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名医工作室:(医案)中医如何治疗气鼓
王自立名医工作室:(医案)中医如何治疗气鼓
气鼓(麻痹性肠梗阻)
案 患者杜某,男,52岁。腹胀10余天。
初诊 2005年11月27日初诊 其妻述患者月中时,晚饭后外出散步,当时披衣于身,行不远,即觉胃部不适,遂返家。回家后患者取冰梨一个食之,不久脘腹部出现胀痛,逐渐加重,经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双侧中上腹见大量肠管积气,见有大量液平面。于2005年11月21日收住某职工医院,入院后经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大承气汤灌肠等对症治疗,于11月22日晨通气并解紫褐色稀水样便约2000 mL,化验(-),考虑为中药药液,观察1天,腹胀仍未缓解。查体:心肺(-)、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较弱,约1-2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复查X线腹部立位片示:中上腹部肠管大量积气,并见大量液平面,但未见膈下的游离气体,考虑是否有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遂于23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较多淡黄色渗液约1000mL,小肠均匀扩张,未发现包块及其他异常,关腹。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补钾及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双侧足三里封闭,2次/日是,营养支持、胃肠减压,中药灌肠、12小时后下床活动等治疗,病情平稳,肠鸣音活跃,约8~12次/分。术后72小时左右出现腹胀。呈进行性加重,立即行腹部立位平片示:全腹见15~17个大小不等的液平面。肠黏膜光滑。膈下未见游离气体,给予中药灌肠,针灸等治疗,腹胀未能减轻。遂以麻痹性肠梗阻转入兰州某医院,欲再次行剖腹探查,患者及家属恐惧,遂求治于我师。师往观之,病人面色晦暗,表情痛苦,腹大如鼓,鼓之如鼓,口干不欲饮,不欲纳食,小便短少,腑气不通,舌淡、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诊断 气鼓(麻痹性肠梗阻)。
证属 寒湿中阻。
辨证 患者初冬时节,着衣不慎,感受寒邪;复取冰梨食之,寒邪直中于内,困于脾胃,寒凝气滞,发为鼓胀。
治则 温中散寒,健脾行气。
处方 平胃散化裁
药物组成 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砂仁10g,枳壳30g,石石菖蒲15g,炒麦芽15g,小茴香30g,台乌15g,仙鹤草15g,生姜3片。同时食盐及小茴香腹部热敷。服药1剂,矢气频频,腹胀即减,再服1剂,舌苔去之一半,脉沉,腹胀已消。可进食,
二诊 2005年11月30日 患者面色淡红,对答如常,述服药1剂,矢气频频,腹胀即减,二剂,腹胀即消,可进食,现舌苔薄腻,脉沉,守方继服3剂。
三诊 2005年12月3日 患者已无不适,予调理脾胃之剂,再服10余剂,病愈出院。
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 我国古代对鼓胀早有论述,《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本病在各家中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水蛊”“蛊胀”“膨胀”“蜘蛛蛊”“单腹蛊”等。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水肿胀满》说:“在病名有鼓胀与盅胀之殊。鼓胀者,中空无物,腹皮绷急,多属于气也。蛊胀者,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虫即血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气分诸胀论治》篇说:“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像如鼓,故名鼓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中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前人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为“气鼓”“血鼓”“水鼓”“虫鼓”之称。此患者西医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当属中医“气鼓”范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曾多次运用大承气汤,以求畅通。但大承气汤是寒下的代表方,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合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而本患者因寒温困脾所致,故用之无效,且使寒邪更甚。脾喜燥而恶湿,故方中用苍术、厚朴燥湿健脾;佐以香附、砂仁、枳壳宽中行气;小茴香、台乌温经散寒;石石菖蒲、炒麦芽祛湿醒脾;诸药合用,使寒湿得祛,气滞得行,病则以愈。临床用药时当审证求因,谨守病机。
医院地址与电话
医院地址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 导航
医院电话
0931-26871090931-7106(咨询、预约)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