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名医工作室:(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心脾两虚
王自立名医工作室:(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心脾两虚
案 彭某,男,26岁。头晕心悸,少寐乏力,自汗1年余。
初诊 1981年4月2日入院。患者因头晕心悸,少寐乏力,自汗一年余,间断性鼻衄,皮下出血五月住院。入院前曾先后在本单位医院及兰州某医院住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输血、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故来我院医抬。入院见:头晕乏力,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嗜睡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化验:血红蛋白6g,
诊断 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
证属 心脾两虚,血不循经。
辨证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脑,血不心养,而头晕心悸;脾不统血,血溢脉外。
治则 益气补血,摄血归经。
处方 乌精归脾汤化裁。
药物组成 红参10g(研磨冲服),黄芪30g,白术10g,当归15g,茯神10g,远志10g,酸枣仁30g,木香5g,龙眼肉15g,鸡血藤15g,何首乌15g,黄精10。水煎分服,一日一剂。
二诊 服6剂后病情稍有好转,查血红蛋白8g。根据“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理,重用丽参、黄芪、制附片以取推陈出新之意,增强温阳散寒,益气补血之功,调方如下:
红参10g(研磨冲服),黄芪30g,白术10g,当归15g,茯神10g,远志10g,酸枣仁30g,木香5g,龙眼肉15g,鸡血藤15g,何首乌15g,制附片10g(先煎半小时)。水煎分服,一日一剂。
三诊 再服七剂查血红蛋白升至105g,为固其效,遵“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旨,配服六味地黄丸每日三次,每次2丸.血红蛋白渐升至10g。
诸证明显减轻,精神好转,饮食进增,唇甲已有红润,四肢渐温。住院10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半年后,病情复发再次入院,仍用益气健脾,益肾填精法治疗六个月,病情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而出院。
1990年随访,情况良好,已娶妻、生子,无任何妨碍,病情未再发作。
按 心主血,脾统血。脾居中焦,为气血化生之源。正如《灵枢·决气篇》所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生化失源。脾胃健旺,气血充沛则心得养,才能鼓动血液循环周身,营养机体脏腑。心脾两脏之间的关系可借用《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中“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一言而明其义。贫血因心脾两虚、气不摄血、脾不生血者,用归脾汤治之。
医院地址与电话
医院地址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 导航
医院电话
0931-26871090931-7106(咨询、预约)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