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生地黄治疗各类皮肤病、痹症有奇效!
重用生地黄经验:
生地黄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苦、甘;
归肝、心、肾、胃经其基本功效有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多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阴虚咳嗽、心阴虚证、阴亏便秘、吐血、衄血、便血等。
临床常用量10~15g
朱仁康重用生地黄治皮肤疾患
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治皮肤病惯用生地黄,药量既大(多在30g以上),使用范围亦广,常为同道所瞩目。
朱氏因考虑到疮疡皮肤病血热所致者颇多,故喜用生地黄作为凉血清热的主药。
临床上凡遇血热证者,除重用生地黄外,常与牡丹皮、赤芍二药配伍,收效颇为满意。
在临床上常见因某些药物而引起的药疹,周身泛起弥漫性大片红斑,中医称为中药毒。
此系内中药毒,毒入营血,血热沸腾,外走肌腠所致。
朱老常用自拟的皮炎汤(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竹叶、生甘草)治之,多能应手而愈。
另外,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皮肤划痕症等病,每以《医宗金鉴》消风散化裁治之,但常加大生地黄的用量,以增强凉血清热作用,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姜春华重用生地黄治痹证
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善运用补肾为主治疗各种痹证,并结合科研试验研究,自创地乌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热痹均有佳效。
方中大剂量生地黄为君,生地黄具有滋阴通络、凉血清营、补益肝肾之功,《神农本草经》曰其“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
姜氏用生地黄治疗顽痹一般用量在60~90g,最多可用至150g。
其用意有三:
第一,生地黄甘寒,入肝、肾经,可滋阴养血补肝益肾,得酸平之怀牛膝、辛温之五加皮协助,共同发挥补益肝肾、扶助正气的作用。
第二,风寒湿三痹中寒痹和湿痹均需辛温或燥烈之品方可消除,然辛温燥烈之品无不有伤阴耗血之弊。方中川乌、蚕沙、威灵仙、独活便是此类药物,得大剂量之生地黄,可缓和它们的燥烈之性,双向调节,取利去弊。
第三,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有除痹作用,生者尤良,风寒湿三痹中行痹需以散风为主,佐以驱寒利湿,但古有“治风先治血,风行血自灭”的理论,更需参以补血之剂,血不足者痹着不行,生地黄补血养血,补养充足,自然流通洋溢而痹行矣。
该方以生地黄为君,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用于临床确有良效。
如治杨某,男,46 岁。3年多来腰痛如折,右腿冷痛,肿胀麻木,屈伸不利,艰于行走,得温则减,遇寒则甚,气候交变尤易发作。
化验:抗“O”750U,血沉15mm/h,为风湿性关节炎。
平素恶寒怯冷,口淡不渴,舌苔白而厚腻,脉象按之沉细。
证属寒湿入络,凝滞经脉,闭阻营卫。治拟温经散寒,活血镇痛。
药用制附子9g,桂枝 9g,生地黄50g,威灵仙15g,晚蚕沙 30g,秦艽 9g,蕲蛇9g,当归9g,赤芍9g。7剂药后,关节疼痛、麻木、发冷好转。守上方加黄芪30g,乳香、没药各 6g,再进 14 剂,病人下肢活动自如,后用上法调治月余而愈,随访1年未发。
注:本文内容选摘自《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