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寻道中医馆:中药辩证调理不寐症
中药辩证调理不寐症(医案)
不寐症医案:
2019.08.30
第一诊主诉:夜里难以入睡2+月。
现病史:2+个月前患者因思虑过度引起夜里难以入睡,起初患者未足够重视,7天过后,上述症状未有好转,白天也未出现困意,并伴有倦怠乏力,饮食减少。患者本人拒绝使用西药治疗促进睡眠(艾司唑仑片等),害怕产生药物依赖性。目前患者夜里入睡困难,倦怠乏力,饮食减少,面部暗淡无华,口苦,心烦,时有心悸的情况,大小便尚可,舌淡,脉细弱。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疏肝,养血安神滋阴。
方剂1:归脾汤+逍遥散+酸枣仁汤药物组成:1
党参15g 炙黄芪15g 白术15g 当归20g 伏神20g 远志20g 炒酸枣仁25g 木香10g 龙眼肉10g 生姜6g 大枣6g 知母15g 川芎10g 炙甘草6g 柴胡(北柴胡)20g 白芍15g 此方七付,早晚饭后分两次服用,晚上睡前一个小时服用。
2019.09.06
第二诊:夜里可以睡到六个小时,中途会醒来,但是还可以入睡,倦怠乏力明显好转,饮食尚可,面部暗淡少华,仍有口苦的情况,偶有心烦、心悸的情况,大小便尚可,舌淡,脉细弱。在前方基础上加合欢皮10g。2
党参15g 炙黄芪15g 白术15g 当归20g 伏神20g 远志20g 炒酸枣仁25g 木香10g 龙眼肉10g 生姜6g 大枣6g 知母15g 川芎10g 炙甘草6g 柴胡(北柴胡)20g 白芍15g 合欢皮10g
此方九付,前七付早晚饭后分两次服用,晚上睡前一个小时服用;后两付分四天服用,一天一次,晚上睡前一个小时服用。
按语:失眠症,中医又称“不寐”、“目不瞑”、 “不得卧”、“不得眠”,主要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经典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多有描述,《黄帝内经》有载:“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而《景岳全书》认为:“盖寐本乎阴也,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可见其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营卫不和,阴阳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不得入睡。
针对本医案来讲,患者年近60岁,脏腑功能下降,又因为思虑劳倦导致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濡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夜不能寐,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不能荣养四肢百骸、不能濡养心神,故出现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心悸,面部暗淡无华;脾气虚则饮食无味,故食欲减少;患者2月难以入睡,导致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肝与胆相表里,胆汁上溢于口,故出现口苦;营血不足,导致肝血不足,血亏阴虚,易生内热,虚热内扰,每见虚烦不安;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故表现舌淡,气血生化无源,不能充盈脉管,故出现脉细弱。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但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治宜健脾养心与益气补血兼施。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脾,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以安神,为君药。党参、白术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生血;当归补血养心,助龙眼肉养血安神;柴胡疏肝解郁,川芎疏达肝气,使肝气条达,白芍养血柔肝,治疗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又以白术健脾益气,即能实土(脾)以御木(肝)侮,又能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知母滋阴清热为佐药。炙甘草补气调中,为佐使药。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全方共奏益气健脾疏肝,养血安神滋阴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配伍特点:
一是心肝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四是逍遥散未加上薄荷,但是没有失去逍遥散疏肝养血的真意。
患者反馈:
第一个疗程按照医嘱饭后早晚一次(晚上睡前一个小时),遵医嘱喝了两天,没有明显效果,第三天明显有困意,大概睡了五个小时,虽然中途会醒过来,但是还可以睡得着。第七天晚上可以睡到六个小时,中途还是会醒,但是相比之前已经很满意。第二个疗程基本每天晚上都能睡到六个小时,倦怠乏力明显好转,饮食较前有所增加,未出现口苦,心烦,心悸等症。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