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名中医Top100之擅长治疗胃肠、肝胆、肾、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的张广麒
云南省名中医Top100之擅长治疗胃肠、肝胆、肾、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的张广麒
张广麒名医工作室
张广麒名医工作室擅长主治胃肠、肝胆、肾、心脑血管、呼吸系统、风湿、痛风、颈腰椎病、前列腺炎、咽炎、口腔炎、鼻炎、耳聋、湿疹、疮疡等病症。
名医档案
张广麒,主任医师,教授。1969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1978年云南省中医研究班毕业。根据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0】3号文件精神,1990年12月,成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师从全国第一批500名老中医之一的廖濬泉专家,3年的耳濡目染,张教授深感受益颇多。1998年,张广麒取得主任医师资格,2004年被昆明医学院聘为教授。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曾在日本《THE KAM》、《中医杂志》等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擅长主治胃肠、肝胆、肾、心脑血管、呼吸系统、风湿、痛风、颈腰椎病、前列腺炎、咽炎、口腔炎、鼻炎、耳聋、湿疹、疮疡等病症。
初识中医,深感神奇
张广麒学医的初衷,虽然是父母的意愿,但这也是两老对他的殷切希望。据张广麒教授回忆说,当时他的父亲身体不太好,经常要吃中药调养,因此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让他报了云南中医学院。
1965年,张广麒不负众望考入了云南中医学院医疗系。然而,在刚进入大学的那段时间里,他发现中医博大精深,看不见摸不着,无从驾驭和学起,这时间的张广麒对中医产生了陌生和茫然感,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受当时云南中医学院吴佩衡老院长的影响,张广麒开始发现中医的神奇魅力,逐渐爱上了这一学科,这还得从他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说起。
在张广麒的班里,有一位男同学身长脓疮,去校医院治疗多次都无法痊愈,最后他找到了吴佩衡老院长。出于好奇,张广麒和其他同学们也都跟着去看。当时,老院长只是给男同学开了一个简单的方子,并告知只要吃了这方子上的药,脓疮就会好了。没想到,按老院长的嘱咐服下中药后,同学的脓疮确实很快就好了!
还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一女同学中暑,碰巧老院长坐车来到学校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马上吩咐,用中药打成粉掺着水给女同学服下,结果中暑的女同学马上就清醒了过来。
亲眼目睹这两件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之前对中医茫然和陌生的张广麒,此时却开始发现,原来中医是这么的神奇!慢慢地,他逐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爱上了这一行,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医之路。
敢闯肯钻,掌握过硬医技
在张广麒教授大学毕业前的那段时间里,正是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全国上下一片动乱,此时的张广麒已经开始思索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他知道,自己学医以后要面对成千上万的病人,用自己的医术去拯救病患生命,深感责任重大,然而一直在大学里学习理论知识的他,心中明白自己实战方面非常欠缺。为了全面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和医疗技术,于是大学还未毕业的张广麒,通过一位师姐的帮忙,进入铁路医院中医科,开始了他的实习生活。
原本大学未毕业的实习生是没有处方权和管理权,由于肯钻研、勤学习,张广麒在实习中进步很快,不仅获得处方权,还能独立管理病房。之后,张广麒还在云南省中医院实习过,丰富的实践经历,使张广麒的业务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张广麒凭着一股执着的冲劲和为梦想敢拼、敢闯、敢钻的精神,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能锻炼自己的机会,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和医术,为即将毕业走上行医之路的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基层医疗经验,丰富从医经历
1969年,张广麒教授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当时血吸虫病猖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围歼“温神”的人民战争。就是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张广麒与其他刚从中医学院毕业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在丽江县进行的农村巡回医疗及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据张教授回忆,丽江那段时间的血防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最终还得归功于他之前的一段经历。在1968年—1969年期间,全国开展中草药大运动。由于云南中草药非常之多,所以在这方面资源极其丰富,昆明在农展馆举办了半年多的中草药展览,张广麒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讲解员,在这次中草药的讲解过程中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张广麒教授在中草药的运用上非常地熟练,他发现,很多草药通过科学研究,如果运用得当,效果比一般药物要好得多。
这段经历,对张广麒在丽江的血防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当地草药很多,但是大家不了解,很多没有被有效地运用到疾病的治疗中。于是,张广麒教授积极培训当地基层人员对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带领他们认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并告诉他们不同中草药所具备的特殊疗效,这样不仅治好了很多顽疾,还帮助当地的百姓节省了不少治疗费用,因此受到了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这些基层的医疗经历,对于当时刚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张广麒教授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工作经历。对此,张广麒教授表示:“在那里,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敬业奉献,大医精诚
从丽江参加完血吸虫病的农村巡回医疗防治工作后, 张广麒教授被分配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几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桃李芬芳,济患无数,荣获各种荣誉。
世上所有成功的背后,都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张广麒也不例外。在省一院工作的时间里,张广麒教授不仅白天要忙碌应诊,晚上回到家他仍坚持学习。张教授说,当时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定,每天晚上九点以后都要进行工作总结:
首先,他会回顾当天遇到的一些特殊个案的诊疗情况;其次,回想多次复诊病例的情况。诊疗效果好的病例,他会作为经验,记录在册;治疗效果一般的病例,他会一边分析一边请教书本;当然,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的,也会认真研究,除了向书本求知外,他还会跟中医界前辈及同仁们请教,直到最后找到最佳疗效的治疗方法。
张广麒教授是走在医学“大医精诚”路上的一位老中医,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处处为病人着想。经他治疗过的许多患者,出现过不少转机和奇迹。在网上搜索张广麒教授的名字,能看到除了他的学术成果及地位外,还有患者在网上感谢、赞扬之类的留帖。其中就有一位患者这样留言道:“我是05年找张广麒大夫看病的,他是我遇到过的医术最高、花钱最少的医生。我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医生,一共看了三次,花了不到50元钱就把我的病治好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医的神奇。至今7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昆明定居郑州,但心里的感谢一直存在心中,谢谢您,也深深祝福您生活美满,好人有好报……”
对于病人的感谢,张广麒教授也总是摆摆手表示不值一提。他说:“医生要根据病情开药,多开药不一定就能把病看好,对病人来说还是一种负担,所以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看好病才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业追求。”一番发自内心的名医感言,让我们深感“大医精诚”就是这样在延续和传承!
肯思考不盲从,有独特诊病经验
病人心中的张广麒教授,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中医。而在同行心中,张广麒教授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不断进取、挑战自己,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就会积极争取。
80年代的云南中医学会,学术气氛非常活跃,经常开展多种专题学术的讲座,而张广麒教授每次活动都会积极主动参加,聆听前辈们的教导和经验之说,均觉得受益匪浅。不同时段、不同地点举办的各种各样的全国学术会议,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尽量争取。学习交流开阔了学习视野,提升了医疗技能。
在从事中医多年后,因成立中医病房的需要,张广麒教授脱产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科进修1年半,巩固增强了西医基础知识和临床实战的能力。期间和长期以后,得到多位老专家的启发和指点,得以与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进修期间,曾有专家前来授课,当别的同学在埋头做笔记的时候,张广麒却迟迟不动笔,他只是认真去听、去看,因为他知道,那么多的知识点要用笔来记是根本记不完的,唯有用心去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才能将老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也因为如此,每次老师讲解新知识,张广麒总是最先领会的,为此,同学还戏称他是“最狡猾的人”。
对于中西医这两种不同领域的医学,张广麒教授是这样理解的,他说,学医不光是要学自己的本行,还要多多涉猎其他领域,而西医正是一门发展蒸蒸日上的学科,掌握相关西医知识,可以帮助自己在中医方面的诊断,更有助于对症下药。总结自己这一路来的行医生涯,张广麒教授感慨说,全靠苦钻研、勤学习,才让医术日益精湛、行医路更趋扎实。
除了兢兢业业钻研临床医学外,张广麒教授还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他曾数十次参加卫生厅组织的公费医疗时期药物审核,还作为专家多次参加云南省卫生厅、省科委、省中医学院组织的理论、临床、新药开发等多种科研的审评;此外,张广麒教授还参加过省中医学院国家级重点内科教研组的审评工作,以及省中医学院硕士毕业论文的评议。
病人的信任,学术界的认可,使得张广麒教授的从医之路走得更加坚定和夯实!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