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岐轩中医馆:薛源清治疗中风合并胃出血
薛源清治疗中风合并胃出血
郭XX,男,67岁,家住昆明市滇池路。患者原有眩晕症、胃溃疡,严重贫血,病史5年余。2012年4月20日胃镜检查:胃角溃疡面覆盖有1.0×1.0cm白斑,周边粘膜肿胀,充血,取材质脆,黏膜花斑样改变。病检:粘膜水肿,局部坏死。神倦乏力,举步维艰,一层楼的楼梯上至一半险些滚下;终日沉默寡言。余调治3月,胃角白斑缩至0.3×0.6cm,取材质软;面色红润,精神健朗,一次步行可走2~3公里。2012年7月30日,余携子出游,行前嘱其药炉勿辍,起居正常,饮食勿过,患者满口应允。
也许是因为患者全家向来素食,饮食过于寡淡。趁其独生女儿携子随夫出游几天,老俩口居家服药,患者独自到市场买回一块带皮五花肉,煮熟切片,再炒成回锅肉,早、中、晚三餐不断,一天一盘,连吃三天。大饱口福之后,自觉胃中饱胀,随后隐隐作痛。未予重视以为食滞,活动可化,8月6日举家远赴大理宾川,游鸡足山。之后疼痛日增,8月10日返家,再后疼痛呻吟,体力大衰。
中医治疗
8月12日,余返昆,其家人速来求治。患者由家人架入,只见面色苍白,张口流涎;双脚拖地,足弓下垂;语声低微,言语不清;坐立不稳,需人扶持;头晃不止,口角左偏;右踝肿胀,右手无力。记忆模糊,不识家门;二便失禁,大便色黑。
脉诊:左寸略浮旺,略濡,重按无力;关沉细,略弦;尺沉细,弦。右寸略浮旺,略弦滑;关沉细弱,濡;尺沉细弱。
手:掌及爪甲晄白。
舌:淡白嫩,水滑,苔白腻,舌底静脉略粗。口唇苍白。
综上所述,患者气血虚衰,中风已成;大便色黑为远端出血,结合病史,为胃出血无疑。
诊断:中风;胃出血
辨症:食积不化,胀破胃络;血虚风中,痰阻脑络。
治则:扶阳固本,消积导滞;敛血养血,祛痰通络。
处方治疗
处方:吴萸四逆汤合二陈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白附片(开水先煎4小时,口尝无麻)240克、 (焦)吴萸20克、干姜40克、茯苓50克、陈皮15克、法半夏20克、生鸡金(冲)20克、乌贼骨(冲)35克、当归40克、黄芪120克、姜炭15克、仙鹤草30克、石菖蒲35克、姜南星35克、川芎8克 、焦柏10克、砂仁(冲)10克、厚朴10克、生龙牡(各)25克、上肉桂(另包)15克、杏仁(冲)10克 、(炒)续断30克、(炒)杜仲20克、(炒)狗脊20克、炙甘草6克,共5剂。
脑中风为危重疾病,为慎重起见,余嘱其做头颅CT确诊,然后服药。
治愈经过
患者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检查,CT结论:多发脑梗。病情危重,须住ICU抢救。
在ICU住院4日,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费用2万余元。其女焦急万分,电话求助,欲转对症专科。据余所知:中风病人住神经内科为宜。
该院神经内科看过住院病历后拒绝收治,原因为:神经内科只能给脑梗病人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伴有严重贫血,说明存在出血病灶,活血化瘀的药就不可能用了;出血应当找血液科。
患者家属转求血液科。血液科亦拒绝收治,原因为:患者有严重中风症状,血液科无药可治;严重贫血,仅可能给予输血。胃出血当找消化内科。
患者家属又改求消化内科。消化内科也拒绝收治,原因为:患者有严重中风症状和严重贫血,不属于消化内科治疗范畴;并且病情危重,不适合做胃镜检查。
其女心急如焚,又来电求助,语带哭声。余回复:对于患者,只能说中药介入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及早服药,不但可解燃眉之急,也可避免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留下后遗症;西医无法,中医有方;其余决断,不便多言。
其女回复“明白了!”随即挂断电话,出院回家;取上方药,照单煎服。一周后,患者步行前来复诊,面色渐有光泽,语言清晰,黑便已无,失禁未作。患者至今未留任何后遗症,精神健朗。
综述:
该患者之所以让西医棘手,缘于胃出血和脑梗是一对矛盾——胃出血急需止血,脑梗又需活血化瘀以改善脑供血,实在难为了西医。
从中医而论,审证求因,不难得出病机:先出现胃出血,造成气血虚衰;气虚则血行无力,必然滞涩——正应了“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的名句,脑梗即是血滞的产物。因此,在该患者的治疗中,不能急于活血,而当着力于补气敛血。
方中乌贼骨生肌敛口;姜炭、仙鹤草止血敛血;重用黄芪以补气;当归、黄芪又补益虚衰之血;二陈汤合石菖蒲、姜南星共奏祛痰、开窍、醒脑之功;其余诸药直入少阴,迎阳归舍,振奋阳气,使其不得外越。
病情危笃,诊治却很简捷,何以为据?
凭脉而论:左寸脉略浮旺,重按无力——与《金匮要略》“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相符,有浮阳外越之势;右寸略浮旺,略弦滑,弦则为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出自《金匮要略》)。濡为湿邪壅阻;滑主痰饮。
患者又有:双脚拖地,足弓下垂;口角左偏,右手无力;张口流涎;语声低微,言语不清;记忆模糊,不识家门的症状,合于《金匮要略》关于中风的论述:“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李东垣所谓“本气自病,若以风为虚象者”,即指“脏气失调,或是血虚失养引起的虚风,”(引自《医方集解译注》卷中之三)。
患者虚寒已定,痰湿内壅已成。虚则补之,补气血;寒则温之,温少阴;实则泻之,泻痰浊。如此而已。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