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雁塔区益群中医门诊部——张喜德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医案
张喜德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医案
张喜德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医案
赵某某,女,69岁,咸阳人。2014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腹泻伴有黄或酱红色泡沫便两月余。
患者曾因腹泻于10月在某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肠易激综合症,住院治疗20余天。治疗效果不显,前来就诊。现症:大便日3~4行,稀糊状,间或稀水状,常伴有黄色或酱色泡沫,便前腹部不舒。偶有反酸烧心及呃逆,食纳不佳,眠差。舌红无苔,脉沉滑。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泄泻
中医辨证:肝脾不和
治则:抑肝扶脾,涩肠止泻
处方:柴胡12g,白芍20g,太子参15g,麦冬10g,石斛10g,佛手10g,旋覆花10g,苏梗10g,枳壳10g,木香10g,黄连6g,防风10g,白术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莲肉10g,炒薏苡仁30g,炙甘草6g。1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14年12月10日
服用上药后,腹泻已止,大便2日一行,成形,无黄色或酱色泡沫。食欲显增,偶有烧心反酸及呃逆,睡眠有所改善。舌红苔少,脉沉细。调整上方:去补骨脂,肉豆蔻,加丁香5g,百合20g。1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电话随访,大便正常,睡眠佳,余症已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编辑按: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腹痛”“下利”等范畴。
本医案患者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舌红无苔,脉沉滑。由于病程长,除肝脾不和外,胃阴虚较为明显,所以首用方柴胡、白芍、枳壳、白术等药疏肝解郁而扶脾。同时益胃阴用太子参、麦冬、石斛,考虑泻久有脾肾阳虚之虑,故加肉豆蔻、补骨脂;又对症加了补脾涩肠,行气止痛等药物。二诊时腹泻止,腹泻止,每2日一行,成形,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故对此方进行了调整。使病渐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张喜德教授,医学硕士。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专家。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长期潜心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调养研究工作。擅以中医理论和思辨方法深刻探讨脾胃病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编撰出版医学专著10余部,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
坐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擅长】
脾胃病:浅表性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排便障碍等。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