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中医之李军治疗脑梗死,高血压病
陕西名中医之李军治疗脑梗死,高血压病

朱某某,男,51岁,2015年3月19日初诊。
患者以“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余”为主诉。2个月前自觉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遂以“脑梗”住院治疗,予以“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甲钴胺”等口服药物,效果欠佳。为求中医治疗,特来就诊,现症见:右侧肢体困乏无力,偶有流涎,言语稍差,偶有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口渴不欲饮,纳可,夜休差,小便正常,大便干,2-3日一行。
查体:形体偏瘦,口角稍右斜,双手握力可,左手稍差。唇舌紫黯,苔薄白,舌下瘀丝瘀点(+++),脉沉弦涩。今晨测血压140/78mmHg。
近1年来血压升高,最高值180/130mmHg(一直未服降压药)。查颈部B超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痰瘀交滞脑络证)
西医诊断:1.脑梗死 2.高血压病
治则: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天葛丹栀清脑通络汤加减
天麻15g 葛根15g 丹皮15g 栀子15g 丹参20g 赤芍15g 水蛭6g
川芎12g 草决明15g 姜半夏15g 山楂15g 土元10g 胆南星10g
石菖蒲8g 血竭3g(冲) 12剂,水煎服,每晚药渣再煎泡脚。
二诊:服上方期间无明显不适,自觉左侧肢体乏力较前稍改善,但仍时有流涎,言语仍差,大便稍稀,1-2次/日。舌脉同前,予以上方加白芷8g,红景天20g,银杏叶15g,12剂,水煎服。
三诊:近来精神转佳,右侧肢体较前有力,但仍时感疲乏,口角流涎较前减少,晨起口干,大便质稀,2-3次/日。近来血压控制在130/75mmHg左右,舌脉同前。予以上方去血竭,加三七3g(冲),乌梢蛇15g,土元增至12g,12剂,水煎服。
四诊:患侧肢体乏力及口角流涎较前明显减轻,吐字较前清晰,现仍有疲倦感,四肢轻度水肿,按之没指,二便调。今测血压128/70mmHg。唇舌黯,苔薄白,舌下瘀丝瘀点(++),脉沉滑。予以上方加鬼箭羽15g,12剂,水煎服。
五诊:近半月来已无口角流涎,吐字清晰,精神较佳,四肢水肿亦减轻,但仍觉左侧肢体乏力,自觉咽中痰多,难咯出,纳食可,二便调。今测血压130/70mmHg,唇舌黯,苔薄白,舌下瘀丝瘀点(++),脉沉细滑。予以三诊处方加陈皮15g,胆南星增至12g,12剂,水煎服。
后患者多次复诊,按原方予以随证加减,调理数月后,诸症锐减,血压基本正常。随访半年,未有反弹。
按:<<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认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王清任亦认为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本例患者,李师据其“头晕头痛、口角流涎、口渴不欲饮、唇舌紫黯、舌下络脉瘀丝瘀点(+++)、脉沉弦涩”等症,辨证为“痰瘀交滞脑络”,且认为是瘀重于痰,由瘀致痰,痰瘀互结而为病。故用药上活血药味多于祛痰药,同时配以清肝、疏肝行气之品,随证加减变化,全方配伍特点:痰瘀同治,重在化瘀,理气化痰,贵在行气,瘀去则痰亦消,气行则脉络畅。调理数月,终获良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