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和尔适中医门诊部:孩子频繁出现眨眼、耸肩、发怪声等表现,警惕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科普)
对于抽动症,许多家长都不了解,总认为孩子平时的眨眼睛、耸肩、摇头等行为只是坏习惯而已,等长大就好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抽动症虽说并不致命,但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甚至会延续至成人。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抽动障碍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三个方面,少数患儿出现感觉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可分为简单性抽动和复杂性抽动。①简单性抽动:在头面部常表现为点头、摇头、皱眉、眨眼、挤眼、翻眼、嗅鼻、张口、噘嘴等,在肩、四肢与躯干部则表现为伸颈、耸肩、甩手、踢腿、躯干部扭转、膈肌抽动等。②复杂性抽动:表现为缓慢的、似有目的的行为动作,如强迫行为、模仿行为、猥亵行为等。
发声性抽动常出现在运动性抽动后数月或1年后,表现咽喉部不自主地发出异常声音,如清喉声、哼声、咳嗽声、动物吼叫声等简单发声抽动,约30%病儿出现控制不住地秽语或重复语言,即复杂发声抽动。
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多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个性改变和情绪障碍,并可出现猥亵行为、自伤或社会适应困难。
少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感觉性抽动障碍,即自觉躯体局部有不适感。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而减轻,睡眠时消失。
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目前报道: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05%-3%。
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以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研究最多。该障碍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脑器质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治疗原则
健康教育是首选,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作综合的对症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手术治疗等。主要对患儿的病情恢复有所帮助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这两种药物都是FDA至今惟一批准用于治疗抽动症的药物,也是最有效的药物,两者疗效相当,但副作用较多,不推荐作为首选。氟奋乃静和泰必利也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氟哌啶醇轻。
中医角度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中医“肝风”“筋惕肉”“瘛疭”“慢惊风”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儿童的“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有关。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肝火生痰,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中药口服治疗、针刺、艾灸、耳穴贴豆等改善症状效果良好。
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应强调对因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的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帮助患儿家长和老师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父母的担心和焦虑。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对于发生抽动的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预后情况:该病常缓慢进展,可持续至成年,其智力和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