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大先生”陈怀炯,医术精湛,收费低廉,患者称他是“济世活佛”

“大先生”陈怀炯,医术精湛,收费低廉,患者称他是“济世活佛”

陈怀炯,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中医院退休医生、院长。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当地人尊称他“大先生”。陈怀炯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乾隆年间起,陈氏家族行医已有100多年历史。

陈怀炯先生目前仍然坚持在天全县中医院出诊。成都到雅安天全县高速很方便。

陈怀炯的门诊挂号费应该至少收到8元,但他始终坚持只收5角,直到安装了新的电脑收费系统,增加了运行成本才提高到1元。仅此一项,中医院每年让患者少花费近10万元。陈怀炯说,边远山区,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的日子不富裕,只能保温饱,骨伤患者又大多是自费就诊的老百姓,我们不仅要治愈他们的伤痛,还有责任尽量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以2000年为例,天全中医院单就中医外科和骨伤科来看,门诊部连院长在内只有13人,而年门诊人次达到16万余人次,平均每个医务人员,年均看诊超过1万人次,而年门诊利润不足30万元,每人次病员身上平均利润只有1元多。若以每个门诊病人呆以加价6元计,则可年获利润100万元,若每个住院病人可加价500元,则又获年纯利润100万元,而加价后按照国家收费标准仍然偏低,因上下级这样看来。仅中医外科,每年就至少能让患者少花200万元。

天全县是医院有一味药叫肤轻松软膏,每年会让中医骨伤科亏损一万多元。因为这种药是辅助用药,每个外伤病人的用量只有很少一点,陈怀炯要求在计费时不必加上,而中医院每年有20万左右的人就医,积累起来其量就不可忽略了。

陈怀炯诊治病人不分贫富贵贱、职位高低,除外地病人可以优先,其余所有人都按挂号顺序进行,都用一样好的态度和服务。有一次,一位衣着体面的先生等得有点不耐烦,于是要求陈怀炯给他先看,他可以多给些钱,陈怀炯看了他一眼,拿出一张钱,贴在他的腿上说:“那你先用这个止一下痛吧。”

中医院所有的药品、治疗费、住院费明码实价,病人自己都能算出自己花了多少钱。记得有一次给一位下午6点出院的病人结账,收了当天的住院费,病人找到陈医生,陈医生问为啥要收今天的住院费,结账的人员说宾馆12点后都要收费……,话没说完,他说你说的对,宾馆是宾馆,我们是医院,将多收的住院费退还给了病人。还有一次,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输液药共计40多元,病人找到他,他立即指示没有必要输液的就不要输,能够吃药好的就吃药。

住院病人中有许多藏族同胞。一次,一位从事游牧业的藏胞来院治病,陪他来的还有一家三口,连帐篷也携带而来,准备在医院后院搭帐篷暂住,这完全不符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可是考虑到藏族同胞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属住旅店的开销过大,陈怀炯破例同意了他们一家的请求。

许多藏族同胞康复出院后,又专程回到中医院,在水池中放生成群的红鲤鱼,以藏传佛教的方式为他祈祷,中医院的池塘里,因此放养着许多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鱼。有的藏族同胞甚至对他十分迷信,他们说:“陈院长技术好,骨伤没有他治不好的,他是济世活佛,我们就相信他。” 在藏胞心中,陈怀炯声誉卓著,不仅是医术,更因为他的对患者无私的关爱,他高尚的医德已经感染了他的患者和他身边的人。中医院有一个柜子里装满了病人送给他的,而他再也无法拒绝的哈达,每一条哈达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记载着他对病人无微的关爱。

一位名山县车岭的老太太,下肢骨伤,因为儿女不孝,将她送至中医院便悄然离去,老太太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陈怀炯及时地为她接骨,每次换药都要用温言细语安慰她,解除她的各种担心。经过50天的治疗后,老太太终于痊愈,陈怀炯不但免去老太太所有的费用,还担心回家后,子女们对她不好,专门派了一位副院长专车送老太太回家。

内江有位“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老大爷,因为家里穷,在当地要几千元才能医治。当听说天全县中医院能用很少的钱治好骨折之后,沿途乞讨,步行近20天到县中医院。陈怀炯不仅亲自为他治疗,免去全部的医疗费用,还自己掏钱,给他回家的路费。

广西作家老狼,一次到甘孜采访,不幸跌下马背,扭断脚踝。赶到中医院医治了整整1月。伤愈出院,他叫朋友猜猜总共用了多少钱,有的说3万,有的说1万,最后有的说3千,直到他说出总共花了700元时

女结婚,陈怀炯跟同事换了半天假后,事后补上。

被评为“十大名中医”时必须本人领奖,他才第一次到成都,第一次穿西装打领带,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离开病人。

多年行医,陈怀炯也积累了一身的疾病,坐骨神经痛、干咳嗽、眼睛干痛、胃病等,可是而几十年里,他却没有请过一次病假。

像这样的事情,在陈怀炯的行医生涯中,举不胜举。2005年,当年的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向方远来到中医院检查工作时,亲眼目睹了陈怀炯的治疗室、候诊室挤满了病人,就像赶场一样,住院部的过道上像战地医院一样也住满了病人,他被深深折服,动情地对陈怀炯说,“你没有评上全省‘名老中医’,是我任职期间最大的遗憾啊!”

“大先生”大慈恻隐、大爱无疆

来源: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

陈氏家族世代行医,祖祖辈辈都有妙手回春的“神医”,造福八方患者。

1

先祖入川 定下家规

据陈氏族人考证,天全县陈氏一脉先祖,早在清代初期“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浪潮中,就迁移到四川。

陈氏先祖最初客居于四川夹江县,后因有武学功名在身,到川边为将戍边并在天全县定居下来。

川人尚武。陈家人,也师从峨眉派僧门。学武难免会受伤,又必须及时治疗,陈氏入川后,陈氏骨科第一代传人陈治策,便逐渐将峨眉武学和中医正骨相融,武医结合,开创“陈氏正骨手法”,自制膏药,接骨续筋。

“大先生”陈怀炯,医术精湛,收费低廉,患者称他是“济世活佛”

陈氏家谱

陈氏正骨手法,原本只是陈氏族人用于自救。后来,受伤的师兄师弟找上门来医治。时间静静流淌,陈氏正骨手法用在了更多人身上,福泽乡里邻舍,辈辈代代因此诞生名噪一时的武医。

陈怀炯就是在这样的武医世家成长。他自幼跟随伯父陈和义一起习武、学医、打杂、出诊,并在1959年14岁那年成为陈氏骨科武医的第三代传人,继承陈氏武医衣钵;二弟陈怀浦、三弟陈怀斌,也先后因武行医成为陈氏骨科第三代武医传承人。

在先祖定下的“诚信、宽厚、仁心、睦邻”家规基础上,族人经多次提炼升华后,就形成了雅安陈氏家规,陈怀炯将陈氏家规进行了发扬,并手书下来,传示于子孙:“仁义诚信,爱岗敬业,重孝尚廉,以德为先。”

2

以家规为准 陈氏仁爱睦邻

陈怀炯的伯父陈和义,是陈氏骨科第二代传人,恪守“仁心睦邻”的祖训家规,凡贫困百姓前来陈氏诊所就医治病,概不收费。

这种仁爱之心在陈氏后辈得到进一步升华:1975年,陈怀炯作为陈氏骨科第三代掌门人,将家族诊所和祖传药方,无偿献给了国家。天全县政府在陈氏诊所基础上,建立了今天的天全县中医医院。

数十年来天全县中医院一直坚持“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服务,只收取0.5元的门诊挂号费,2005年新医院安装电脑收费系统,运行成本增加,才将挂号费提高至1元。直到2023年,天全县中医医院的挂号费依然是1元,而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下来每人9000元,远低于同级医疗机构同类疾病的费用,是市级医院的三分之二,省级医院的三分之一。

天全素有“民族走廊”“康藏门户”之称,天全县中医医院骨伤医术过硬,邻近的甘孜、阿坝、凉山、西藏昌都等省内外50余县(市、区)群众,有骨伤都慕名前来。

3

谨遵家规 “大先生”妙手回春

年近八旬的陈怀炯,从医60多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藏汉群众尊称为“大先生”。

这里的“大”,有多重含义:

大医之精、大医之诚。陈怀炯以高超的医术和崇高医德,不仅使天全县中医院发展壮大成为全省有名的中医医院,同时创下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天全县经济社会进步和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天全中医医院大门正对的那条街,全是餐饮、住宿、拐杖商家,周边,各种商店50余家,每年带动近100万人次消费数千万元。

大公无私、淡泊名利。潜心为各族群众祛痛疗伤,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大慈恻隐、大爱无疆。陈怀炯秉持苍生大爱的行医理念,用他点滴的努力和关爱,搭建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

大道致远、大家风范。陈怀炯不拘门户之见,将陈氏中医骨伤医、药技术播散到川、藏、滇、黔地区。

著名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找陈怀炯看病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人知。

1982年,魏巍从北京来到天全采风。夏季多雨、山路湿溜,魏巍在采风途中,脚部受伤骨折。陪同人员第一时间想到了陈怀炯。魏巍被送到中医院,陈怀炯用手一摸,立刻说出骨折的位置,并断定是三踝骨折。

“大先生”陈怀炯,医术精湛,收费低廉,患者称他是“济世活佛”

魏巍并不完全相信陈怀炯,坚持要拍片确认病症。但当时的中医院因为还没有X光机,县里便安排魏巍到县医院拍片。结果片子出来一看,病症和陈怀炯说的丝毫不差。魏巍惊叹地说:神了,神了,治这伤,我认定他了。

经过陈怀炯精心治疗,10多天后,魏巍就可以下床活动了。魏巍因此和陈怀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一直与陈怀炯保持书信联系。

封面新闻记者在天全、在雅安、在名山的采访期间,吃饭或闲聊中,只要一说起“大先生”陈怀炯,几乎每个人都会讲出一个亲历的或者身边人的故事。

“这倒不是费用便宜不便宜的问题,关键是医疗技术好、病人少痛苦。”说这话的,是名山区人——她的外地朋友与人打架,拳头没攥紧,手指受伤,疼痛难忍。“去雅安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说要做开刀手术,费用一万多。于是去了雅安另一家医院,后者说要打石膏。我就带他去了天全。大先生一摸,就说你是不是拳头没捏紧啊?我那朋友当时就惊呆了,说这个医生太神奇了。”最终,这位伤者没有打石膏,更没有开刀住院,“小夹板一上,敷膏药,很快就好了。前前后后花了九十多元不到一百元。”

4

言传身教 后辈传承家规

陈怀炯的儿子陈若雷,1998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回到天全。现在是天全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个人”。

谈及陈氏家规的践行与传承,陈若雷说,父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父亲80岁了,每天早上4:30 起床,5点就准时出现在诊室,他永远是整个医院来得最早的,比清洁工还早。”“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然后学习一个小时,学习完了就睡觉。”陈若雷说,睡觉都是和衣而眠,“他当了一辈子医生,养成了习惯,病人一喊就起来。”“父亲的这些生活习惯,我们都很难做到。”

陈怀炯对子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陈若雷有次上班迟到,赶到医院时同事们已完成了交接班,被父亲看到了。“当着同事们的面,毫不留情地骂了我,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迟到过,也不敢再迟到。”

而老父亲每日俯身半跪为病人诊治的场景,也时刻在感染着陈若雷。

作为“陈家祖传中医骨伤医技和药物配制传承人”,陈若雷坚定传承祖辈“仁心、仁术、仁爱”的家规。在他的带领下,天全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其陈氏骨科特色中医正骨手法传承已成功申报为雅安市第五批非遗代表项目,列入具有雅安鲜明本土特色的中医药传承保护名录。

针对不少藏族病患不识汉字,无法根据医院的标识、标牌快捷找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诊疗,天全中医医院将各科室标识、标牌全部添加藏语提示,并聘请藏族同胞为医院的藏语翻译,鼓励医护人员熟知藏族同胞的风俗、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能够用日常藏语与患者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

因家学渊源,陈若雷和妻子李军、姐姐陈若雨都在天全县中医院从事中医工作。

陈若雷觉得,“父亲一生善良仁爱,勤于治学、严于律己、济世救困的言行,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辈。”

陈若雨则说,“父亲传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做人做事的态度。从小就看到父亲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从不分高低贵贱。”

“大先生”陈怀炯,医术精湛,收费低廉,患者称他是“济世活佛”

陈家人合影

现在,陈若雷把陈氏家规和陈氏诊疗医术,一点一滴地传给儿子陈星河。陈星河目前就读于国内一家医科大学。未来的岁月里,他这一代,也将接过祖辈、父辈的接力棒,继续把陈氏骨科传承下去,发扬下去,继续为患者正骨健体保驾护航。

 

 

“大先生”陈怀炯,医术精湛,收费低廉,患者称他是“济世活佛”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