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治肝病、脾胃病——王少华教授
王少华,男,汉族,江苏省兴化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江淮名医赵海仙派王氏三世传人,1957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就职于兴化市中医院。为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温病、血证、肝病、脾胃病等,对阴虚头痛、胸痹等证有相应的治法与方药。
教育经历
为江淮名医赵海仙派王氏三世传人,自幼随父学医。
1957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科师资班。
工作经历
1946年,在无锡市开设私人诊所。
从江苏省中医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河北中医学院任教,历任本草方剂教研组组长、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
调回故里后,任兴化市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主任医师等职。
学术思想
(一)燮理阴阳活用变法
1、调阴阳二气
他认为,《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阴平阳秘”是人体的最佳状态,若阴阳失衡,出现阴或阳的偏胜偏衰,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而治疗时应遵照《中藏经》“火来坎户,水到离扃”的指示,通过燮理阴阳,补其阴或阳的偏衰,去其阴或阳的偏胜。王老认为,就实证而言,此盛则彼衰,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治宜一抑一扬,并以消阴、抑阳为主,以扶阳、毓阴为辅;阴胜者消阴扶阳,投四逆汤;阳胜者抑阳毓阴,与玉女煎。就虚证而言,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指示立法选方。此外,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的原理,往往阳病及阴,阴病及阳。对于阴阳偏衰的治疗,则采用阴阳两补,于阴中求阳,于阳中求阴的治法。
2、时病主透托
他常说:“仅三千字的叶天士《外感温热篇》,竟有十一处明文写出‘透’或‘托’字。该书中‘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治法,也无一不含透托之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王老治外感热病主张“透托”,其目的在于使邪有出路。
3、内伤调脾胃
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和病理变化的发生,常以脾胃功能的健全与否作为其转折点闭。在治疗杂病时,王老推崇李东垣关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说,认为调和脾胃,一方面消除脾胃本脏腑的病变,另一方面,也可使其他脏腑,以及筋骨、肌肉等,通过“脾气散精”,得到气的温煦,血的濡养,诸邪能祛,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这一过程,王老称之谓“后天普泽”。
4、难病用变法
变法乃变化、变更或变通的治疗法则,包括治疗“气反”的“反治”法在内,它和常用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八种常法有别。举凡脏虚腑实、上热下寒、脾湿胃燥等错综复杂的疾患,均为变法的适应证。王老擅长使用以下变法于临床:求汗于血、生气于精、滋阴以发汗、滋阴制阳、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泻南补北、治风先治血、甘温除热、厚土敛火、引火归元、补火生土、培土生金、培土制水、滋水涵木、泻木安土、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补气以生血、补血以丽气、逆流挽舟、增水行舟、利小便以实大便、行血以止血、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上下交病治其中、提壶揭盖、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
(二)巧施攻补双向调节
1、补养必兼温
他认为,温热药属阳,具有促生长发育的特性,有助于机体生命的维持与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对病程长病情较重的虚证,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后、妇女崩漏后及再障等血虚、气血双亏的证候,单用补养药往往收效不佳,若在用补养药的同时,加入一二味温热药,常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至其机理,当不外补品得温药,可以藉温药的阳热之气以发挥填补不足之生机;而温药得补品,又可以凭补品的生长资源以合成一点真阳之动力。
2、苦辛寓通降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说明辛味药能开能通,苦味药能降能泄。苦辛通降法就是以苦寒药与辛温药组合,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寄开于泄,寓通于降,尤其适用于寒热错杂,湿热中阻为患的病证。王老常用如苦寒的黄连、黄芩和辛温的干姜、半夏配伍。如黄连配干姜,温脾清胃,并行不悖,各得其所,治杂病中寒热错杂证甚效。此外,因湿热而形成的时病,由于湿蔽于外,热处于中以致缠绵难解,也可用黄连配干姜,以达到湿热俱去的目的。
3、怪病从痰治
他指出,由于痰浊深伏窠囊之中、膜原之间而不出,疑难杂证由此而生。对于由痰所致之病症,王老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及“脾为生痰之源”的认识,主张以健脾祛痰为治痰病之大法,此其一。其二,按痰之性质遣药,如风痰用南星、前胡、白附子以散之;寒痰用白芥子、干姜、细辛以温之;湿痰用半夏、陈皮、南星以燥之;燥痰用沙参、麦冬、川贝母以润之;热痰用黄连、黄芩、桑白皮以清之。其三,结合各脏腑的归经学说用药,如痰在肺,则用瓜蒌皮、贝母、百合、款冬花;在心则用天竺黄、胆南星、竹沥、菖蒲、郁金;在肾则用熟地黄、蛤蚧粉;在肢体则用制南星、白芥子。其四,强调“治痰必理气”,常用理气药有郁金、陈皮等。其五,辨证选方,如风阳挟痰蒙蔽清阳,治宜息风化痰、健脾燥湿为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代表方;痰水内停上凌于心,治宜温化痰饮、健脾渗湿为法,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方;痰热互结胸中或胃脘,治宜祛痰散结、苦辛通降为法,以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为代表方。
4、间者用并行
他认为,多病、久病、老年人、新产妇等患者的病机,往往出现阴阳偏颇、升降逆乱、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等相反病理变化,需要采用滋阴制阳、升清降浊、补虚泻实、清上温下等双向调节疗法,使相反的病理机制转变为正常的生理状态。这也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间者并行”的做法。王老擅长使用以下双向调节法于临床:如寒热共调、补泻并进、阴阳两顾、升降兼施、燥湿并行、滑涩互济、敛散同用、表里双解、刚柔同进、动静相合等。
获奖情况
1978年,被江苏省革委会评为省先进工作者,享受省劳模待遇。
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此外,还获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十多次。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江苏省第一届中医内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扬州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泰州市中医学会副会长
兴化市科协荣誉主席
兴化市中医学会理事长
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著作
《中医诊疗阐微》,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中医临证求实》,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I2月出版
主要论文
1.王少华.四逆散治痛证鳞爪[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01):1-3.
2.王少华.变法治肺系病[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07):471-472.
3.王少华.双向疗法的临床应用(一)[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01):1-3.
4.王少华.脾阴虚证治述略[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08):547-548.
5.王少华.章次公先生用附子治湿温心法[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05):313-315.
6.王少华.“治未病”理论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01):6-7.
7.王少华.从三则病案看辨证治疗克罗恩病的思路[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03-705.
8.王少华.疑难病诊治思路[J].浙江中医杂志,2007,(04):187-189.
传承图谱
赵海仙→王少华→严志林、王冠华。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