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治心脑血管疾病——李寿山教授
李寿山,男,汉族,山东省青岛人。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1957年毕业于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曾任大连市友谊医院中医科主任,大连市中医医院院长,大连市中医研究所所长。是全国第一、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心系病,如心脑血管疾病。
教育经历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
1957年,毕业于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
工作经历
1961年,调任大连市中医医院院长,大连市中医研究所所长。
1979年,任大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曾任大连市友谊医院中医科主任。
学术思想
1、傅极医源,精勤不倦
李老认为中医学植根于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沃土之中,在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不受其文化、哲学及古代科学技术等整体特征的影响。故欲精究歧黄之术,必读《周易》和《洪范》等折学论著,方能更深刻理解《内经》、《难经》之自然观、人体观、疾病观、诊疗及认识论和方法论。李老尝谓:溯源以识流,《内经》根据《周易》关于“象”、“阴”、“阳”的实践和理论,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构建了中医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中医学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渊源。
2、急病重症,治用经方
李老潜心于仲景学说之研究五十余载,师法不泥,自出机杼,临大证敏于思索,用经方尤有卓见,每获良效,转危为安。李老认为经方配伍法度严谨,药专效速。用经方辨证识病贵在准确活用,在纷杂的症状中要善于把握主证,有是证而用是方。在治疗方面,还要随证以立方,莫要执着古方,一成不变。选药应少而精,勿使掣肘,药量宜大,突击截断,中病辄止。其煎服方法,遇急重症更应宗仲景之训,昼夜服之,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时间和有效浓度。
3、杂病沉疴,善理脾胃
李老在学术思想上注重以胃气为本,对脾胃学说致力研讨。上溯经典,探毗索隐,下涉各家,兼取众长。认为脾胃学说渊源于内、难,发展于仲景,形成于东垣,充实于叶桂。他折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同居中州,乃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禀气于脾胃。故临床治疗中应处处刻意于调治脾胃,兼安五脏。如治疗较为棘手的诸虚劳损、再生障碍性贫血、发育不良异常消瘦的疾患,强调“补肾当先健脾”。运用调治脾胃首治后天,使脾胃健运,再投血肉有情之品以补先天,多获良效。
4、通诸家,师法不泥
李老学崇仲景,而又不拘泥一家之说,对内伤杂病运筹帷幄,广收博采百家之长,临床实践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自拟胃康复冲剂治疗萎缩性胃炎,通络活血汤治疗三叉神经痛,颇多效验。
5、详察舌脉,明辨血淤
李老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认真地观察了“舌下络脉”的色泽形态变化。提出了“舌下络脉”对与血症的辨证论治具有特殊诊断价值,从而为运用活血化瘀法则调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李老认为:全身络脉能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并且最浅表、最显露、最能能反映五脏六腑者,莫过于舌下络脉。因此脏腑有疾,尤其是血脉病,便可一目了然。通过临床观察300例患者,说明舌下络脉之异常与脏腑之寒热,气血之虚实有着密切联系。概而言之,虚者淡红而细短,瘀者青紫而粗长,寒者淡紫而紧束,热苦红紫而怒张。根据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活血化瘀八法,证之临床,确有执简驭繁的指导作用。
科研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辽宁省、大连市科技成果进步奖7项,其中:主持的科研课题《辩证治疗胃痞》获辽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消痞灵防治胃痞恶化的研究》,分别获1991年、199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还自拟四纲十二证的辨治原则,治疗咳喘哮;自拟治肝八法,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变等。
获奖情况
1990年,认为全国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曾多次获全国卫生系统、省、市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此外,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全国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东北地区肾病研究副主委
辽宁中医学会副会长
辽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委员
辽宁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顾问
大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
《辽宁中医杂志》编委
大连市政府科技顾问
多次出席国际及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并多次赴日本、韩国考察讲学。
出版著作
出版专著《李寿山医学集要》及《中医临证指南》、《中医药治疗癌症临证精方》,还参加编写《现代中医内科学》、《淮河医苑文萃》、《急诊胃病证治》20余本。
主要论文
1.李寿山,李小贤,李志民.麻黄升麻汤方证分析与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04):224-225.
2.李寿山,李娜,迟秀珍.苦黄汤熏洗治疗糜烂渗出型唇炎3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2,(03):53.
3.李寿山.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02):65-67.
4.李寿山.利胆宜通莫忘温化[J].辽宁中医杂志,1992,(12):15.
5.李寿山,李小贤,白长川.疗胆胀以通为法[J].辽宁中医杂志,1992,(04):18-19.
6.李寿山.益肾通淋汤治疗劳淋[J].吉林中医药,1992,(01):31.
7.李寿山.大黄能攻擅守补泻两用[J].新中医,1991,(12):17-21.
8.李寿山.清热通淋汤治疗劳淋[J].吉林中医药,1991,(01):30.
9.李寿山.胃脘痛辨治一得[J].中医杂志,1990,(02):14-15.
10.李寿山,李小贤,李志民,王春玲.运用《伤寒论》法辨治萎缩性胃炎80例临床报告[J].新中医,1988,(07):37-39.
11.李寿山.慢性肾炎非湿即瘀[J].中医杂志,1987,(10):63-64.
12.李寿山.头痛顽证从瘀论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02):54.
传承图谱
李寿山→于家军、李志民。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