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四川省名中医Top100之“首届十大名中医”李孔定

四川省名中医Top100之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李孔定

四川省名中医Top100之“首届十大名中医”李孔定

李孔定(1926年5月—2011年1月)四川省蓬溪县人。国家第一、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绵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孔定从医60余载,在五运六气、中草药、温病学及难治性结核、白癜风、肿瘤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精深研究,先后编写出版了《温病三字经》、《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医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科技成果奖十余项

生平经历

李孔定,原名绪宝,1926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锣锅乡(现新胜乡)老井湾一个农民家庭。8岁丧父,赖母任氏抚育成人。幼历艰辛,养成坚毅性格。6岁就学,十年寒窗,学习训诂经史词章及书法。广博的古典文学知识,为他后来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3年,17岁的李孔定始任本乡小学教员。因目睹旧社会农民贫病交加而又缺医少药的现状,特别是他父亲年仅28岁即被病魔过早夺去生命的悲惨情景,激发了他弃教从医、济世活人的志向。

四川省名中医Top100之“首届十大名中医”李孔定

李孔定1947年,李孔定开始自学中医。越二年拜乡里名医李全五为师,复请教于善治时病的何成章,并从名士邓文伯游,受益良多。1951年悬壶桑梓,数年之间,名震一隅。1955年,李孔定考入重庆中医学校专修班,受任应秋、胡光慈等名家的亲自教诲和指点。特别是通过协助李倩侠老师编写《温病新义》、《实用针灸疗法》等书籍,使其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1958年,调县卫生进修学校为中医轮训班主讲《内经》、《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深得学员赞赏。课余,则到城关诊所应诊。1959年秋末,痄腮流行,县城幼儿鲜能幸免。诸医以银翘散为主方进行治疗,效果不显。李氏按三型分治:寒型用麻辛附子汤加黄芩、牛膝;热型用加减普济消毒饮;寒热不显型用仙方活命饮。应手取效,医名大振。“文革”期间,“战祸漫蓬溪,烟火离离”。孔定远离“文攻武卫”,寄情山水之间,埋头草药研究。拜草医为师,拜药农为友,尝百草,辨药性,画药样,做标本。以草药验于临床,每多奇效。特别是对风湿、结核、肠炎、痢疾、肝炎、鼻衄、血崩、带下等病的治疗,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天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历时4年,编印出版了文图并茂的集400多种草药的川中、川西北第一部《蓬溪县常用中草药手册》和《常见病中草药防治手册》。其后不久,他被调到绵阳地区卫生局主编《常用中草药单验方汇编》。为了编好这本书,不仅博览群书,还上北川到江油去广元,钻进草药资源无比丰富的大山里,辨识山区草药,收集民间验方,并用于临床实践。1971年6月,耗费了两年多的心血, 30多万字近500幅插图的《常用中草药单验方汇编》终于问世。该书对每味草药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收季节、主治功效、注意事项等都作了详尽阐述,不仅受到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乡村贫困病人欢迎,而且对于发掘祖国中草药宝贵遗产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5月,孔定调绵阳地区卫生局主编《绵阳地区名老中医经验交流集》。同年底,调绵阳中医学校任教。1980年5月任该校教务处主任,旋升副校长。1981年成都中医学院绵阳地区中心函授站建立,孔定兼任副站长(主持工作),具体负责学校和中心函授站站教学业务工作。1980年定职为主治医师,198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87年晋升为主任医师,随即被成都中医学院聘为兼职教授。1996年1月从绵阳中医学校调绵阳市中医药研究所,直到2001年3月退休。

个人故事

孔定善治疑难病症,每多巧思,疗效卓著。为病家所称道,同行所景仰。曾诊一患者,发热恶寒两天后竟出现舌头外伸、口流涎水、烦躁不安,每次发作约一小时,随后舌收烦止如常人。每天发作三、四次,诸医束手。李氏根据《灵枢.寒热病》原文:“舌纵涎下,烦闷,取足少阴。”用镇肝熄风,养心滋肾的办法,一剂中药便解除症状,续服三剂告愈。又如孟君患牙髓炎,剧痛难忍,服药无效,李氏为书鸡屎藤100克、鲜猪肉150克,共炖二小时,吃肉喝汤(不放盐),一剂知,三剂已。他常说:“只有具备高尚医德的人才可以业医。古往今来,荣极当代,名炳医林,光照后世的名医无一不是医德高尚之人。”业医50余年,他对所有病员均一视同仁,有求必应。无论每天有多少求诊病员,他都认真负责地接诊。退休后对上门求治者,也从不推诿。虽已高龄,医名显赫,仍一如既往,乐此不疲。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他义务诊治了大量病员,从未收取病人报酬。对于经济困难者常常解囊相助,为病人支付药费,并经常亲自上山为病人采草药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他非常强调同行的团结合作,尊重同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他认为,明朝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提出的医家“五戒十要”是同行相处的起码态度。必须认真按照“凡乡进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投之”的要求,躬身不倦。其谦逊朴实、敬业乐群之风范,深受中西医同行及病人尊崇。博及医源穷灵素 诗词歌赋有鸿文孔定认为:学习中医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厚古尊今,不拘门户,才能开阔胸襟,启迪思维,才是科学发展的态度,才是事业成功之路。其初学医时即熟读陈修圆“医书十六种”,后攻 “四大经典著作”及叶、薛、吴、王诸家著述,尤其佩服吴鞠通的治学精神和高深造诣,对其《温病条辩》领悟较深。他深知,要想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必须熟谙经典,融会各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因此,他在遵从老师学术思想的同时,文、史、哲、易,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并广泛收集古今名医验案和民间验方偏方,通过临床验证总结、整理提高,为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一般人学习《黄帝内经》,是很少去钻研艰深玄奥的“天元纪”、“六微旨”、“气交变”等几篇运气学说大论的。孔定则不仅把《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研究得十分熟稔,而且还把《圣济总录》、《普济方》、《类经》、《医宗金鉴》、《素问玄机原病式》等历代典籍中的运气学说搞得通透明了。1979年5月,一个日本医学代表团要到北京考察学习“能预测流行病发病规律”的五运六气学说。卫生部担心北京的专家不能满足日本人的需要,通知“中医之乡”的四川作好接待准备。四川省卫生厅旋即向全川发出紧急征文通知。仅征得李克光教授和孔定先生两篇文章。日本人对孔定先生用现代语言和图表推演的《五运六气学说撮要》大加赞赏。中国古老神秘的五运六气学说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为四川卫生界争了光。这件事引起了四川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当年9月,四川省成立了中医学会。孔定的《五运六气学说撮要》在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上再次引起轰动,身居僻壤的孔定先生在此次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紧接着,孔定又被推选为《四川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并拟调任《四川中医》杂志主编。但绵阳地区有关领导指示,一定把孔定这个人才留在绵阳。很快,孔定被破格晋升为绵阳第一个中医副主任医师。对于现代医学知识,孔定不但不排斥,而且虚心学习,其目的是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981年省科协举办日语学习班,时年55岁的他以其勤奋和智慧,获得了全班的最优成绩,老师和同学们都赞叹不已。孔定一生布衣粗食,生活俭朴。不逛商场逛书店,是其所在地书店的常客。每到一地第一件事便是到书店淘书。藏书读书,是其人生的主要乐趣。走进他的住宅,两间房屋的书柜里有序地排满了各种有关工具书、经典中医著作、现代医学名著以及文史哲学之类书籍4000余册,俨如一个小图书馆。这是他一生的主要积蓄,也是他最宝贵的精神食粮。无论严寒酷暑,除接待求诊者和来客外,朝夕研读,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全把时间用在读书和写作上。他已先后编写出版《温病三字经》、《新编药性歌括》、《绵阳市现代名医录》、《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8部医著,参编《中医奇证新编》、《中医精化浅说》、《长江医话》、《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中医临床与展望》、《〈伤寒明理论〉阐释》、《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证卷》、《重审十分反》、《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中医自然疗法》、《中医治学经验》等15部医著,审定全国中医中专教材《古典医著》和医著《医中百误歌》、《巴蜀中医文论》、《冉氏方剂学》4部医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篇,获省、市科技成果奖10项。孔定先生曾在岳立言(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举办的国学专修班学习两年,随后又师事精通文史、博学多才的前清秀才王善奎和邓文伯,诗词曲赋无一不通。其所作诗词格律工整,音韵铿锵,意境深远,蓬勃昂扬,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如1960年深秋某夜,外地川剧团来蓬溪演出,有几位名角登场,颇富吸引力,学校师生全去看演出了,唯独孔定一人在校挑灯夜读。事后,他写了一首诗 “静夜凉风拂案吹,梨园鼓乐漫惊帏。何人得似犹龙子,独赏奇文月上时。”可见他追求新知几乎达到了物我两忘、如痴如迷的地步。《元日攻书》一诗中则表明了他将毕生精力献身中医事业的豪情壮志:“元日攻书意正闲,芸窗独学静而安。髫龄有志穷经史,终岁无方避馁寒。四纪春秋忘孔孟,一生精力事歧轩。欣逢盛世开胸胆,勇献刍尧学少年。”1987年,孔定作为绵阳市第一个晋升主任医师的中医,填了一首《南乡子》自勉:“正道是沧桑,各领风骚道泽长,人谓香岩千古士,发扬。足与长沙试颉颃。 莫负好时光,秉烛夜行任发霜,高职忝居新起点,毋忘。伏胜传书笑老庄。”据?李白纪念馆楹联选?记载,1983年5月,李孔定与成都中医学院李克光教授等同赴江油讲学,闲暇同游李白纪念馆,克光教授忽然说:“此地颇为雅致,我想起了下联,‘此地园林胜草堂’,请君对上联”。孔定徐行五步,朗声应道:“当年伯仲推工部”。一时传为佳话。呕心沥血传薪火 桃李满园誉杏林李孔定是中医临床家,更是中医教育家。从事中医教学50余载,从县卫生进修校到地区中医学校,从中医函大到中医高研班,他用绵绵不尽的蚕丝把莘莘学子的中医梦想编织成了现实。先后培育杏林新秀上万人,不少已成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他常以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导学生学习过硬的本领,要求学生“为医要有三要:理论要深,临床要精,医德要高。”并指出“基础要坚实,收获勤与思,业精于实践。此三点是治学之道不可或缺的”。他认为,只有熟读和精思,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达到学术上炉火纯青的境界。因此,他强调学生不仅要深研中医经典著作,而且要博览文史哲学诸书,还要研习古今名家著述、医案和现代科技知识,借以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提高医技水平。这些思想,在他整个办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绵阳中医学校主管教学工作期间,坚持从严治学,从严执教。要求教师必须忠于职守,以身作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体贴。除严格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纪律,强化实验课和毕业实习外,还采取抽背、默写课本重点内容、专题讲座、知识和技能竞赛、临床见习、床旁教学等手段。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诊治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树立良好的校风,浓郁的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省唯一的重点中医学校,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很多人来说,成都中医学院函大绵阳中心函授站站长这个职位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然而,孔定却把这个职位当作一副很沉的担子来担,当作一个使命来完成。他要在这个岗位上为川西北培养出一大批中医实用型优秀人才。虽然只是个专科函授教育,而且学员大都已有中专文凭,但还得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还得完成四年学业。不论是师资培训,还是面授函授、考查考试,孔定都做得一丝不苟。他除亲自主讲《医古文》、《内经》、《温病学》等课外,还经常邀请全国知名教授如朱良春、周仲瑛、李克光、邹学熹、张发荣、郭仲夫、郭子光、肖正安等来作专题讲座。可以说当年绵阳中心函授站教学管理之严格,教学师资之优秀,教学工作之认真,教学效果之良好,是不多见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年那些中专生、函授生正支撑着川西北、川中地区中医事业的一片天空。孔定先生十分爱才惜才护才。凡是喜欢读书、学习刻苦、热爱中医事业的学生,他都疼爱有加,经常赠书并题诗勉励。“少年壮志贯云霄,医学高峰未必高。天士鞠通俱往矣,风流人物数今朝。” “莫之为后圣何传,垂老昌黎绪万千。偶忆长桑奇舍客,不徒夫子叹才难。”笔者当年在琴泉寺读中专时获赠的这两首诗,至今对我仍然发挥着极大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他都要亲自关心。1982年,绵阳中医校一批优秀毕业生被迫改行,他知道后拍案而起,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八方奔走,据理力争,终于在当时的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的过问下得到纠正。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是李孔定多年的一块心病。1990年,李孔定被确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之一,首批带教了张耀、景洪贵两名高徒。要求他们必须精理论、会看病、能教学、懂科研,经其呕心沥血,言传身教,示范讲解,临床指导,两人后来都成为了四川省名中医。1995年6月,已经古稀之年的他“自知年事已高,可眼睁睁的看到中医阵地日趋萎缩,真是揪心,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良心有愧!”毅然以市政协副主席身份向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冯崇泰递交了以培养中医高级临床人才为主的五条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市卫生局写出书面计划,报市委批准执行。市政府为此每年拨出40万中医专款支持发展中医事业。1997年,他再次被确定为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遴选谭亚萍为学术传人。为了在有生之年给绵阳培养更多中医高级人才,他主动要求扩招高徒,开办中医高级研修班。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该班于同年7月正式开学。由于该班谭亚萍、马文红、李时民、罗先涛、叶海燕、吴远明、敬博等7名学员都是通过精选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高徒,孔定教授为其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三年脱产学习,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临床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尚的医德医风,准确的口笔表达能力,成为市内的新一代名医。根据第一批带徒经验和医学发展趋势,决定该班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员临床本领为中心确定教学内容,设医学课、文史哲课、相关应用课三大类课程。采取面授与自学结合、理论与临床结合、跟师临床与独立应诊结合、室内教学与野外教学(采中草药)结合、临床与科研结合、继承与发展结合,互教互学等方法。在教学带教中强调一个“博”,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专”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费省效宏、快出人才、出实用型中医高级人才的新路子。他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主张学医者应当首先熟读并深刻领会《大医精诚》,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试愿普救含灵之苦”。要求学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正正派派作人,兢兢业业做事。在中医高级研修班开班时即赠送学员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赌钱炒股休进此门”,教育学员要为济世活人而学医,不为谋取私利而读书,力求做到为医清廉,医德高尚。并亲自为该班撰写班歌《江城子》,与学员一起时时吟唱:“中华历史五千年,锦江山,育芝兰。四大发明,日月丽长天。科技领先夷夏仰,英学者,笔如椽。《内经》渊博国学源,代薪传,青胜蓝。盛世躬逢,重任系吾肩。师古不泥宗发展,勤苦学,写鸿篇。”对学生的殷切期盼,溢于言表。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都能严于律己,忠于中医事业,善待患者,勤奋努力工作。年届八旬的孔定教授受好友李仲愚教授临终嘱托,收其关门弟子赵文(成都市民宗局副局长,曾任省中医药局副局长)为徒,认真传承中医学术并切磋宗教文化。孔定教授精心培养的两批9名高徒都已成为绵阳中医战线的栋梁人才。他所探索的中医师承方法和教学效果受到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当地党政、广大医药卫生人员的高度评价。这无疑是他为党、为人民、为中医事业作出的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巨大贡献。

社会兼职

他还先后兼任农工民主党绵阳市委主任委员、绵阳地区(市)中医学会理事长、省中医学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省仲景学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评委委员、省卫生厅卫生志评审委员会委员、《杏林学刊》、《四川中医函授》、《实用中医药杂志》、《四川名医传》编委,绵阳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市中医中级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市医疗事故评审委员会委员、市老年大学兼职教师、市中医院特约指导医师等职。并历任蓬溪县第四、五、七、八届人大代表、三台县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绵阳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市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省政协第七届委员等职务。

主要荣誉

李孔定获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被省卫生厅、绵阳地(市)委、行署(政府)、成都中医学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主要业绩先后被收入《蓬溪县志》、《遂宁名医荟萃》、《绵阳市卫生志》、《四川省医药卫生志》、《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四川省名中医Top100之“首届十大名中医”李孔定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