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洲骨伤科诊所工作站:(医案)中医如何治疗筋膜炎
余庆洲骨伤科诊所工作站:(医案)中医如何治疗筋膜炎
患者资料:
患者姓名:杨某某 性别:女 年龄:56岁 职业:财务人员
就诊日期:2015年3月13日 发病节气:****
主诉:项背反复酸痛、僵硬不适10余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始出现出现反复项背部酸痛,僵硬不适,劳累阴冷天时有加重,无头晕头痛、无上肢放射麻痛,曾多次外院及私人诊所,吃过中药、西药,做过推拿、针灸、拔火罐、理疗,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反作。1个月曾劳累后可能后上症再次发作,外院推拿、针灸效果欠佳,就诊我院。辰下:项背酸痛、僵硬不适,舌质淡白,苔白,脉沉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其他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中毒、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专科检查:项背项背肌紧张,局部触项背部软组织增厚,痛点深处可触及条索状结节。背部压痛广泛,尤其在肩胛内缘、颈及胸椎棘突及其两侧肌肉部位多处压痛。双上肢肌力反射正常
辅助检查:
颈椎四位片(外院自带):可见颈椎生理曲线变直伴轻度反张,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轻度变窄,其它无其他特异性改变。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项痹病
证候诊断:寒湿阻络,气血不通
治则:寒则热之,实则泻之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行气、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小针刀方法:
患者俯卧位,取项背部压痛点、结节点及条索状处,以肩胛内缘、颈及胸椎棘突及其两侧肌肉部位压痛为主,另配大椎、天宗穴,局部皮肤标记,消毒后皮下层局部麻醉。取汉章针刀3号对上治疗点,快速进针后到筋膜层,针刀对筋膜层进行水平松解3-5刀,对结节点或条索处重点刺入结节或条索处松解,可感切断肌纤维的嚓嚓响声。松解后局部挤压放血后创可贴或无菌纱布覆盖24小时。2-3天针眼不沾水。
患者3天后复诊,诉项背酸痛基本消除。
2周后电话回访,未再复发,效果满意。
按;
项背部肌筋膜炎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人体颈肩背部组织、筋膜、肌膜、肌腿、韧带的一种非特异炎症性病变.临床以颈背部酸痛、胀痛、压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活动欠灵活为主。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指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认为风寒湿热诸邪合而致病是痹证形成的机制。痹证侵犯人体,多留于肌表,阻于经络,气血流动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全身肌肉麻困、胀痛、僵硬、沉紧等症。素体虚弱、筋脉失养、正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是本病内因。劳损外伤及风寒湿邪入侵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其病位在筋肉,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 小针刀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把两种器械的治疗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针和刀的双重治疗作用。小针刀集中刀和针的双重作用,通过刀的剥离,可以松解局部粘连组织,松解肌肉、神经血管的卡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降低致痛物质浓度,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疼痛迅速缓解。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炎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从软组织损伤角度来讲,肌筋膜炎在发病后,炎性渗出,细胞坏死,软组织增生粘连,肌肉紧张挛缩,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小针刀疗法具有剥离粘连、疏通组织、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解痉镇痛之功效,从而迅速恢复运动系统、器官组织的动态平衡,与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相吻合。在采用小针刀治疗本病时,选好适应证、找准疼痛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
“员利针,取法于氂针,微大其未,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就是今日的针刀。
“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灵枢·官针论》)针刀可以用来治疗各类痹症。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灵枢·经筋论》),说明疼痛部位,就是针刀的治疗部位。
痹痛的病机其实就是气血痹阻不通,而针刀进入后,使其经气流通,气血运行,通则不痛。所以遵循中医理论,针刀不必过度治疗,中病即止,痹阻得通即可。至于所谓松解之说,是形态之论,目前尚无法证实。过度松解就有针肉伤及筋,针筋伤及骨之弊。
医院地址与电话
医院地址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腾中路59号 导航
医院电话
0597-2882658(总机)0597-2881989(院办)0597-2881335(医务科)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