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紫和堂国医馆:邱健行医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邱健行医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陈某某,男,57岁,退休工人。2018年10月26日初诊。
初诊
主诉:反复胃脘部胀闷半年余。
初诊:半年前因家事心情不畅后出现上腹部胀闷,嗳气,胸咽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到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服药(不详)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就诊时症见:上腹部胀满,伴嗳气,无反酸,自觉少气乏力,胸咽不适,痰多,不咳,口苦,晨起明显,眠差,二便尚调,舌暗红,苔薄黄腻,脉沉弦。
中医诊断:胃痞,证属肝胃郁热;
西医诊断:1、慢性浅表性胃炎2、反流性食管炎。
此为患者平素情志不畅,易致肝失疏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胆郁热,乘脾犯胃,而致水湿不化,脾胃湿热,阻滞中气。法当清泄胆胃郁热。自拟方治之。
处方
蒲公英30g、夏枯草30g、延胡索20g、厚朴20g、瓦楞子30g、海螵蛸20g、浙贝10g、郁金15g、甘草6g、生牡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代赭石20g。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
二诊(2018年11月2日):
上腹胀满较前减轻,嗳气减少,无反酸,口苦减轻,纳一般,睡眠较前改善,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此胃热得已清解,但尚未尽除。守上方加法夏12g,继服14剂。
三诊
三诊( 2018年11月20日):
无上腹胀满,偶有嗳气,无反酸,略有口苦,纳眠可,小便调,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守上方以旋覆花10g易代赭石,加强降逆,继服14剂。
四诊
四诊(2018年12月4日):
患者诸症消失,已痊愈。
|按语|
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从胃粘膜象看,胃粘膜多充血、水肿、糜烂,胃壁附着胆汁,从临床症状看,多胃脘灼痛,口苦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腻,脉弦等。
《素问·痿论》云“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六腑生理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胆为中精之腑,以疏清通降为和。
邱老认为胆汁反流因肝郁胆热,胃失和降所致。结合岭南地区,高温高湿,尤其夏秋,气候炎热时,脾胃湿热证较多发,故用郁金、延胡索疏肝利胆,蒲公英清胃化湿热,夏枯草清肝利胆,且重用,一剂30g,因其性甘寒,无苦寒败胃之弊。
重用海螵蛸、瓦楞子、代赭石、生牡蛎、珍珠母为贝壳类制酸和胃,重镇降逆止嗳气。其中,乌贼骨合浙贝称乌贝散,为中药制酸剂。旋覆花、法夏和胃化痰降逆,厚朴行气降气。气降则火降,肝胆火气不上逆,则胆汁自循肠道而无恙。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