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中医之张学文——丹参临床应用的体会
陕西名中医之张学文——丹参临床应用的体会
丹参(SalviaMlltiorhiza Bge.)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世的《本草从新》、《本草纲目》亦对丹参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丹参味苦、性微温,主要功用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是一味常用而重要的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用途广、疗效好,性平无毒,药源广而价廉易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研究和推广。根据我们长期运用丹参的临床经验和参考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丹参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通过审脉查舌,辨证论治,灵活配伍,可以在许多方面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治疗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血化瘀疗诸疾,上下虚实皆适宜
1、治疗上部疾病:如突发性耳聋,因肝肾不足,血行不畅,耳窍失聪,经中西药物治疗久治难愈者,治用知柏地黄汤加丹参、磁石、蝉蜕、川牛膝,临证屡验;治肝热上犯耳热怪症,则以丹参与磁石、菊花、夏枯草、生地、龙胆草、川牛膝为伍,清肝火、化瘀滞、通窍络,临证用之,其效甚佳;治疗高血压者,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配丹参、磁石,效果卓著;对肺气不宣,血行不畅之咳嗽,常用丹参配杏仁、桔梗、川贝母等,宣肺活血,降气止咳。
2、治疗下部疾病:丹参通血脉,活血通痹,苦降下行,故对下部经脉阻滞之病用之尤验。如治下肢风湿痹痛,常以丹参配川续断、独活、细辛、川牛膝、威灵仙、桑寄生之属;若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则以丹参配银花藤、苍术、川牛膝、黄柏、赤芍、丹皮、松节等;治下肢脉管炎常以丹参配当归、鸡血藤、玄参、生地、银花、桂枝、穿山甲等;对月经不调、经闭或产后血瘀腹痛者,丹参配当归、香附、益母草之类或丹参一味为末黄酒送服,皆有效。治疗肝肾阴虚或兼郁热之阳痿、早泄,则以丹参配生地、熟地、知母、川牛膝、黄柏、连须、阳起石、山萸肉、郁金、羌活、白芍等固精启阳,疗效明显。
3、治疗虚证:久病正虚,血行无力,久虚多瘀。丹参祛瘀生新,行而不破,前人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说,尽管对其功用有所夸大,但活血化瘀功不可没。《本草纲目》谓之“养血”。治疗虚证眩晕,可用益肾定眩汤(杞菊地黄汤加丹参、磁石、川芎、天麻),对头晕,腰脊酸软,舌暗淡,脉沉细而涩等肾虚夹瘀者甚效。对血虚心悸失眠者,又常以丹参配炒枣仁、当归、生地、五味子等治之,此即《大明本草》所谓“养神定志”之意也。治气血大虚,肾气亏耗,瘀血不行之虚劳证,又可以丹参配灸黄芪、当归、首乌、巴戟天之属取效。
4、治疗实证:无论六淫七情,伤及机体日久,终可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发生气滞血瘀之证。丹参活血行瘀,化滞散结,临床用于实证治疗也多有效验。如如胸痹不舒用“丹参饮”,肝胃气痛者,常以丹参饮配郁金取效,此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故理气活血,相得益彰。以丹参、鸡血藤、茜草根、紫草、红枣为伍,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此即丹参能“祛瘀血,生新血”,使离经之血归经是也。针对狂证病机多火,多瘀、多痰,在辩证遣方基础上,大量配以丹参可取效。对经闭水肿者又常以五苓散配丹参、琥珀、益母草、黄芪等收功。
二、养血安神除虚热,止惊定悸医心疾
丹参味苦性寒,入血归心,能清心火,除血热,安神志,定悸烦,故临证用之得当,则病瘥迅捷。如对血虚心悸失眠者,常用丹参与柏子仁、当归、生地、五味子、炒枣仁等相伍;而对心悸怔忡,属心气不足,气虚血瘀者常以补阳还五汤加丹参、炙甘草、桂枝、麦冬等治之;对胸阳不振者,用瓜蒌薤白汤加丹参或宽胸通痹汤(丹参、瓜蒌、薤白、檀香、桂枝、鹿衔草、山楂、川芎、麦冬、三七、赤芍);对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益脉通痹汤(丹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瓜蒌、炙甘草、炒枣仁、绛香、山楂、鹿衔草);治胸痹胸痛、失眠惊悸,律动不齐等证,可据炙甘草汤之义,用四参安心汤(丹参、西洋参、苦参、玄参、炒枣仁、麦冬、炙甘草、桂枝、山楂、鹿衔草),临证运用皆获良效,对长期服用其他方药治疗无效者,予以辨证处方,也可使心电图等检查较快好转或复常。无论胸阳不振或气阴两虚等,皆可致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而病。故宗“不通则痛”之理,运用丹参寓化瘀于辨证方药之中,可增其效果。《本草纲目》谓之“活血,通心包络,去心腹痼疾结气”。《滇南本草》云:“补心定志,安神宁志,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可见丹参之功不少。
三、祛瘀生新通百脉,危笃痼疾显功奇
丹参活血化瘀,通利窍络,调和气血,故治疗危笃痼疾时合理用之,则功效倍增。如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之意创制的“通脉舒络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川芎等)治疗中风效著;宗王清任“通窍活血汤”之意创制的“脑窍通口服液”(主要成分为丹参、桃仁、麝香、白茅根等)治中风、脑肿瘤、脑积水等属颅脑水瘀证者效佳;治中风先兆、预防中风发作,创制的清脑通络片(主要成分:丹参、菊花等),其动物实验和临床疗效卓著;治疗昏迷闭证病人,属热闭者用丹参煎水兑服安宫牛黄丸或鼻饲。对寒闭者用丹参煎水兑服苏合香丸或鼻饲,而无论寒热闭证皆可用丹参注射液肌注或静滴,而昏迷凡属痰湿郁闭者又皆配以蒲金丹液(石菖蒲、郁金、丹参等)口服,同时可用丹参注射液4~20ml肌注或静滴,常可使病人症状减轻或转危为安。实践证明,丹参之功在借其活血通络达四末,祛瘀生新利窍闭。对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常常配以丹参活血化瘀而均能获效,其理何在?确系祛瘀生新和“消瘀止血”之故。药理研究说明,丹参可抑制凝血功能和增强纤溶活力。从丹参改善微循环血液和增加毛细血管网,致使出血部位血管压力下降,可解释其止血作用。因此,活血化瘀对出血性中风有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效果。此乃知常达变,用药之妙也。对癫痫的治疗,则常用丹参配石菖蒲、远志、白茯苓、僵蚕、南星之属治之。治阴虚阳亢,痰瘀深伏血络之惊叫证,又以丹参配龙齿、川牛膝、琥珀、女贞子、丹皮、羚羊角粉等。且对此等疑难杂症又常用辨证口服汤药另配丹参注射液4ml/日肌注,常使长期治疗无效者病情减轻。总之,怪病多瘀,久病夹痰,此乃治疗疑难杂症之要。正如《本草求真》所言:“丹参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
四、清肝利胆畅郁滞,症瘕积聚效果好
症瘕积聚诸证,初多由肝胆湿热,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或脾虚湿盛,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久而导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腹中,形成症瘕积聚之证。而丹参归肝经入血分,善行血中之滞,祛瘀行水,活络消肿,故可常用之。如乙型肝炎属肝肾阴虚者,以一贯煎加味必配丹参;黄疸各期,辨证用药也每配丹参;对膨胀水湿瘀阻者,也常以丹参、柴胡、当归、鳖甲、牡蛎、鸡内金、大腹皮、茯苓、三棱、莪术等相伍;治胆结石,则丹参配大黄、鸡内金、金钱草、柴胡、枳实等。如此处方对改善肝功能,软肝健脾,缩小肿块,化瘀排石等皆疗效可靠。丹参的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降低转氨酶,保护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此正乃《神农本草经》所曰:“寒热积聚,破症除瘕”也。
五、化瘀利湿达三焦,阴水阳水皆可疗
丹参通血脉,利水道、消水肿,故可治水停血瘀之水肿。动物实验表明丹参有改善肾功能,降低氨质血症和消肿增加尿量作用。水肿属阴水,下肢及全身浮肿,腰酸乏力,属肾虚血瘀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用益肾化瘀利水汤(五苓散加丹参、黄芪、桑寄生、益母草、川牛膝、山楂、白茅根、通草);治下肢浮肿、困倦乏力、脘腹胀闷疼痛,舌瘀暗、脉结代等,系肾气虚弱,水湿血瘀所致者、常用真武汤合丹参、桃仁、黄芪、白茅根;肾阳不足者投以金匮肾气汤加丹参、白茅根、杜仲等;气滞水停者以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加丹参等;阳水面目浮肿(急性肾小球肾炎)属风邪遏肺,三焦气机不利者,越婢加术汤加丹参、茯苓、车前子、连翘等;属肺气虚寒,水道不利者,苓甘五味姜辛汤加丹参等,皆可增强疗效。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方药合理,酌用丹参,常可利于消除尿中化验之异常。人体水液的运行,赖肺气通调,脾气之转输,肾气之蒸腾。若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或脏气亏虚,皆可使三焦决渎失职,水道不利,外溢肌肤,水肿乃成。水血同源,《血症论》曰:“水与血相互伏依,互相维系”。故水停血瘀相互影响,因而不论阴水阳水,水瘀并存其理同矣,唯其邪属性不同,病情轻重缓急有别,即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水阻则血不行”矣。
六、凉血解毒消肿痛,痈毒疮疥都可消
丹参尚有消肿止痛、凉血解毒、排脓生肌之功。如丹参配连翘、天花粉、蒲公英、瓜萎等药消乳痈;配银花、连翘、乳香、没药治痈肿疮毒;急性腹痛(急性阑尾炎等)以大黄牡丹汤加丹参、红藤等药效果甚好;慢性阑尾炎又常以丹参配柴胡、茯苓、黄连、广木香、延胡索、香附、蒲公英、神曲等;由于丹参还有凉血解毒之性,故用绿豆甘草解毒汤(绿豆、甘草、连翘、石斛、丹参、大黄、白茅根),临证治疗多种中毒每可获良效。对湿热毒瘀,阴痒带下者(如宫颈糜烂、尖锐湿疣等),常以丹参配黄柏、苦参、生甘草、白术、苍术、怀山药、土茯苓、地肤子、野菊花、白果等内服外洗,疗效明显。对湿热瘀毒热痢者,又常以白头翁加丹参;见高热神昏者另配安宫牛黄丸用丹参煎汤冲服,皆可使疗效提高,疗程缩短;对湿热疥疮,则以丹参、苦参、蛇床子等煎水熏洗患处。《大明本草》有丹参治“恶疮痈癖,瘿贽肿毒,丹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之说。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强有力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药无贵贱尊卑之分,而皆贵在应用和加减之法。丹参性寒味苦,具活血祛瘀,活络通痹,推陈生新,行而不破,达脏腑百骸;安神除烦,解毒凉血,消肿止痛,排腐生肌,治痈疮疥痢。若辨证施方,灵活多变,妙用丹参,每获效验。
七、使用注意点
1、在“十八反”中记叙诸参忌与藜芦同用。临床上常用量10~15g,大剂量30g,最大还有60g的。复方丹参片,3~4片/次,日三次。复方丹参滴丸,每日三次,每次10粒,4周为一疗程。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稀释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日一次,如滴速过快患者会感觉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有报导不宜与维生素C、庆大霉素一起配合,会变成红色或沉淀。老人勿超量和久服,因本药偏寒凉,久服伤正气、损脾胃,可见脘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并且先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2、一般认为丹参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但丹参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据有关资料报导有皮肤瘙痒、出荨麻疹、药疹、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黄疸、心动过速、肌肉震颤、舌下水肿等,并可出现高热、腹痛,特别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如张苗等报道39岁男性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滴。用药1小时后,患者出现怕热、烦躁、心悸,停止输液,肌注非那根25毫克,数分钟后患者下床小便、感头晕、黑朦,继之跌倒,呼之不应,呼吸暂停,昏迷约10分钟,伴大小便失禁,血压8/5.33kpa,四肢厥冷。即给予地塞米松、可拉明、洛贝林各1支静脉推注,继行氢化可的松100mg及多巴胺100mg静滴,患者逐渐清醒,意识恢复。3天后血压回升,上述症状消失,病情好转。经会诊和检查排除了颅脑疾患,确定系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休克。
尽管报导不良反应是少量的,或是个例的,但在临床上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