹿中医,固生堂收购万家中医,却是如此的悄无声息,收购双方居然都没有任何的官宣,这真的是一场收购吗?
一个正在冲刺港交所IPO的行业领头羊,会去收购一家静默了7个月的的中医互联网企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得看看万家中医,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万家中医是由具备20年医疗+互联网工作经验的连续创业者周兰军于2017年在上海张江创办。周兰军先是于2013年创办上海传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医院经营传统药械。然后于2015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转型做互联网慢病管理。随后投身互联网诊疗和中药材供应链,就有了万家中医这个APP。除了万家中医,周兰军还控制着诸如诊所、药店等不下10家企业:
动脉网在2019年9月曾经对万家中医有篇专稿,在这篇专稿中,我们新雨淘中医找到了万家中医自己绘制的商业模式。
从这张图很清晰可以看出:
万家中医,就是一个典型而简单的互联网复诊工具,吸引医师和诊所入住平台,然后一头连接患者,另一头连接中药材供应商。其核心业务逻辑,和市场上的高举互联网诊疗大旗的诸多企业并无二致、毫无特色。并且,随着互联网诊疗巨头的垄断性优势的日益加强,万家中医这类的互联网诊疗的小玩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巨头们的资金和流量双重碾压,毫无还手之力,更不要指望什么咸鱼翻身绝处逢生的奇迹了。
也正是在这篇专稿中,特别提到了万家中医单月出药4800单,这应该就是万家中医最高光的时刻了。
但是,这样的4800单,这样的高光和高调,又能如何?
还是那句熟悉而残酷的话: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再见都不会和你说。
在互联网诊疗日趋明显的趋势下,周兰军和他创办的万家中医被中医馆行业巨头固生堂收购之后,这样的结果显然要比那种黯然谢幕要好。
在这场收购之后,周兰军放手自己打拼了近5年的万家中医,内心不免几分的落寞,但是,周兰军或许不应该是最失意的那一个人!
虽然在万家中医这个项目是否收购上,固生堂和周兰军双方都刻意地不做任何澄清和说明。但是固生堂的的确确在今年的6月收购了周兰军旗下的唯一的一家药店——上海万联大药房。
上海万联大药房成立于2020年的4月,原本由周兰军担任大股东的上海三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控股。但是在今年的6月25日,上海万联大药房进行了股权变更,周兰军不再担任法人,周兰军旗下的企业彻底退出,万联大药房由固生堂旗下的广州固益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接手,万联大药房变成成为固生堂旗下企业。
表面上看来,固生堂并没有收购万家中医的主体公司——上海三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但是固生堂收购了周兰军旗下最有价值的上海万联大药房,考虑到周兰军控股的葫芦娃兄弟企业众多,一个轻资产的互联网项目在周兰军控制的十多家葫芦娃兄弟企业之间流转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于是,万家中医也转而由固生堂中医管理和运营。
回到这场收购本身,万家中医委身固生堂,更像是固生堂收购万联大药房之后的买一送一!
行业巨头固生堂为什么会去收购上海的一家注册资本金100万元成立时间仅仅一年的小小药房,顺便还接手了被收购方的一个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的互联网诊疗项目。
为什么?这其中的缘由肯定不是我们这些外人所能了解的。
但万联大药房股权变更的时间,还是给了我们新雨淘中医一些启示。
固生堂这场收购发生在2021年的6月25日,也正是在2021年的这个6月,6月11日,固生堂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在上市申请里,固生堂将自己定义为新中医OMO平台,就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中医平台。
为了彰显自己的OMO色彩,固生堂在2020年的8月,斥资6000万收购了一家中医互联网诊疗企业——白露中医。
随后,就是我们看到的,在提交上市申请的当月,固生堂收购了周兰军的上海万联大药房,同时接手了周兰军一手创办的万家中医,又一个中医互联网诊疗项目。
不得不说,为了捍卫自己的定位——新中医OMO平台,为了冲刺港交所,固生堂真的很拼。
然而,这场收购的真正目标到底是谁?
是那间成立仅仅一年、注册资本不过100万元的小小药房,还是那个从2017年开始运营然后努力存活到现在的万家中医呢?
固生堂从6月11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到现在我们尚未发现任何的上市进程更新和进展。在我们新雨淘中医专稿《开曼固生堂:从固生堂的上市招股书看连锁中医馆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我们根据固生堂的上市申请,对固生堂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其中有一点是让我们特别关切的,我们再次引用如下:
如果固生堂如愿成功上市,按照上市申请里的描述,固生堂可望从上市中获取10亿左右的资金,这笔巨资必将推动固生堂的进一步发展,巩固固生堂中国最大的中医馆连锁企业的显赫地位。
假如,假如,请允许我们鼓足勇气提出这么一个假如。假如固生堂的新中医OMO平台不能帮助固生堂成功上市,那么,固生堂为新中医OMO 布局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围绕白露中医、万家中医这样的中医互联网诊疗项目的收购,真实的效果又会如何?
于是,我们的终极拷问来了:
在这种悄无声息的收购之后,谁将是更为失落的哪一个?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