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世纪国医堂医院:这是传说中的“黑心肠”吗?女子肠子黑成炭,竟是因为长期吃……
这是传说中的“黑心肠”吗?女子肠子黑成炭,竟是因为长期吃……
在生活中
人们在责骂某人居心不好时
常常说其“黑心肠”
其实
医学上大肠黑变的情况确实存在
并称之黑变病
日前,在武汉国医堂医院肛肠专科
还真就碰到了一个“黑心肠”的病人
而她的肠子之所以变黑
不是因为做了坏事,而是因为
长期吃泻药!!!
年轻女子肠内一片漆黑
刘小姐,今年34岁,长期便秘的毛病使她苦不堪言。
大概一年前,几个女同事们告诉她便秘了可以喝通便茶,把肠子的宿便排出来,整个人神清气爽!于是她也偷偷买了几盒试一试,吃下去果然效果明显,没过几个小时就已经有了便意,排便顿时轻松了。
刘小姐觉得自己总算时遇上了好东西,于是大量购入,平时没事就泡上一包当水喝,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然而问题出现了。她发现越来越依赖于这药物,从一包到两包到现在四五包,而且便意变少,明显排便乏力。
“难道这次我的肠子真出了问题?”她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于是来到了武汉国医堂医院肛肠专科,医生建议做一次肠镜检查。
结果那天报告图片一出来,她就吓了一跳:
“天啊我的肠子怎么这么黑?”
在医生得知她长期喝通便茶后,解释道:“这是结肠黑变病,很可能是你长期服用通便茶这种泻药导致的,泻药往往含有蒽醌的成分,会损害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导致黑色素沉积。”
刘小姐一下子慌了神:“这会不会变成癌症啊?能只好吗?那不吃泻药,我的便秘怎么办呢?”
医生接着解释:“不要太担心,大肠黑变病是可逆的,在停吃泻药后大多可以恢复。即使有少量色素残留,影响也不大。但如果继续吃这类泻药,黑色素长期沉积可刺激肠细胞变异生长,可能形成息肉,甚至癌变。所以不要再用这类泻药了,停药一年后再复查一次肠镜看看恢复情况。至于便秘的治疗,咱们首先要做的是先查清楚便秘的原因,再针对性的治疗,这个治疗周期相对长一些,要慢慢坚持,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再去吃泻药了。”刘小姐这次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调整生活,遵医嘱治疗便秘并定期复诊,现在她的症状正在逐步改善。
1
何谓大肠黑变病呢?
大肠黑变病是一种以大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因大肠粘膜在内镜镜下呈棕褐色或黑色而得名。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运动量不足,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营养素失衡,饮食中蛋白质、脂类物质过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烟酒刺激等导致便秘已成为一种特别常见的“时髦病”。
加上人们追求时尚,热衷排毒减肥;生活中不少人遇到便秘就习惯购买一些清肠排毒通便的茶或药物,按照说明书服用,少有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做必要的检查者。一开始,通便的效果的可能不错,日久,往往形成药物依赖,清肠排毒的药物剂量渐增,不用相应药物就更难以排便。再到医院检查往往就发现大肠已黑化黑变了。此种现象在我院内镜检查中已不是个例,值得引起重视。2
大肠黑变原因何在?
大肠黑变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证实与长期便秘及长期服用相关泻药有密切关系。这些药物主要有潘泻叶,果导片,牛黄解毒片,大黄苏打片,肠清茶,排毒养颜胶囊,芦荟,决明子等。
长期的肠道功能的紊乱,长期低纤维饮食,排便反射逐渐减弱等导致的慢性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存积时间过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加上主动或被动服用蒽醌类泻剂,这类药物含树脂性物质,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沉积于黏膜固有层,被单核细胞吞噬形成黑变。3
大肠黑变病患者
应定期做肠镜检查
目前,对黑变病尚无特别的药物治疗。
多数学者认为黑变病是一种可逆的病变,随着泻药的停用,大肠黑变病的色素沉着斑可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因此,防治大肠黑变病除防止蒽醌类泻药的滥用外,关键是如何解除便秘,对无服泻药史而又有大肠黑变病的患者还应寻找病因。
治疗大肠黑变病的方法包括纠正不良的排便习惯、适量地进食高纤维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多饮温开水、改善睡眠质量等。对已经确诊为大肠黑变病的患者,定期做肠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肠黑变病的患者并发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结肠息肉是癌前病变。所以警惕患结肠黑变病后有可能发生结肠癌是必要的。
4
便秘了正确的做法是?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症,其它许多疾病如结直肠病变中的大肠肿瘤,炎症,冗长,脱垂等;代谢与内分泌疾病中的糖尿病,甲低等;神经与肌肉疾病中的骶神经损伤,脊髓肿瘤,先天性巨结肠等均可引起便秘,勿必要分清原因,对症对因治疗。
对功能性便秘,重在调整饮食,多食粗粮、蔬菜和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运动量,保持心情愉快,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如需用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器质性便秘,就应治疗引起便秘的原发病,该手术的要手术,不能简单的服用清肠排毒的药了事,以免延误病情,危害健康。
武汉世纪国医堂医院
地址: 汉口解放大道270号(太平洋公交站)
电话:027-8399 0567(胃肠科专线) 027-8388 3983( 肛肠科专线)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