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建标中医馆:中医治疗帕金森,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台州建标中医馆:中医治疗帕金森,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帕金森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全球约有50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有一半在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也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功能障碍。
台州的朱爷爷今年76岁高龄,已患帕金森综合征多年。他在帕金森发病初期病情稳定,手颤但生活能自理,后来病情恶化,出现下肢僵直、不能行走、颈部无力、伛偻等症状。
建标中医馆的叶平胜教授诊断朱爷爷的病症是由肾虚、痰蒙引起的,可服用中医汤药(中医经典方:地黄引子)进行调理,通过一周的中药调理,朱爷爷的一些症状已明显减轻,手抖症状已基本消失,他已经可以下地行走。通过持续治疗几个疗程后,目前患者已恢复正常。
帕金森综合征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运动症状, 还有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平衡障碍等。
它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头摇动、表情木讷或手足微颤,重症 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至关节疼痛,不得弯曲,失去自理能力。
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多采用替代法,即用多巴类药物内服。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也很大。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颤症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称震颤为掉眩。属本虚标实,本虚指肝肾阴虚、脾胃气血两亏,实指风、火、痰、瘀之邪。
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说颤振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清代高鼓峰《医宗已任编》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近年来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多数学者认同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则责于气血、肝肾,实则责于风、痰、火、热、瘀、毒。
叶教授认为本病多由年老体弱,肾精渐亏,或因外伤、外感毒邪等因素,直接伤及肝、肾、脑髓所致,病机属于本虚标实。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因是什么
1. 年老体虚或者人到中年之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衰,筋脉失养。
2. 情志过极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
3.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而动风。
4.劳逸失当,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使肌肉筋膜损伤疲极;虚风内动。
叶教授介绍,中医治疗本病,应立足于“滋肾补脑、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缓肝熄风”。痰瘀同源,有血瘀征象者,应佐以活血化淤。
另外,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中医更有优势。
其优势表现为
有改善症状作用。早期病人使用中药或针灸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如便秘、失眠、头晕、头昏等。中医历来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帕金森病早期的患者介入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减少西药依赖量。对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起到增效协同的作用,同时可逐渐减少西药用量,达到和中药治疗前相同的效果。
减轻西药副作用。长期服用西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麻木等,中药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消除不适,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中医药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调整,协调人体脏腑功能。中医药标本兼治的特点,可使患者在体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整体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中医药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调整,协调人体脏腑功能。中医药标本兼治的特点,可使患者在体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整体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叶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帕金森患者要适当锻炼,走路是较好的选择,尽量抬头挺胸;平时写写字,陶冶一下情操,保持良好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在室内一定要保持空气通畅,潮湿,郁闷的环境可能会加重病情;保持良好睡眠,经常晒晒太阳对病情恢复也有好处。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