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紫和堂国医堂:擅治内科、妇科疾病 邓烨 博士后
擅治内科、妇科疾病 邓烨 博士后(简介)
邓烨
中医学博士
执业中医师
中医博士加成哲学博士后
邓烨: 对哲学的学习和思考,促进了我对中医基础理论、对病症的把握,有更深刻的体会。
比如,“整体观”的认识。我们知道,“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相较于西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则,我们常说“天人合一”这个词,意思是说: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而论之;人和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论是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还是人文、习俗、制度、家庭氛围等社会环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健康。
其实,这些概念,在我本硕博阶段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数年的临床实践中,已经有所领悟。但我始终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我作为一个医生、一个旁人,真的可以“整体”地“看”到一个人吗?如果不能,那我对她/他进行寒热虚实五脏十二经的诊断,是否真的“精准”呢?
学习哲学之后,我尝试着解答了自己的这一困惑。西方哲学现象学认为:我们的感知,包涵着先验的范畴定义。比如,我们能看到一个桌子,必然是首先有了“桌子”的概念,才能认知到面前四个腿一个板的是桌子而非一堆木头的堆砌。但假如我问大家:什么是桌子?大家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吗?它必须是木头做的吗?它必须是正方形的吗?它必须是有四条或八条腿吗?
“天为被,地为床”,这一浪漫的场景,如果旁边有块较为平整的石头,只要我能在上面写字,能摆着食物吃饭,我就可以说:“它是桌子”。而如果你坚持说木质的四角的立起来的架空的平滑的才是桌子,那,要么是我们对桌子的理解不同,要么就是你太固执了。
当我们整体性地看待一个对象,我们对它的判断,既由它本身的物理形态决定,也与我先天的知识、概念、范畴相关。
这一条貌似理所当然的知识,让我对中医诊断有了闪光般的顿悟。
当我整体性地看待一位患者,如果我想达到更高境界的精准辨证,我需要做以下两个思维调整工作:
壹
抛去我既有的、偏见的观点,抛去我的固执。
贰
迅速将我的思维背景,换成患者的思维背景。
以上这些体悟,让我在看诊时,少了一份固执和偏见,多了一份耐心和从容。令人欣喜的是:一次就诊的有效率,也不出意外地上升了。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