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圣路加中医诊所:认识膏方
认识膏方(科普)
何谓膏方:膏方,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
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说到膏方的起源,历史悠久,汉唐时期即有记载。
最早的外用膏剂,记载于《黄帝内经》中,《灵枢·经筋篇》马膏方(马脂),主治口僻;《灵枢·痈疽篇》豕膏方(豕膏),主治猛疽。
最早的内服膏剂,记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
至唐时,《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烧甲煎法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新罗人参(二十四两,舂一千下,为末) 生地黄(一秤十六斤,九月采,捣)雪白茯苓(四十九两,木舂千下,为末)白沙蜜(十斤)上件,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捣时不得用铁器,取汁尽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瓷器内封用,如器物小,分两处物盛。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木柴火煮六日,如连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口,入井内,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取三匙,作三盏,祭天地百神,焚香设拜,至诚端心。每晨朝,以二匙温酒化服,不饮者,白汤化之。此膏填精补,肠化为筋,万神具足,五脏盈溢,髓实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食,或终日不食亦不饥,关通强记,日诵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人年二十七岁以前,服此一料,可寿三百六十岁;四十五岁以前服者,可寿二百四十岁;六十三岁以前服者,可寿百廿岁;六十四岁以上服之,可寿至百岁。服之十剂,绝嗜欲,修阴功,成地仙矣。一料分五处,可救五人痈疾;分十处,可救十人劳瘵。修合之时,沐浴志诚,勿轻示人。明清膏方日渐趋于完善和成熟,主要表现在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区分了“膏”及“煎”,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各类方书记载颇多,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
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可益气养神,主治“诸虚百损”。众所周知,道家追求益寿延年,有服食养生补药的风气,龟鹿二仙膏就是深受道家喜爱的保健秘方。
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
张景岳的“两仪膏”。太极图里面的阴阳鱼就是两仪。人参,地黄,一阴一阳,一形一气,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
清代膏方在宫廷中亦广为流传,《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深圳圣路加中医诊所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安富路32号
电话::18811888747(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