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沈阳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一、诊断
(一)疾病标准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5月)。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重则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2)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干口苦、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140㎜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Hg.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证:头晕头迷、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健忘,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2.风痰上扰证:头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眩晕病的辨证论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一)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夏枯草、 白蒺藜、菊花、草决明 、 地龙、
珍珠母、 黄芩、海螵蛸、茯苓、泽泻、牛膝、栀子等。
2.风痰上扰证
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白术、天麻、柴胡、郁金、茯苓、生姜、橘红、大枣等。
饮食疗法:宜食清淡,忌油腻辛辣食物。宜清热化痰醒脑之品,如荷叶、薏苡仁、山楂、白扁豆、薄荷、菊花、决明子等。可选菊花茶、决明子茶等。
3.肝火上炎证
治法:清火熄风,疏肝凉肝
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菊花、蒺藜、夏枯草、柴胡、天麻、百合、黄芩、栀子、丹皮、夜交藤、茯神、女贞子、桑葚、川芎等。
饮食疗法:宜食辛甘寒,忌食辛辣、油腻、温燥、动火之食物。宜平肝潜阳、清肝泻火之品,如槐花、决明子、菊花、芹菜、玉米须等。
4.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茯苓、川芎、熟地黄、生白芍、肉桂、枸杞子、蒺藜、夏枯草、炙甘草等。
饮食疗法:宜食甘温,忌生冷、油腻之食物。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之品,如红枣、阿胶、桂圆、枸杞、茯苓、莲子、当归、白木耳、糯米等。可选红枣莲子粥等。
(二)西药治疗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的总危险。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药物,目前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均可作为一线用药。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治疗。
(三)护理调摄要点
1.情志调理:注意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避免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加强宣教,使患者学会的自我心理调节。
2.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等食物,少食多餐。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年)拟定。
(一)评价标准
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平均收缩压﹤140㎜Hg和(或)平均舒张压﹤80㎜Hg.
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平均收缩压﹤160㎜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Hg。
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平均收缩压≥140㎜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Hg。
医院地址与电话
医院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3号 导航
医院电话
024-23893338024-23890234(门诊部)024-23890837(预约咨询)024-23890427(预约咨询)024-23893874(预约咨询)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