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受寒危害大!身体需要这“5热”,谁试谁知道!
夏天到了,为了清解暑热,不少人冷饮一杯接着一杯喝,空调一天接着一天吹……没想到,暑邪还未扰人,寒邪就先缠上了我们。
寒邪带来3个健康问题!
1.损伤阳气
寒为阴邪,阴寒过盛,阳气不足以祛除寒邪,就容易被寒邪所伤。人体阳气受损,不能温煦,全身或者局部就会出现明显的寒象。
轻则出现喷嚏流涕、头痛怕冷,甚至发烧,称为伤寒。重则寒邪直接伤人脏腑经络,损伤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如伤及脾胃,出现呕吐腹泻,腹冷腹痛;如伤及肺脏,出现咳嗽气喘,咳白色泡沫样痰;如伤及肾脏,出现小便色白而多,腰背冷痛;如伤及心脏,出现手足冰冷,精神萎靡,脉微细。
2.引起疼痛
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需依赖阳气的温煦和推动,才能畅通无阻。
寒性凝滞,能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如寒邪伤人皮肤肌肉,可见头身关节疼痛;如寒邪伤人脏腑,可见唇甲发绀和胸、腹部冷痛或者绞痛。
3.影响运动
寒性收引,类似热胀冷缩,人体的经脉、筋骨、肌肉等,受到寒邪的侵犯,也会收缩变短,可见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力下降伴疼痛。
夏季“寒”从哪里来
空调吹出内寒:中医认为,空调降温时可直接产生风、寒、燥邪,出汗之后立即进入空调房间或吹强风,易致寒邪侵体。
着装“冻”出内寒:夏季室外温度高,穿着清凉进入空调室内时,皮肤毛孔迅速收缩闭合,寒气被封闭进入皮肤肌理,难以释放。
冷饮吃出内寒:雪糕、冰棍、冷饮不断,水果也是冰镇的,长期吃,内寒就吃出来了。
熬夜导致内寒:子时是一天中阴气盛到极点之时,此时阳气初生,人体阴阳二气在睡眠中顺利交接,若总是熬夜,阴盛阳虚,阳虚则寒。
懒出内寒:生命在于运动,总不运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5个方法来“热养”
中医认为,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季节规律,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1.喝热茶、饮热汤
饮温热茶水和汤水可使汗腺舒张、散发热量、降低体温,有助消暑;汤品推荐冬瓜排骨汤、荷叶老鸭汤。
2.洗热水澡
洗热水澡能使气血运行通畅,有利身体排热、排湿,帮助补充阳气。
3.热水泡脚
热水洗脚时,虽然会感觉有点热,但洗后就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夏季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时间别超过20分钟。泡脚时可加入生姜、艾叶,能祛寒补阳,改善虚寒体质。
4.做艾灸
中医认为,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施灸时会适量出汗,体内的暑湿邪气也随之排出,可治疗因寒凝引起的各种瘀证、痛证。
灸完后,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5.适当锻炼
夏季适当锻炼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并且通过适量出汗,起到散出体内热量的作用。
但夏季运动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为避免中暑,锻炼时间以傍晚六七点为宜,选择慢跑、打太极、做八段锦等不过于剧烈的运动方式,避免出汗过多耗气伤阴。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