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中医Top100之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张瑞霞
陕西名中医Top100之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张瑞霞
张瑞霞(1935—),女,汉族,陕西省西安人。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1958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先后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曾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内科主任。是全国第二、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胸水、肝癌、及其他肝胆疾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等。
教育经历
1958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
196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西学中班。
工作经历
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陕西省人民医院工作。
1969年在陕西中医学院学习结束后,调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工作,随何绍南、李赀萦等多名老中医临证。
20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内科主任。
学术思想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认识
张老学术思想体现在以整体观念、脏腑学说理论为指导,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重视肝脾肾三脏。她认为慢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缠绵难去。病机复杂,病位在肝,最易伤脾,终必及肾。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重视肝病传脾、肝脾同病在慢性肝病中的重要性。张老师指出,肝木克伐脾土,见肝实之病,应认识到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要注意调补脾脏,就是治末病的未病先防。其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的蔓延。“肝病传脾”体现的动态思维是辨证论治的特点,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处方要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脾喜燥而恶湿,五行属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其性升达,五行属木。故肝脾两脏的协调配合起着重要作用,脾的正常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调节。“土得木而达”,即脾土得肝木之疏泄,才能使气机升降畅达,健运不息。脾土健运对肝的生理功能也有作用,脾为后天之本,为各种精微物质之化源,脾气健运,水谷精微输送到肝脏以滋养肝体,肝用得养,则疏泄有度。慢性肝病病位不单在肝,更主要是属于脾的病变。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脾虚不运,可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则可化热;或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阴损及阳,而致肾阳不足;或脾虚及肾,而致脾肾两虚等。临床上则可出现各种相应的兼夹证候。而脾气虚这一基本症候,始终在绝大多数患者身上表现出来,因此,就辨证而论,应属肝脾同病而以脾病为主之证。张老师在慢性肝病的治疗当中,不离健脾之旨,认为脾病固当治脾,肝病也当先实脾。脾胃位居中焦,五行属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泉。生理上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纳运相合与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相因之功。这些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均有赖肝木之气的疏泄,即所谓:“上得木而达”。
“肝肾同源”的认识
慢性肝炎来自母婴传播者,婴幼儿脏腑娇嫩,肾气未充,感受湿热疫毒,更伤肾气,以致先天受损,后天之精得不到先天之精的有力资助;后天不足,疫毒深扰,成年后由于肾虚,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清除疫毒,使疫毒长期滞留于体内,损伤肝脏,出现肝失疏泄、脾失越运,病情进展,形成气滞血彼或肝脾血瘀,最终转为积症。成年人感染者,病则肝失疏泄,气机失常,疏泄不及则肾失气化;疏泄太过则子盗母气,肾气受损,出现肝实肾虚。肝失疏泄,脾失趣运,先天肾气得不到后天充养而出现肾虚之证。若肝病气郁化火,或肝火素盛,或湿热久组,则灼伤肝阴,肝肾精血同源,肝阴不足致使肾阴亏虚;如素体肾阴不足,又兼木火煎熬,更伤肾阴,也表现出肾水不足之证。医家常以肝炎为湿热为罹,治疗时过用苦寒清热之品,拟伤阳气而出现肾阳不足之证。慢性肝炎病悄缠绵,迁延不愈,由于携带病毒旷日持久,必然暗耗肾精,所谓“五脏之真,惟肾为根”、“五脏之伤,穷必归肾”。临床所见慢性肝病日久不愈者常见面色白或黎黑灰暗,目晴干涩,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足跟痛,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失调等肾虚症状。因此,肾虚参与慢性肝病发病的全过程。
用药特点
补肾的中药有刚燥和柔润两类,前者如附子、干姜、肉桂等,辛热者,功在温里散寒,回阳救逆,用之有伤阴劫血之弊,临床上除表现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证外,一般不用。后者如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菟丝子、桑寄生、锁阳、熟地、五味子、女贞子、杞子、首乌等,这些药物甘温而缓和,补肾而不峻。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体易伤,用药宜柔而不宜刚,宜和而不宜伐。慢性肝病的肾虑多数表现为精气不足,而非阳虚阴盛内寒,故治疗应该补重于温,而非温重于补,补肾药物的选择应该是温而不热,润而不燥之药,而非刚燥之品。且慢性肝病的病因多为湿热病邪,用辛热刚燥,则易伤阴助热,甚或动血出血。由此可见,张老师临床辨治特点以整体观念,脏腑学说理论为指导,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十分重视肝脾肾三脏的重要性。
科研成果
“肝悦片Ⅰ号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乙特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实验研究”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和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获奖情况
曾被“陕西省中医药科学研究有显著成绩的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知名老中医专家”等称号。
1997年被国务院评审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200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荣誉称号
全国第二、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知名老中医专家
学术兼职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会委员
陕西省肝炎防治协会委员
陕西省药品审批委员会委员
社会活动
1991年6月至1993年5月被聘为美国北部六州大陈同版会驻诊庆师。
主要论文
1.蔺小平,张瑞霞,朱笛霓,王新华.复方虫草胶囊对脾虚大鼠及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分析[J].陕西中医,1997,(01):42-43.
2.张瑞霞,李粉萍.难症治验2则[J].陕西中医,1995,(05):219-220
3.张瑞霞,支军宏,成冬生,陈光喜,吴生昌,唐玉生.乙转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4例[J].陕西中医,1990,(10):440-441
4.张瑞霞,支军宏,成冬生,吴生昌,白松典,唐玉生,陈光喜.乙转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1985,(09):394-396.
5.成冬生,张瑞霞.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意义[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5,(04):31-33.
6.成冬生,张瑞霞.肝主疏泄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1984,(02):2-4
7.郎毓珑,张瑞霞,张振中,陈光喜,陈云芝,胡凤鲜,袁高明,吴静君,陈国庆,吴亚兰,王兰君,田增爵.加味理中汤治疗脾阳虚型胃脘痛3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1984,(01):13-15+9.
8.张瑞霞,阎亚莉,白松典,成冬生,陈云芝,陈光喜,唐玉生.肝悦片Ⅰ号治疗15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观察(附45例对照)[J].陕西中医,1982,(02):4-8
9.张瑞霞 ,马青云 ,白松典.暑温治验[J].陕西中医,1981,(04):25
传承图谱
张瑞霞→薛敬东、李粉萍。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