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养年堂中医门诊部:虚人到底如何补?
虚人到底如何补(科普)
1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虚不受补呢?
1、过于猛补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是补的东西就是好的,多多益善于是一下子大剂量,一次吃几十克人参下去或种类繁多,吃完人参又吃灵芝再加点当归比十全大补丸还要多,结果可想而知过犹不及,补的力度过头了。
2、本身体质较差
有些人由于原本体质就比较差,胃肠功能不好,平时就有一些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腹泻等等胃肠问题,胃肠吸收比较差,这个时候要以健脾为主,首先要调理好脾胃,要不然没办法吸收,补益类的东西本来就是比较难消化、容易食滞导致胃胀、消化不良,所以脾虚胃弱的人吃补益的东西反而不舒服。
3、患有一些急性病
患有一些急性病的时候例如感冒、咳嗽、腹泻尤其湿热上火和阴虚火旺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要先治好疾病先清湿热、滋阴降火再去吃补益的药,避免:关门留寇,民间的说法就是:困邪。
2
哪些人容易出现虚不受补
1、阴虚体质者:阳气较盛易上火
中医首先把人分成了不同的体质类型,其中有一种偏于阴虚体质的人最容易虚不受补。原因是阴虚体质是指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的证候,常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头发、皮肤干枯、舌干红、少苔。
阴虚之人由于体内阴精缺少,相对来讲阳气显得偏多阳属热。因此这种体质类型的人稍微用点补药就会上火,所以称之为虚不受补。如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些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服些中药就容易上火属于虚不受补,并且症状迟迟未能改善。此类患者脉证中都有一些阴虚的信号比如体型偏瘦、脉搏较细、口干、眼干、睡眠质量差等。
另外通常人们所说的补指的是温补,所用的药也基本是些温性补药。正确的补应包括补阴、补阳、补气、补血等,不同情况补法不同用药也有凉补、温补等不同。即使患者需要单纯补阴,或者需要单纯补阳仍然有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问题。
2、瘀血阻滞者:瘀血日久会出血
瘀血日久、血中郁热日深,此时进补有的患者就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如果是小血管出血如牙齿、皮肤尚无大碍;但如果是大血管出血如肾脏、脑血管,出现尿血、脑出血等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患者血管功能薄弱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平日应注意用疏通血管、改善血管机能的药物使血液浓、黏、凝状态得到改善。如果需要用中药补剂一定要同时加用疏通气血的药物。
3、痰湿阻滞者:清除痰注才可补
痰湿阻滞证是指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伤脾、脾虚运化失司,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或痰湿之体,痰湿阻滞冲任二脉或结块,使血不得下行所表现出来的月经延后渐至月经停闭;苔腻、脉滑的一类病证。表现为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体内痰浊胶着、阻气伤阳很容易出现虚的情况。
这时候如果不先清理痰浊郁滞,单纯应用补品就会加重痰浊的郁滞,不会起到好的进补效果甚至会出现越补越不适的感觉。常有痰湿体质患者用了大量的党参、黄芪却感觉身体更加乏力,观其舌象只见舌苔厚腻无比,如果持续补下去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如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病症加重等。
因此一定要先将体内痰注充分清理干净之后才能进补。另外很多人将体内痰浊湿气清理干净之后会感觉身体轻快,本身就达到了补的目的。
4、肝郁之人:蕴藏郁火不受补
肝郁之人虚不受补的情况最为多见。肝郁通俗讲就是情绪不畅。中医认为肝主情志、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就会出现肝郁气滞,表现为情志抑郁、心烦易怒等。同时由于心主神志、情绪也常与心有关,故心火与肝火常常是互相影响、互为作用的,以致出现心肝火旺等表现。这些人由于体内蕴藏着郁火,所以稍用补品就会使得郁火燃烧。
另外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往往伴有心烦及情绪不佳。因此除了注意患者体弱外还应关注情绪郁滞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服用补品很可能起不到好的进补效果。通常是刚服药时感觉不错,再服就会出现胸闷、腹胀、厌食及一些上火症状。因此中医用补剂时非常强调要兼用疏通的药物,才会使得补而不腻,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体弱之人:肾脾虚弱不耐受
因为体虚之人身体各种机能常常偏弱,整体代谢能力也会处于低水平状态补药稍多即不耐受。日常人们自行食用补品容易超量,体弱之人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用药稍过则不能耐受出现胸闷、胃堵、头晕、心悸等现象。
另外体弱之人多是指先天之本——肾虚,后天之本——脾虚。其中后天之本最为重要。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可以补充;若后天之本虚弱则补充先天不足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存在脾胃虚弱很容易引起脾胃呆滞、进食、进补均会出现中焦堵塞现象,中焦枢纽不通、上下左右气机均会受阻就很容易发生虚不受补。因此脾胃虚弱之人无论食补还是药补都要和缓进行。
虚不受补到底啥意思?
中医的养生调理当中常说到“虚不受补”,即体虚,不能承受补药的威力。在“虚不受补”的人群中因为脾胃虚导致消化吸收不好,进补后会出现腹痛、腹胀、拉肚子的情况最为常见。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谷气竭,命乃绝;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因此,良医治病,当时时重视保养胃气!
重病或久病之人,常常胃口不佳,厌于饮食,此时,患者胃气已衰,运化能力近乎停滞,稍稍补之,尚能缓缓吸收;若骤然大补,将不堪重负,因此,对于久病食少之人,切不可急功近利,蛮进大补之品。
很多人误以为极度体虚时应该大补气血,服用一些壮阳的汤药,这样用力过猛的方式不仅无法滋补身体,反而会消耗身体的能量,适得其反。
比如说感冒的时候,胃气本来就处于比较虚的状态,这时候应该清淡饮食,如果还是大鱼大肉,必然不利于康复。
恢复功能的重要性
久虚之人,好比是一个家里很穷的人,只是去进补,好比只是借钱给他,且不说穷人一下子拿了一大笔钱根本没有能力去用,最主要的是借钱并不是长久之计,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帮助他拥有赚钱的能力。
放到咱们人体也是一样,脾胃功能就好比是身体赚钱的能力,只有功能强大,身体处于一直盈利的状态,才不会出现很多疾病。
虚人到底如何补?
虚人进补,真不必大鱼大肉,海参鲍鱼,其实米汤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米粥,最能和胃气,能被身体充分吸收,能快速的补充津液。
在煲粥煲汤的时候,一定注意加陈皮(橘皮)恢复胃气水平,防止滋腻不消化。
另外,平时可以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每天坚持艾灸足三里十五分钟,也可以恢复脾胃功能。
另外,可考虑应用恢复胃气的经方——厚姜半甘参汤
原方剂量: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胃气以降为顺,本方通降胃气,另外,人参将外周的气血收敛到腹腔,恢复脾胃功能)
恢复脾功能的经方——外台茯苓饮
原方剂量:茯苓三两,枳实三两,人参三两,橘皮二两半,白术三两,生姜四两(平时没有食欲的朋友,是脾功能太弱,可考虑此方哦)
无锡养年堂中医门诊部
地址: 无锡市新吴区长江北路与金城东路交汇处附近西北
电话: 0510-66699983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