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上海术数堂中医诊所:清明养生,顺应天时地宜、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上海术数堂中医诊所:清明养生,顺应天时地宜、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清明习俗有哪些?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祭祖

上海术数堂中医诊所:清明养生,顺应天时地宜、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养生法则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刚好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清洁明净,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如渐肾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在该节气,应尽可能的做到顺应天时,柔肝健脾,清降火气。

天清地明,人与自然同气相求,阴阳平衡

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天空清,大地明。中医把人体分为三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

清明时节养生,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体各部位随清明之时与大地草木推陈。

“天清”对应人体的心清、肺清;“地明”则对应脾胃升降功能,同时“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分别代表阴阳,因此“明”也含有阴阳平衡之意。

清明养生,重在疏肝气、清胆湿、健脾胃

清明时节,多有寒、热、风、湿夹杂,身体也会格外敏感,稍微有些不洁净,亦或毒素的淤积,都会被“清明气”感知到。

像头痛、晕眩、血压升高、无缘由的发火、眼睛发涨、失眠……这段时间也会特别多,这些症状多因清明节气肝气升发过旺所致。

还有些肺功能不太好的朋友,肺调节缓慢的,就会感冒;肝木过旺,定会克脾,脾胃的纳受力差了,湿浊就会停滞于体内。

故清明养生,重在疏肝气、清胆湿、健脾胃。

且脾胃中焦为人体中气所在,中焦升清降浊有序,人体内的小四季方能正常运转,自然可以调节身体的寒热温凉和生长收藏。

 

▲根据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先生的一气周流理论,上心下肾,左肝右肺,脾在中央,上下左右构成一个圆,五脏六腑的气机运行遵循左升右降的模式,进行升清降浊,则身体康健。

 

肝主生发,主疏泄,喜条达

宜早起,多踏青,借天地之气,生发肝阳

清明之后为暮春,人的气血从内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万物生发。《黄帝内经》讲,这个时节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意思是说,早睡早起,多到外面散散步,动则生阳,胸中便会有清气升起,感受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才能很自然的和天地大自然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肝主情志,性喜条达,若情志不畅,则易导致肝郁血虚。所以在春天,自然界活力之“气”最为充盈的时节,更须保持开心豁达,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肝阳便会生发畅达,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胆主少阳,子时(23 – 1点)当令

子时须入眠,护发阳气,身体“清净”

一天中,白天主阳,夜晚主阴,睡得好,便可敛藏阴精,培补气血。

所以入眠时间不宜超过夜里23时。胆主少阳,胆经活跃时间为晚上23点到凌晨1点,这个点正好是身体刚刚生出阳气,还很微弱的时候,需要靠睡眠来保护,同时胆经可以在这段时间的深度睡眠中排出浊气,恢复身体“清净”的状态。

 

现代人长期久坐,胆经多有瘀堵,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腿外侧以及臀部脂肪过厚。不妨在下午5点到7点间敲打胆经,这个时辰为肾经当令,气血流注肾经,而肾属水,胆属木,水生木,可提升阳气,助力身体排毒发陈。

 

上海术数堂中医诊所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瑞路91号1层

电话:13248318592

上海术数堂中医诊所:清明养生,顺应天时地宜、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