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彝族医药,创新的“姜氏诊疗法”
彝族是西南地区主体少数民族,彝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中的瑰宝,是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医药之一。彝族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推广应用,被众多学者赞誉为“最具盛名的医种之一,是古老、神奇、安全、有效的。”
彝族医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彝族医药是彝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以彝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医药。彝族有自己的文字,这为彝族医药的传承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目前收集到的最早的彝族医药文献是写于明朝。
彝族先祖认为天、地、人和各种事物都是由清浊二气产生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调和,人类才能够消除病患,保持健康。根据彝医“一元二气五行六路毒邪”为主线和核心的基础理论,以“简便灵验”的组方用药,配合多种手段治疗,达到治疗作用。
彝族医药的理论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哲学层面,即清浊观念。彝族认为天、地、人和各种事物都是由清浊二气产生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调和,人类才能够消除病患,保持健康。二是文化层面,即十月太阳历里衍生的彝族八卦、彝族五行、六色辨析等,都是彝族医药的文化土壤,是彝族医药的辨证体系和说理工具。三是医学层面,包括古代彝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断治则、医技方药等。
彝族用药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有典型的区域性和习惯性用药特色,与传统中药相比,彝族医药虽和中药为同一株植物,但药用部位或功效各不相同。二是以众多的植物寄生入药,如桑寄生、松寄生、羊奶果寄生、倒钩刺寄生等。三是广泛应用原生药,人工种植品种较少。
另外,彝医方剂也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彝药三方,包括单方、小方、大方;二是以酒入方,彝医善用药酒,经常以酒入药;三是鲜药配方,在配伍时选用一二味鲜药入方,有时完全使用鲜药,效果更佳。
创新彝医——姜氏诊疗法
为了彝医学的传承发展,不少家族、个人奋斗了数十年。其中,宁蒗县小凉山彝族毕摩世家沙马曲比和姜氏两大家族,就从多年的行医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和完整的治疗体系。非物质文化传统医药传承人沙马以布(姜柳屹)自幼随祖父和母亲习医,口传心授,耳濡目染,为了治疗疑难、常见病,让众多患者重获健康,传承创新出了独特的“姜氏诊疗法”。
另一方面,沙马以布(姜柳屹)在31年的临床实践中,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在家族传承的古方古法基础上,研发出了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脾胃丸、雪灵丸、花果油、洗髓透骨液、药膳、花果茶、追风膏、追风酒等系列药剂和产品。
沙马以布(姜柳屹)提交的“花果油在慢病防治技术的临床研究”课题,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等奖;“洗髓透骨浴对温通人体经络,祛邪除湿,消肿止痛止痒,协调脏腑,濡养全身的应用研究”课题,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等奖;“雪灵丸对于修复人体受损细胞,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的应用研究”课题,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一等奖。
同时,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民族医药,沙马以布(姜柳屹)打破家族“传内不传外”的规定,跨越地域局限,广泛招收徒弟,培养传承人,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对面临消亡风险的传统民族医药加以传承保护,宣扬古老的传统民族医药文化,促进彝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