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秉正堂中医馆:陈龙治疗急性腹痛
陈龙治疗急性腹痛

在这个煎、炒、烹、炸、蒸、煮、焖、炖十八般武艺挨个上,一日三餐还不忘奶茶烧烤的时代,谁的肠胃能幸免于难呢?有了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
黄某,男,58岁,来诊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后逐渐自行减轻,未引起重视。第2天早晨进食后腹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1次,无血性或咖啡色物质呕出,大便干,不易解,于是前往某三甲医院诊治。急诊心电图、上腹部CT及抽血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急性胃炎”,进行止痛、护胃及抗感染药物治疗后,腹痛减轻近半,但仍持续疼痛、干呕,伴有畏寒、寒战、出汗等症状。

于是患者又来我处就诊。
一诊
急则治标,针药并用
● 查体
腹肌紧张,舌质淡,苔白腻,舌下大络淤阻,脉细。
● 诊断
腹痛,寒湿犯脾,腑气不通证。
● 方药
大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
柴胡 大黄 枳实 黄芩
半夏 桂枝 白芍 干姜
厚朴 木香 茯苓 草豆蔻
生姜 炙甘草
3剂,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嘱流质、清淡饮食。
● 针刺选穴
内关、梁丘、足三里、太冲
● 分析
患者急性腹痛,伴呕吐,腹肌紧张,舌质淡,苔白腻,为寒湿直犯脾胃脏腑之象,故重用干姜、生姜,加半夏、草豆蔻、茯苓,稍佐黄芩辛开苦降;
畏寒、寒战、出汗,脉细,是因为气机被寒湿阻滞、郁闭,导致气血不能达于体表,故用柴胡、大黄、枳实、厚朴、木香通导表里气机,加桂枝、芍药、炙甘草改善循环,合成温中散寒,行气通腑之法。
又因腹痛急且难以忍受,急则治标,加以针刺缓解症状。留针20分钟后,患者腹已不痛。
二诊
缓则治本,调和肝脾
患者诉腹痛好转,但饭后仍有发作,伴打嗝,现寒湿好转,脾胃仍虚弱,气血不和,故继续调和肝脾。
● 查体
腹软,舌质淡红,苔白,舌下大络淤阻好转,脉弦细。
● 方药
四君子汤、良附丸合四逆散加减:
党参 茯苓 白术 高良姜
香附 丁香 白豆蔻 莱菔子
升麻 甘松 柴胡 白芍
枳实 乌梅
5剂,水煎服,1日1剂,少量频服。
三诊
注重调摄,扶正固本
患者告知药未服完,上述症状已好转,另告知右下腹反复隐痛10余年,希望调理。后继续予温通经脉、调和肝脾的方法治疗而安。
除了腹痛,还有胸痛、肢体痛、头痛,有酸痛、胀痛、冷痛,搏动样、抽搐样、烧灼样疼痛等五花八门的部位和表现。有读者可能会说:

没错!上面这个案例,也是寒湿阻滞后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导致的,所以全程温阳行气,打通给脏腑供应气血的通道。就好比城市的交通是血脉,打工人就是气血,上班路上大堵车,公司没人上班,哪个老板不毛焦火辣,打电话催促一声呢?而疼痛就是身体里的路堵了后,组织发出的求救信号。

此外还有「不荣则痛」,就好比交通顺畅,但打工人都躺平不上班了,没有充足的劳动力,社会怎么能正常运转呢?而口服中药、针灸推拿或者慢性疼痛外用三九贴的方式,都是在疏导瘫痪的交通,或者补充更多的劳动力,使气血充盈、通畅,组织得到营养,矛盾当然就解决啦。

健康小贴士
我们柔软的腹部,不只有令人烦恼的小肚腩,还藏着和你同生共死的各个器官。
● 小肚腩(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的病变部位一般固定,常伴有触痛、压痛等;
● 器官的“求救”一般是剧烈、变化较快的,慢性炎症、损伤的疼痛信号一般和病变程度相关。

但二者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内脏器官病变时,除了有该脏器局部疼痛外,还有远离该脏器的体表或深层疼痛,医学上称之为“牵涉痛”。也可能反过来,从肌肉传递到内部器官,称为“躯体-内脏牵涉痛”,有时候我们很难分辨到底何为因果。
因此,恰当的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中西医各有优势,有问题记得开“双保险”哦!
总而言之,疼痛至今仍是人类的困扰,也是身体释放的一种信号,而不是疾病本身。每个人因生理构造、痛阈高低甚至认知、生存环境不同,对于疼痛的感受及耐受程度都有区别。
所以,不论中医西医,在治疗疼痛性疾病的问题上一直在探索。也正因如此,只有正确看待这个身体的信号,找到产生疼痛的根源并使之平复,才能让饱受折磨的身心从泥潭中得到解脱。今且到此,我们日后再表。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