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浙江名中医Top100之情志病专家张永华:专家重经典、参中西、求创新

看看一个名中医是如何锻炼培养出来的

浙江名中医Top100之情志病专家张永华:专家重经典、参中西、求创新

张永华,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37年,擅长失眠焦虑、脾胃肝病的中医治疗,在民众和同行中有较高的影响力。为全国首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六批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担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杭州市中医药协会会长以及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世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睡眠与情志病分会主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委等学术职务。

一、耳闻目染坚定中医之路

1961年张永华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其父亲为38年入党的南下干部,母亲出生于中医世家。其外祖父臧氏在上世纪30~40年代行医浙北,名扬浙、苏、皖边区,素有“臧一贴”之谓,医德也为当地百姓称颂,留下了很多临证医案,这对他日后立志学医,研习岐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79年,张永华参加了高考。填报志愿时按母亲的意念报了浙江中医学院并被录取,从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开始只是好奇,当真正进入这个领域,随着经典理论的学习、临证经验的积累以及年龄的增大,对中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中医的思维模式感悟越来越深刻”。

1984年,张永华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长兴中医院,主动要求跟随浙北名医谭兆林先生到偏远农村为病人服务。谭老先生有“谭半仙”之称,在当地知名度极高,有“看病灵不灵,要看谭兆林“之说,言外之意,如果谭老先生看了效果都不好,那就没有必要看其他医生了。当地乡民特别信赖中医中药,淋雨伤风感冒、劳倦饥饱所伤,这些疾病中医疗效桴鼓相应,故每天门庭若市,病种丰富。张永华一边跟谭老先生抄方,一边自己门诊,学习到了谭老先生很多宝贵经验。谭先生社会兼职较多,经常到县城开会,有些远道而来的病人见他不在,有时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张永华诊疗,但前提是让张永华先诊脉述病,若能说准病证,才叫张永华继续诊疗。通过多位老师的培养,张永华望、闻、切之术虽不能说炉火纯青,但多能说出病情一二;加上农村病人,平时不太服药,一旦中医治疗效果非常不错,所以张永华不久就得到当地百姓信任。尤其在治好几位肝腹水、幽门梗阻、神经官能症等疑难杂症后,张永华在当地老百姓中名气日长。那时内外妇儿样样都干,他一人兼护士、医生、药师于一身,常常从早忙到晚上七、八点钟,但病人的信任给了他无穷的工作激情。三年中通过一把药、一根针救治了无数基层百姓病人,目睹、体验了中医的简、便、验、廉之特点,坚定了走中医之路。“那种淳朴的乡情特别让人向往,当我减轻或者治愈他们病痛时,他们带着鸡蛋、菜油前来感谢的真诚面容令人难忘”,张永华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

1987年,张永华去天津中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跟随天津名医邵祖燕学习,邵祖燕教授非常重视情志对脾胃肝病的影响,对他的学术思想影响颇大,近几年张永华提出的凡治病必须“和阴阳、顾脾胃、重情志”的观点即脱胎于此。

1990年张永华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杭州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先后担任科副主任、院办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不管行政工作多忙,他一直坚持包括双休日在内的3次中医门诊,一次查房,并且很少停诊。那时,年轻医生对中医兴趣不浓,但张永华在系统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始终坚持中医特色,慢慢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红会医院职工很多称之为“张老”。2004年参加了全国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研修考试。那次全国共招收200名,考试分笔试和面试,面试有三名考官,主考官是著名中医大师任继学老先生。回忆起当时面试的场景,张永华说:“任老和蔼又严肃的提问,让我深深为他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折服;扪心自问,和这些大家相比,自己的中医知识太浅薄了”。此后三年他走上了”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之程。三年中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听课游学机会,得到很多中医大家如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张琪、路志正等老先生的授课和指点,对于中医也有了很多新的理解和感悟。那几年的磨练可谓是张永华中医路的一个转折点,“到现在翻起当时的读书笔记,思考最近的临床案例,都能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2009年底,张永华调任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并开始创建中医门诊。该院是国内著名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这对他的专业是一大挑战。到了七院后为了更好从事院长管理及专业业务工作,他每天下班后坚持学习精神病学1-2小时,并下临床参加查房和临床病例讨论。因中医和精神病学有类似之处,加上平时的临诊经验及感悟,较快地掌握了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三年后成功加注精神卫生执业资格。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对他认识中医的精髓和提高临床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鉴于很多慢性病伴有失眠,中医中药对失眠障碍等睡眠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因此2002年张永华在省内首先成立了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通过几年的努力,该中心无论规模还是知名度均处于国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前列。

2017年张永华调入杭州市中医院担任院长职务,尽管是重回中医系统,但不是简单的工作循环。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让他对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体会到中医“形神合一、恬淡虚无、治病先治心”等理念。他的门诊中很多是失眠等心身疾病,张永华应用自己创立的情志辩证理论诊治伴有睡眠、情绪问题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疗效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浙江名中医Top100之情志病专家张永华:专家重经典、参中西、求创新

二、钟情情志病学、重视理论创新

随着竞争压力增大、社会节奏加快,睡眠障碍等情志相关疾病不断增多。但我国的睡眠医学起步较晚,失眠症的规范治疗率不到20%,中医虽在失眠障碍的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但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和队伍,有些病人临床疗效尚不满意。10年前,他率先组建了睡眠医学相关学术组织和人才队伍,牵头成立了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睡眠与情志疾病分会、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浙江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联盟、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联盟、杭州市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中心等。先后指导省内30余家联盟单位建立了睡眠医学中心或睡眠障碍门诊,推动了我省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的发展,提高了睡眠障碍的规范治疗率和中医疗效。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重经典、参中西、求创新”,具有深厚的中医经典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内科杂病的治疗上提出“和阴阳、顾脾胃、重情志”的理念得到业内很多同道的认可。根据中医“形神合一”理论,针对临床上很多慢性疾病和睡眠、情绪有关,他创立了“情志辨证”理论体系,丰富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中医辩证手段,为疑难杂病的辩证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此外根据“情志辨证”理论体系、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从“气、痰、火”论治失眠,改变了失眠滥用补法,提高了难治性失眠尤其伴有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目前治疗失眠的中医流派中,张永华的“情志辨证”理论体系已成为主流流派之一。

作为省内为数不多的专门致力于情志相关性疾病研究的中医临床医师,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现每年门诊量15000人次左右,其中10年以上难治性失眠比例占1/3,50%以上的病人来自区域外。遇病人挂不到号,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克服疲劳为病人加号。

三、云淡风轻、养生重在怡情

门诊中患者常常问张永华:有什么食补的良方?要服用点什么补品?他们总希望通过食补或滋补品来增强体质,消除病患。事实上现代人唯恐营养过剩,体质差常因缺少良好的心境和充分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充足的睡眠才是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最好办法,他常常告诉病人:“食补药补,不如睡眠来补”。

“养生先养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淡定、从容,学会糊涂,还要学会舍得。”张永华说,养生最怕过分讲究,要做个聪明的糊涂人;不讲究,方才是最大的讲究。《内经》云,“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高下不相慕”,是现代养生的关键。张永华治疗失眠、抑郁的病人,在用药的同时,会让他们每天静读中医古籍十五分钟,也许三天五天看不到效果,但数月之后这些理念慢慢浸入骨肉,能够让他们的心态平静下来。认知心态改变了,药物对失眠抑郁的治疗效果随之增加。

二千多年前医圣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所述:“怪当今居世之士,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现代社会这样心态的人在为数不少,出现睡眠、焦虑、抑郁也在情理之中,纵然每天虫草铁皮,也难能身体康健。

张永华平时就重视自己的情绪调节,工作再忙,都会抱着平和的心态以免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同事或病人,很多病人见了他看病时淡定、从容的神态,心里也会放轻松很多。他觉得阅读中医就是养心怡情的好方法,担任行政管理工作期间,尽管工作很忙,但他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读读中医书,不仅可以为治病提供思路,还可以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帮助入睡。他说人都会老,但我们也要从容应对衰老,享受老年生活。“我所向往的老年生活:沏上一壶清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医书,纵横开阖,品味着理法方药,品读每一个医案。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书香悠悠,茶香缭绕,这种温馨的感觉,美妙无穷”。那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平淡画卷让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着幸福感。

浙江名中医Top100之情志病专家张永华:专家重经典、参中西、求创新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