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郭廷英:生平无大技,针尖度春秋(访谈录)

医师介绍:

郭廷英:生平无大技,针尖度春秋(访谈录)

郭廷英,生于山西平遥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传承家学。曾先后在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太原市中医研究所担任针灸科主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指导专家。行医60余年,善用“意气合一”家传针法治疗多种疾病,临床经验丰富,常常以一针取得疗效,人称“郭一针”。

前言

访谈期间,有位患者带了朋友过来找郭老治疗。谈起和郭老的相识,感慨道:因为郭老,自己改变了对中医的偏见。现转述于下:
“和郭老认识的过程,就是我和中医结缘的过程,以前我不相信中医,觉得都是骗人的。当时我踢球伤了左脚,看了很多医院都没看好,搞了半年多。认识的一位美国运动医学博士,也是给我搞了很久,还是不行。一天晚上和认识郭老的朋友一块吃饭,人家说你给郭老打电话吧。打电话过去说明了情况,郭老说“那你过来吧,一针给你扎好”。我想这老头吹牛的吧,但是说一针扎好,我就过来试试。他就扎了我的手(阳池穴的位置),刺了放点血。当时扎上之后,脚能动了。到第二天就好了,我就踢球去了。之前我也找过其他的中医扎针,他们就是你哪坏了给你扎哪,你脚踝坏了就给你扎这,但是扎满了也没多大用,郭老不扎这里,只扎一针,但是确实管用。从那之后,我就在这边看中医了,领着朋友过来看。郭老扎针的效果确实是非常好的,不能说包治百病吧,大部分的疑难杂症都能治。所以说,郭老改变了我对中医的偏见。”
郭老为针灸正名、为中医正名,让人肃然起敬!

  对  话  

回顾童年,胆大心细学针灸

提问:您出生于山西平遥中医世家,在您的童年记忆中,对中医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郭廷英老师:
我叔叔是针灸医生,小时候经常看见有人不舒服,叔叔给扎几天就好了。我父亲也很喜欢中医,也能给人简单地治病。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小时候头疼,叔叔在我印堂和太阳穴这儿扎了两针,马上就不疼了,之前疼得又哭又喊。一开始我还怕扎针,叔叔就按住我扎,但是扎了感觉一点也不疼。
我也胆大,后来记住了治头疼的这两个穴位,我也敢扎,看叔叔他们怎么扎,我也怎么扎。邻居的大婶大娘头疼什么的,我也拿着别针给她们扎。那时候没有用银针,我拿缝衣服的针、别针扎。扎完,头也不疼了,她们说“他会扎针。”这么一说,就更鼓励我了。小时候不懂得经络,后来长大了才慢慢地了解,才知道原来有经络啊!上中学的时候,我的针已经扎得不错了。那时候三棱针挺贵的,好几毛钱一支,我就拿钉子磨得光光的,身上经常装着针,给人扎针、放血。
后来看见报道,有扎得肠穿孔的,就谨慎了。后面卫生局举办了学习班,我花了半年时间学解剖,每天趴在死人身上记笔记。知道一般的扎针出不了啥事,也明白这些病应该要怎么扎。如果今天扎了这个针效果不理想,我回来会在自己身上扎。

求学百家,亲身体验针灸手法

提问听说您当年非常好学,听说谁有一技之长,就会扛起包袱,拎着汾酒,不远万里前去请教,所以有很多一针之师、一穴之师?
郭廷英老师:
这个倒是真的。我这个人脸皮厚、胆大不害羞,呵呵。去了就跟老师说,“老师您好,我是哪来的,看到您哪一篇报道,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我想当面求教”。那时候总是背着拉筒式背包,里头放着芙蓉酒和竹叶青,有一二十斤重,背着上路。
大江南北,大部分名家都在我身上扎过针,我请教老师的方式,就是让老师在我身上扎一针,我看看这个针怎么扎。像东北的徐笨人,四川的于书庄,厦门的陈应龙,北京的李思敏、王德生,都在我身上扎过。
我喜欢旅游,到了一些地方,不是先看风景,而是去中医院看看针灸科,瞄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我给人家说,我现在是老头,过去还是个小偷,怎么小偷呢?就偷着看,偷着学,不知不觉就偷上了。那时候也并不是学习精神有多少,就是好奇,总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提问有人觉得中医保守,特别是这种有绝活的人,不会轻易教给别人。那您有没有遇到一些老师不肯教您,后来被您这种好学的精神感动的?
郭廷英老师:
都还行,一般老先生都很友好的,没有遇上太让人尴尬的。你想学东西,别怕碰钉子,脸皮厚一点。去了以后,我说“读了您哪一篇文章受益匪浅,这里头有些问题我还没清楚,想当面请教”,他一看你那么虔诚地去了,觉得对他很尊重。然后我再说,“老师,你看我这儿不太懂,你给我扎一扎,我感受感受好不好?”就这样子。
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在华北针灸会议上,于书庄、任守中、乔一鸣,还有焦应华等,六七个人在一块,我蹭过去听。我说“乔老,来一个烧山火好吗?”乔老说“没有针”,我说“我这有针”,拿给他,央求他说,“扎一下吧”。儿童医院的任守中也在旁边说,“来一个吧,大家都想看”。老人家就拿了一寸针,凡是用手法的人基本用长针,但他就用一寸针。
乔老捻了几下热起来,我说“哇!是真的热了”,乔老就要往上拔,我立即说“别拔!”,乔老说“又怎么了?”我说“这样子,您就这个针上给我来个透天凉吧?”老人家说“猴崽子,有这样欺负人的吗?我刚把你扎热起来”。我说“能热起来,您肯定能给我凉得了,我想看看,体验体验。”这可是给老人家出了个难题。我这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要让我服,我要见真功夫才行。
旁边大家也在想看好戏,也在迎合说“乔老,来来来”。乔老没办法,就又做了透天凉。我后面真的凉了,这是我在960万平方公里上见过唯一一个在同一个穴位上做手法,烧山火完了透天凉的,而且是用的短针。刚热了就让凉下来,谁敢当场这么做?很难。可是这老人家就是做到这一点,我是亲眼看见、亲身体会了的。
手法要诀:轻针慢捻,慢针细捻
提问您用这种求学方式,亲身体验了很多老师的针灸手法,这也影响了您后来临床上取穴精少、重视单穴特异性和操作手法,常常以一针取得疗效。关于针灸手法,您曾提过一个要诀,叫“轻针慢捻,慢针细捻”,可以具体讲一讲吗?
郭廷英老师:
取穴不要太多了,疏针简穴,针应该疏,穴位应该简单一点。而且有的穴位和穴位之间有拮抗作用,扎了这个穴位再扎那个,效果就减弱了,所以不需要扎那么多,扎那么多反而劳而无功。一个穴位能解决问题的,不要扎第二针。
所谓的轻针慢捻,针扎的时候,不要一下就进去,扎之前在皮上掐一掐,其实这么掐比扎的时候还疼,你扎的时候就轻了,所谓的轻,就是不要刺得深了;慢捻,就是刺进去以后慢慢地找感觉。慢针细捻,就是找着感觉,得气了以后,针灸讲究“气至而有效”嘛,得气了、有了气至,这效果马上就要出来了,然后再一滞针,捻着它不动,就可以开始用手法了,做手法的时候要用意念,这个时候你意念上过去了,要让这个穴位热起来,就马上热起来了。意念本身影响物质,并不是迷信。
意气合一,功到自然成
提问您提到了针灸手法操作过程中意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您家传有“意气合一”针法,怎么去理解这个“意气合一”?
郭廷英老师:
所谓意气合一,就是扎上针以后,有感觉了,气至了以后就滞针,你用意念想要让它往哪走就往哪走,你想凉就是凉了,热它就能热了,就这么简单。这都是手上和意念的功夫。
有一次我扎完针后起针,把针往盒里放的时候,发现针不下去,就在手上粘着,我也不是有意识的。这就是平时捻针多了,气到指尖了。后来,用手去抓硬币,发现也能够吸附在手指上。所以,我给同学们讲,平常一定要练功,没有功夫不行。只要他是个真正的针灸医生,经常捻针应该都能做到,这指头上肯定就有了功夫了。意到气到,气到功也就到了。
郭廷英:生平无大技,针尖度春秋(访谈录)

郭老演示手指吸附硬币

寄语年轻学子:

打好基础功,实践出真知

提问:您老从医60余年,一直在关注针灸的传承。中医家平台上聚集了非常多的青年中医和中医学子,您有什么话想对我们年轻后辈说的吗?
郭廷英老师:
我每次出去讲座、开会,就喜欢和年轻人聊,我说“你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我背一条经络,你看看是什么呀?鉴定鉴定。”很多时候,同学们都会说,“你说什么呢?再说一遍,没听懂你说啥”。所以,我们现在学院派的这些孩子们,普遍基本功差,经络循行原文大部分都背不下来。经络应该是中医的基本功,针灸也好,开方也好,不懂得经络哪能行,药物也有性味归经。
有一次在会上,我说,我们孩子们为什么基本功没有了?为什么研究生博士连经络都背不下来?你说他脑子笨,那他英语比母语还说得好,他脑子好,你为什么不教他?所以我不客气地讲,我说在座的各位导师,你怎么不教他?是你不懂得呢,还是你懒得教呢?养不教是父之过,教不严是师之惰,国家给这份俸禄,你是不是对得起?我不是要得罪哪一位导师,我是看到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衰落,实在有点痛心。所以建议大家以后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把基本功做好,这样子出来以后不怯场。
一定要打好基础,尊重经典,实践出真知,那才叫科学。有一个视频上就说有一个专家,看到一个草根的人学成针灸手法,他说“你这个治疗没有科学根据,你有没有行医的资格证?没有,就是非法的,要逮捕你”。结果当场有个人说这个专家,“你不要拿科学说事,你看好了几个病?他这看好病了,你说是你的科学,还是他的科学?”所以说,实践出真知,不要用科学压中医,反正我是不赞成的。

针灸是有生命力的,

用感情扎针效果不一样

提问:关于打好基本功,您对于经络原文是熟稔于心,而且令人钦佩的是,您推崇《针灸学》第五版教材,对里面的内容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某个穴位、某个功效主治,在哪一页的哪个位置上都一清二楚。惊人的记忆力背后,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令我们后辈真的是自惭形愧。
郭廷英老师:
其实也没什么,《针灸学》第五版教材确实是编得非常好,这也是业内公认的。我这辈子就干这个活,教的学生多了也就记住了。我觉得我挺喜欢针灸的,学而不知厌,这根针有生命力,带着感情去扎针,效果是不一样的。要是把来看病的人当做亲人,把他们当做你的爹妈、子女,当做亲朋好友,带上感情去针灸,那效果绝对不一样。
“生平无大技,针尖度春秋”,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概括,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针灸传授延续,让这门技艺代代传承下去,为老百姓们减轻病痛。
中医家针灸是有生命力的,也正因为有您这样的前辈传承薪火,古老的针灸才得以永恒而常新。感谢您接受中医家的专访!

■ 转载自中医家

 

郭廷英:生平无大技,针尖度春秋(访谈录)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