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擅治内科疑难杂症、皮肤病——邹学熹教授

擅治内科疑难杂症、皮肤病——邹学熹教授

邹学熹

邹学熹(1931—),男,四川省新都人。教授。12岁时,即拜新都廖德明学习中医,后又师从易学专家蔡福裔学习《易经》。1962年毕业考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任教。曾任《成都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夜大函授部教研室主任。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皮肤科疾病。

教育经历

12岁时,即拜新都廖德明学习中医。

50年代,又师从易学专家蔡福裔学习易经。

1954年有新都县人民政府卫生科送到成都市锦官驿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1962年毕业考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

工作经历

1952—1953年,参加县内组织的巡回医疗队。

1955年在新都县三河乡二台子联合诊所工作,并任所长。

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后留校任教,中医专业本科《中医喉科学》《中医外科学》等课程教学工作。

1983年调入函授部任教,从事《内经》等经典著作课程的教学,曾任夜大函授部教研室主任。

1987年聘为教授。

学术思想

善于以五脏为纲,对各种疑难杂症进行辨证论治,有独特见解和绝招。对阳黄的治疗,采用茵陈蒿汤,主张丸剂清热利湿,认为关键是掌握好药物剂量。对右胁下血症,主张以化除瘀血为主,常用大黄蟅虫丸加减化裁,收到很好效果。对尿血、淋证、癃闭、风水等病证,主张在存阴液的条件下,大剂使用凉血清利之品。在各种疑难杂证的治疗中,常用虫介药配入方中。奉着“治病如治国,用药如用兵”的道理,认为治国安邦当用和药,常用北沙参、麦门冬、玉竹、生谷芽、生麦芽、糯米草根、白芍之类,以补五脏,从整体上对机体进行调整。在医易相通方面,提出了八卦就是阴阳学说的来源,河洛就是五行学说的来源,太极就是阴阳五行的公式图。本河图十数。发表了“治疗十法论”,指出中医基本治疗大法,应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的基础上,增入镇、涩两法、才能全面统率方药。

获奖情况

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91被国家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出版著作

专著有《中医五脏病学》、《易学十讲》、《中医谚语一百条》、《中国医易学》、《中医急证手册》、《易学精华丛书》。

主要论文

1.邹学熹.《易经》真的阻碍了中医发展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5-01-27

2.邹学熹.《医易义》串讲(续十)[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05):45-46

3.邹学熹.《医易义》串讲(续九)[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04):47-48

4.邹学熹.《医易义》串讲(续八)[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03):44-45

5.邹学熹.《医易义》串讲(续七)[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02):47-48

6.邹学熹.《医易义》串讲(续六)[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01):44-46

7.邹学熹.《医易义》串讲(五)[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2):46-48

8.邹学熹.《医易义》串讲(续四)[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1):44-45

9.邹学熹.《医易义》串讲(三)[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0):47-48

10.邹学熹.《医易义》串讲(续二)[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09):43-44

11.邹学熹.《医易义》串讲(一)[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08):47-48

12.邹学熹.刊物的生命在于竞争——祝《重庆中医药杂志》成长壮大[J].重庆中医药杂志,1989,(02):56

13.陈先赋,刘继安,邹学熹,庄巨川,贺星涛,周邦培.唐宗海传[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03):67-68

14.邹学熹,吴远通.易学医学气功[J].四川中医,1989,(01):11

15.邹学熹.易学十讲 第五讲 八卦 二、八卦的应用[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03):80-84

16.邹学熹.易学十讲 第四讲 八卦的剖析和应用[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02):79-81

17.邹学熹.易学十讲 第三讲 太极图说[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01):72-75

18.邹学熹.易学十讲 第二讲 易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史[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2,(04):79-81+54

19.邹学熹.易学十讲 第一讲 医易相通[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2,(03):75-79

20.邹学熹.《内经》对“神”的论述[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04):17-18

21.邹学熹.张机仲景略传[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03):78-79

22.邹学熹.試論发热[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02):1-5

23.邹学熹.右胁下血癥治愈案[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01):30-31

24.邹学熹.对唐志成来信解答[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01):82

传承图谱

廖德明、蔡福裔→邹学熹→余贤武。

 

擅治内科疑难杂症、皮肤病——邹学熹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