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擅治肺癌等肿瘤疾病——李斯文教授

擅治肺癌等肿瘤疾病——李斯文教授

李斯文

李斯文,男,汉族,云南省镇沅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曾就职于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要从事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研究。是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肺癌、胃癌、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疾病。

工作经历

曾就职于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研究。

学术思想

(一)病因学理论

1、正虚是根本

他认为肿瘤的发生虽然是内、外因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但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条件。人体正气的虚损除了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外,还可以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引起的人体内环境的失衡状态所导致。人体正气亏虚,日久不复,则气不足,血不行,津不布:气不行则凝滞,血不行则成瘀,津不行则成痰化湿,气滞、血瘀、痰阻、湿聚留滞体内,久而不去,搏结交阻,积聚化毒,可发展为肿块。同吋,肿瘤形成以后,癌瘤的生长又会进一步耗损正气,助长癌瘤的发展;随着病情的进展,正气抗邪的能力逐步下降,可引发癌毒的扩散、全身多处转移、多脏器衰竭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由此可见,正气亏虚在恶性肿瘤形成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它可以贯穿肿瘤发病的全程。

古代医籍中早就强调了正气亏虚的重要性,认为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病的内在原因。《素问·评热病论》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是对一切癌病总的病因概括。《素问·刺法论》中亦早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明确指出了正气不足是积聚发病的根本原因。《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记载:“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景岳全书》也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张元素在《活法机要·养正邪自除》所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吋有感,皆能成积。”可见,古人将正气不足主要归之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指出脾肾两脏是涉病的主要脏器,体质柔弱之人易患肿瘤。

现代医学也证实人体内存在肿瘤特异基因,并认为肿瘤潜在基因的存在是癌症发生的基础,但随着时间推移,当免疫功能下降、脏器功能失调,个体本身潜在的肿瘤基因不被监控而造成基因突变使细胞异常増生发生肿瘤。如肺癌病人本身肺组织中已有潜在的肺癌基因,由于长期吸烟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导致潜在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生而成肿瘤。年龄越大,肺癌发病率越高,65岁以上人群是肺癌发病的高峰,人口老龄化是导致肺癌发病率上升的因素,也说明免疫功能下降、正气渐衰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也表明人体正气不足与免疫功能低下相关。李泽庚、王元励等6研究表明肿瘤模型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嗜菌率、淋转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血清ⅠgG、IgA等均下降,表明虚证患者不仅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细胞免疫功能也受影响

2、癌毒是条件

中医文献中将对人体有明显伤害性的外来因素或内在因素,统称为毒邪,即“邪盛而为毒”。毒邪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可由六淫邪盛化毒、金刃毒、酒药毒、食毒、以及内生五邪之毒等所致,其性火热、秽浊,除有较强致病性外,毒邪致病还具有依附性、从化性、骤发性、广泛性、浸润性、变证多端的临床特点。由此可见,毒邪致病不同于一般邪气,其危害性更广,发病更快,病情大多危重。

中医界自古以来一直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毒邪有一定的关系。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肠溜、肉疽”。意指邪气在不同部位停留是导致恶性肿瘤产生的根本原因。华佗《中藏经》说:“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意为只有体内气血痰食等聚结,没有“毒”的参与,则不会发生恶性肿瘤。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指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穿孔透里”。强调癌者所见为毒邪穿孔透里所致。

当今学者将恶性肿瘤定义为:癌是异常细胞在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和增殖后形成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病灶,永久损害宿主的组织和器官,最后导致机体死亡的疾病。可见恶性肿瘤的基本矛盾就是不受抑制的无限期增长的肿瘤细胞对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损害。其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都受这个基本特征的影响他结合中西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提出癌毒是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并认为可以把“癌毒”视为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的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形成的积块。它属于有形之邪,其“多少”和“盛衰”可用单位体积内的癌细胞数量或癌细胞在身体局部形成肿块的大小来直接描述,也可以通过确能反映其多少和盛衰的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间接描述癌毒产生的前提是机体阴阳不和、脏腑气血失衡,内环境发生紊乱,并在六淫、七情、劳伤等诱因作用下,痰浊、瘀血、火热、湿浊等多种病理因素相互混杂,蕴而成毒所致。癌毒一旦形成,与痰瘀相搏结,阻滞体内,则病变乖戾,耗伤人体气血津液以自养,使机体迅速衰弱或失调,诸症叠起;随着肿块增长,人体正气难以抵御制约之,癌毒愈强,又愈益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终致毒猖正损,发生各种复杂证候,以致难以回复之恶境。

3、失衡是关键

正如《医宗必读》所言:“正气与邪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他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虽与正虚、癌毒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两者之间力量的强弱对比。只有当机体正气的抗邪能力与癌毒邪气的致病性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以癌毒占据优势时,才会表现为肿瘤的发生与疾病的进展。现代研究中这种正气与癌毒之间的失衡现象亦多有发现,如贾勇圣等将癌基因分为阴阳,并以癌基因myc和抑癌基因p53为例说明其相关性,p53以促进细胞凋亡为主,故为阴,阴中之阴是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而阴中之阳则是修复受损DNA,使细胞继续存活。myc以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为主,故为阳。阳中之阳是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而阳中之阴则是诱导细胞凋亡,这种阴阳的表现在肿瘤发展中为53失活或myc激活者居多。另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信号传递网络亦会发生失衡现象,如细胞生长、分裂和增殖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多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如生长因子及受体、G蛋白、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等,从而表现为增殖失控。与此相反,与机体清除异常、衰老细胞的重要机制以及细胞凋亡机制受到抑制,如TNF、Fas/FasL等,从而凋亡减少。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中,他认为正虚与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两大根本因素,其中正虚是肿瘤发生的一级病因,癌毒既是肿瘤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继发性病因,是恶性肿瘤区别于其他中医内科疾病的根本特征,它是肿瘤发生的二级病因。两者之间的盛衰进退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扶正抑癌”为肿瘤治疗基本原则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基于对肿瘤发病“正虚是根本,癌毒是条件,失衡是关键”的认识,他于1999年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试论扶正抑癌原则在肿瘤治疗中的主导地位”文就提出肿瘤的治疗应以“扶正抑癌,分段论治”为基本原则,并认为“扶正抑癌”是扶正祛邪法在肿瘤治疗上的现代延伸,他也是国内较早提出此论点的肿瘤专家之一。

1、扶正抑癌的基本内酒

扶正抑癌中的“扶正”即指扶正固本、扶正培本。是通过对肿瘤患者气血阴阳的扶助与调节而改善其“虚证”状态,从而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达到“邪去则正安”、祛除肿瘤的目的。目前肿瘤治疗上常用扶正法有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温肾壮阳等。他亦指出扶正培本法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应用补益强壮的方药,而是应该把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稳定,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方法都包含在内。因而,“补之”“调之”、“和之”“益之等都属于“扶正”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扶正法对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抗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癌症的治疗中,我们中医师一直以“癌毒”之盛衰作为决定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他认为祛除癌毒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以毒攻毒”方药和手段的应用,而是要强调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产生癌毒的病理基础去思考问题,设计方案,选方用药。“抑癌”可以通过运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疏肝理气等方法祛除体内癌毒产生的病理基础,达到控制和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现代研究亦表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抗癌”治疗有可能直接杀灭癌细胞,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吞噬功能及改善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机体免疫功能监控之下,以减少肿瘤复发、转移机会的作用。

2、扶正抑癌,以平为期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在诊病治疗时要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为宗旨,正如《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他在肿瘤治疗中秉承《黄帝内经》的“平衡理论”,认为“扶正抑癌”的运用,要以清除不良病理产物,恢复脏腑、气血功能,使癌毒与正气之间维持相对的平衡为根本。肿瘤患者多正气不足、年老体衰,在运用补法进行扶正治疗时,“补”必须补的适当,如果补得不合适,反而会阻碍经络气机,补若辨不准阴阳、虚实,还可能会出现相反的后果。所以肿瘤病人的补法,强调以平为主,以平为补,用药多以平补剂,药性多选轻灵平达之味。“抑癌”治疗中要注意清热解毒不过于苦寒,活血化瘀不过于峻猛,利湿不过于伤阴;时刻牢记临床上治疗肿瘤时,要做到祛其有余,补其不足,以协调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

(三)以人为本,带瘤生存的治癌理念

传统肿瘤治疗的目标是根治肿瘤,使患者达到“无瘤生存”。即外科要求“根治性手术”,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病灶,甚至包括肿瘤周围有潜在恶变可能的正常组织;肿瘤放化疗也要遵循“根治”的思路,通过物理射线或化学药物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以期治愈肿瘤。“根治”的观念从理论上能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常遭遇到“过度治疗”的问题,即治疗强度超越了肿瘤侵犯的范围和患者可耐受的程度,并未获得理想的疗效。

面对临床上屡见不鲜的“过度治疗”,他主张肿瘤的治疗不能“见树不见林”,见“瘤”不见“人”,应以“人”为木,科学抗癌;以“疗”为主,兼以“治”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目的。特别是晚期及高龄肿瘤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体质下降等问题,往往不能耐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模式对机体的打击,因此,其5年生存率较之其他人群更低。对于此类人群,他主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带病延年,带瘤生存。

(四)重视“治未病”思想指导肿瘤的防治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提出的疾病预防学术思想,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他认为面对肿瘤这一防大于治的疾病,应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发扬光大,以预防为主,将治疗重点“前移”。

(五)倡导医食同源,重视心药并举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肿瘤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无论对于西医还是中医,它都是一种难治性的疾病。尤其是那些发现晚、获得有效治疗晚、体质比较差的病人,更需要树立一种顽强持久的对抗信念,才能有希望战胜这种疾病。他从“药食同源”的观点出发,认为除药物治疗外,食疗也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的肿瘤患者,李老师常指导患者及家属根据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不同,合理搭配膳食以帮助疾病的恢复。他对于初诊的忠者,都会谆谆叮嘱饮食适宜及禁忌,就诊完毕后均会给予一张自制的中药煎煮方法及饮食调理的处方,悉心指导病家用药及调护,以确保疗效。

此外,他认为肿瘤能从身心两方面冲破人体防线,彻底瓦解人的抵抗力与意志。因此,心理因素对肿瘤的发生和疾病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肿瘤的康复不仅要关注机体,更要重视心理。他在繁忙的诊疗中,不忘与患者及家属耐心交流和沟通,建立互信,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学会面对疾病“泰然处之”,积极参与到抗癌、防癌的过程中。他治疗中“心药并举”施惠于无数患者,也让医者的仁心仁术得以充分展现。

科研成果

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临床科研课题各两项、厅级课题四项,主持完成国家新药临床研究两项,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两项、厅级成果三项,获国家专利一项,出版学术专著六部。

获奖情况

曾获云南省名中医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

云南省名中医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中医肿瘤诊疗指南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肺癌联盟云南省分盟副主席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云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出版著作

《中医肿瘤病学》

主要论文

1.马红梅,李斯文,李施施,王艳红.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10):883-887.

2.李艺,李俊,高秉承,李斯文.清肠汤直肠滴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04):81-82.

3.李斯文,石颖,马惠兰,姜毅,吴继萍,郭利华,李艺.傣药嘿良冲剂对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脾肾两虚证升白作用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01):10-12.

4.李斯文,张亮.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炎中医药治疗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1):97.

5.吴继萍,冯妮,李晓林,李斯文.中医辨证论治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1,26(09):1816-1818.

6.李艺,郭利华,李斯文.李斯文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经验[J].光明中医,2011,26(07):1322-1324.

7.郭利华,冯妮,陈宝财,李斯文.李斯文教授辨证治疗结直肠癌的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3):81-82.

8.张亮,李斯文.李斯文教授强脾护肝理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06):1104-1106.

9.姜毅,金晓炜,张建玲,李斯文.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与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03):27-29.

 

擅治肺癌等肿瘤疾病——李斯文教授

擅治肺癌等肿瘤疾病——李斯文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