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关于乌梅的药方大合集,必读文章之一

关于乌梅的药方大合集,必读文章之一

方名:乌梅四物汤 《医门八法》卷二
2.2 组成:乌梅5个,当归身5钱(炒),生白芍3钱,大熟地3钱,大生地5钱,天花粉3钱。
2.3 主治: 消渴,阴虚于下,火炎于上。
2.4 乌梅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5 加减:中消,去花粉,加甘草5钱;下消,去甘草,加麦冬5钱。
3.1 方名:乌梅四物汤《医门八法》卷三
3.2 组成:乌梅肉3个(去壳),当归身5钱(炒),醋白芍2钱,川木瓜3钱。
3.3 主治:怒则肝张脾惫,脾不消水则湿生,湿注于足,致患脚气。

《医门八法》卷四 牛膝乌梅四物汤
2.1 组成:怀牛膝3钱,归身5钱(炒),白芍3钱(醋炒),生地3钱,熟地3钱,黑荆穗3钱(研),乌梅5个。
2.2 功效:敛肝清热降火。
2.3 主治:妇人崩中,阳络伤损,血上行而为吐为衄者。

《医门八法》:加味乌梅四物汤
【处方】白芍3钱(生),生地3钱,全当归3钱,乌梅肉5个(去壳),怀牛膝3钱。
【功能主治】滋阴扶正,导滞除虫。主虫积腹痛,日久肌肤消 瘦。

《医门八法》:桂附乌梅四物汤
【处方】白芍3钱(醋炒),熟地5钱,乌梅5个,桂心1钱(研),附片1钱,当归身5钱(炒)。
【功能主治】血虚经乱之证兼寒者。()
【各家论述】于四物汤中,除去川芎之散,加以乌梅之敛,名曰乌梅四物汤,施之血虚经乱之证;其兼寒者,暂加桂心、附片,名曰桂附乌梅四物汤。

《医门八法》:丹地乌梅四物汤
【处方】白芍2钱(醋炒),生地3钱,熟地2钱,乌梅5个,丹皮3钱,当归身5钱(生),地骨皮3钱。
【功能主治】血虚经乱,先后不定,或血枯经闭,喘嗽骨蒸。

《医门八法》:参耆乌梅四物汤
【处方】白芍3钱(醋炒),熟地5钱,乌梅3个,党参3钱,炙耆3钱,当归身5钱(炒)。
【功能主治】妇人血虚经乱,兼气虚者。或脾不能统,肝不能藏,年届五旬,经脉已断,血热妄溢,经脉复行。乳岩即溃之后,证属阴亏肝躁,多怒善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热证,加丹皮,地骨皮各3钱;寒证,加桂心、附片各1钱。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乌梅木瓜汤
治酒食过度,中焦蕴热,烦渴枯燥,小便并多,遂成消中。兼治瘴渴。所谓瘴渴者,北人往南方瘴地,多有此疾。
木瓜干 乌梅(打破不去仁) 麦 (炒) 甘草 草果(去皮,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

3 《幼科铁镜》卷五方之生津四物汤
生津四物汤为方剂名,出自《幼科铁镜》卷五方,即《古今医鉴》卷十方记载的生津养血汤[1]。
组成:当归、白芍(煨)、生地黄(酒洗)、麦门冬各一钱,川芎、黄连各八分,知母、黄柏(蜜水炙)、石莲肉、乌梅、薄荷、炙甘草各五分,天花粉七分[1]。
川芎8分,归身1钱,生地1钱(酒洗),知母1钱,白芍1钱(水纸包煨),麦门冬(去心)1钱,川连8分,乌梅肉5分,天花粉7分,薄荷5分,石莲肉5分,川黄柏(蜜炒)5分,炙甘草5分。
3.3 功能主治:《幼科铁镜》卷五方之生津四物汤功能生津养血,清热止渴[1]。主治上消火盛,烦渴引饮[1]。
主治上消,渴饮茶水,饮之又渴。
3.4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4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生津四物汤
4.1 组成:白归身1钱,大生地1钱,杭白芍1钱,净知母1钱,大麦冬1钱,人参1钱,正川芎5分,正雅连天花粉5分,川黄柏5分,炙甘草5分,肥乌梅1粒 灯心10茎。
4.2 功能主治:《幼幼集成》卷三方之生津四物汤 主治:上消,渴饮茶水,饮之又渴。
4.3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2 《四圣心源》卷八:乌梅山萸汤
组成:五味1钱,乌梅3钱(肉),山萸3钱(肉),甘草2钱,首乌3钱,芍药3钱,龙骨2钱,牡蛎3钱。主治:瞳子散大者。煎半杯,温服。

《普济方》:恒山乌梅汤
【处方】乌梅半两,桂心半两,芫花半两,半夏半两,恒山半两,豉5合(绵裹),(一方无半夏、恒山)。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催吐痰涎。主疟,膈痰不得吐。
【用法用量】常山乌梅汤(《外台》卷五引《深师方》)。
【注意】忌生葱、羊肉、饧、生菜。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乌梅白糖汤
人身荣卫。荣属木火,其性疏泄;卫属金水,其性收敛,主管表气,而根于里气。节令一交木气,大气降极而升,疏泄起来。中气不足之人,本身的荣气,即随造化的木气升动疏泄。乙木为风木,甲木为相火。里气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则相火外泄。荣气与木火升泄,故发热。热由木火升泄,故发热不恶寒。荣卫失和,故头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发热甚大。火泄中虚,故神智昏迷、精神倦怠也。
此证脉象洪盛,乃木火外泄。重按虚微,乃木火之虚。虚者,木火升泄自伤本气也。病在荣卫之时,外泄之相火,正在浮游,尚未化生定在之热,故舌上无胎。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故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故服之病愈。若发热仍兼恶寒,是感大气之疏泄,又感大气之收敛,而本身卫气,闭束不舒,故加薄荷。以开卫气之闭束也。脉来躁急模糊,根本动摇之象。

《奇效良方》:乌梅汤
【处方】白梅(二十九枚) 檀香(三两) 甘草(四两) 盐(五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热,五心烦燥,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不知医必要》:川椒乌梅汤
【处方】川椒(去合口的)4.5克 乌梅2只
【功能主治】主虫扰腹痛,其痛有时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重订通俗伤寒论》:冰糖乌梅汤
【处方】冰糖1钱,乌梅肉1分。
【功能主治】甘酸养胃。主胎疟。
【用法用量】用水1茶钟,浓煎半钟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乌梅木瓜汤
【处方】木瓜(干)乌梅(打破,不去仁)麦蘖(炒)甘草 草果(去皮)各15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酸甘化阴,调中止渴。治酒食过度,中焦蕴热,烦渴枯燥,小便频多,遂成中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煮16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乌梅木瓜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治酒食过度,中焦蕴热,烦渴枯燥,小便并多,遂成消中。兼治瘴渴。所谓瘴渴者,北人往南方瘴地,多有此疾。
木瓜干 乌梅(打破不去仁) 麦 (炒) 甘草 草果(去皮,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

《是斋百一选方》湿乌梅荔枝汤
乌梅(三十个,大而有肉者,先以汤浸三、五次,去酸水,取肉烂碾,与糖同熬) 桂末(半两,入汤内) 球糖(一斤,临时添减,与梅同熬得所即止) 生姜(半斤,取汁,加减多少用
上件熬成膏,看可便住火,用汤或水调点止渴,甚妙,密封瓶器。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栀子乌梅汤
【处方】栀子、黄芩,各二钱。柴胡(三钱),甘草(一钱),乌梅(三个.去核)。
【功能主治】治伤寒瘥后不得眠。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竹叶十四片,豆豉三十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栀子乌梅汤
【处方】栀子15克 黄芩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柴胡30克 乌梅肉14枚(微炒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依。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竹叶14片,豉50粒,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伤寒全生集》卷四:栀子乌梅汤
【处方】栀子1钱,黄芩1钱,柴胡2钱,甘草1钱,乌梅2个,人参1钱,麦冬1钱,竹叶14片。
【功能主治】治伤寒愈后,气阴两伤,虚烦不眠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活人书》卷十八:栀子乌梅汤
【处方】栀子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柴胡1两,乌梅肉14个(微炒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乌梅汤”。

《温病条辨》:人参乌梅汤
【处方】人参 莲子(炒)炙甘草 乌梅 木瓜 山药
【功能主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若阴液亏甚,脾胃不虚者,去山药、莲子,加生地 麦冬。

乌梅承气汤 韦永兴方
大黄9-15克(后下),芒硝6-9克(冲服),川朴6克,枳实6克,乌梅6克,川椒2克,川连3克。
功能主治:通里攻下,安蛔止痛。主虫积结聚,壅塞肠腔,郁滞不通。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1剂服后4-6小时未见好转或无便意者,可加服1剂。亦可配合使用本方灌肠,以本方1剂,煎取300-500毫升,5岁以下灌300毫升,5岁以上灌500毫升。呕吐不甚,腹胀不着,能配合治疗者,不用插胃管,可直接口服。反之,则需插胃管,一是作胃肠减压用,二是便于灌服中药。

生姜乌梅饮
乌梅肉 生姜各10克 红糖适量
功能主治:和胃止呕,生津止渴。适用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呕吐。
将乌梅肉、生姜、红糖加水200克煎汤。

2 《医门八法》卷三
2.1 方名:乌梅甘草汤
2.2 组成:乌梅肉5个,甘草5钱。
2.3 主治:肝气有余,肝血不足,以致胃气痛者。

《松峰说疫》卷五:茵陈乌梅汤
组成:茵陈(九九尽日,茵陈连根采,阴干)5分,乌梅2个。
主治:瘟疫。
用法用量:上2味打碎,水2钟,煎8分,热服。汗出即愈。

乌梅五味汤《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圣惠》
别名:秘方乌梅五味子汤
组成:五味子、巴戟(酒浸,去心)、百药煎(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乌梅、甘草各等分。
功效:生津液。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上㕮咀。每服4钱,水1盏,空心煎服。

《医门八法》卷二:乌梅八珍汤
组成:大乌梅5个(囫囵),党参5钱,白术3钱(炒),茯苓2钱,炙草1钱,当归身3钱(炒),白芍2钱(醋炒),熟地3钱。
主治: 泻止之后,阴虚之甚。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医门八法》卷二
2.1 方名:乌梅肾气丸
2.2 组成:乌梅肉6钱,熟地6钱,山萸肉4钱,茯苓6钱,党参6钱,制附子2钱,山药6钱,肉桂6钱,吴萸1钱。
2.3 功效:健脾,补肾,敛肝。预防内伤饮食。
2.4 用法用量:每晨服1钱5分,服后食粥1杯。
2.5 制备方法:熟地蒸捣,入炼蜜少许为丸,如莱菔子大。

《普济方》卷二六七引《德生堂方》
2.1 方名:紫苏乌梅汤
2.2 组成:紫苏1斤,乌梅肉1斤(别研),甘草1斤,干葛1斤,杏仁(煮,去皮尖,别研)1斤,盐半斤。
2.3 功效:常服醒酒止渴。
2.4 用法用量:每服1钱,沸汤调下,早晨作汤药甚妙。
2.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1 方名:乌梅豉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
2.2 别名:大乌梅汤
2.3 组成:豉7合,乌梅14枚。
2.4 主治:大病愈后,虚烦不得眠,腹疼懊憹。
2.5 用法用量:水4升,先煮梅,取2升半,纳豉,取1升半,分2服。

2.1 方名:乌梅饮《外台》卷五引《备急方》
2.2 组成:乌梅20枚(取好者,擘破)。
2.3 主治:瘴热兼痢,苦渴。
2.4 乌梅饮的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取1大盏,去梅,和1匙蜜,细细啜之。

3.1 方名:乌梅饮《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3.2 组成:乌梅肉(炒)1两,黄连(去须)1两,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甘草(炙)3分,当归(切,焙)1两半,常山半两,生干地黄(焙)3分。
3.3 主治:产后寒热疟,发渴头痛。
3.4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同煎至8分,去滓,当未发前温服。
3.5 制备方法:上为末。

4.1 方名:乌梅饮《卫生总微》卷十一
4.2 组成:乌梅10个(去核),麦门冬1分(去心),蜜2两半。
4.3 主治:小儿下利发渴不止。
4.4 用法用量:上分为5-7服,用水1小盏,煎半盏,入蜜搅匀,不拘时候服。

5.1 方名:乌梅饮《圣济总录》卷六
5.2 组成:乌梅2-7枚(并子捶碎),菝葜(捶碎)1两半,白矾(生用)1两。
5.3 主治:中风不语,口噤吐痰,颈项筋急。
5.4 乌梅饮的用法用量:
先以水1升,煎菝葜根,取3合,去滓别盛;又别以水1升,煮乌梅至3合,去滓别盛;又以水5合,煮白矾,取3合,别盛。以物斡口开,先灌菝葜汤,次下乌梅汤,又次下白矾汤,旋消停服之良。久久即吐恶痰毒涎,如不吐,以鹅毛搅喉中取吐。

6.1 方名:乌梅饮 《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
组成:乌梅10枚,萎蕤5两,生姜5两,白蜜1合。
主治:天行愈后劳发,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6升,煮3味,取2升,去滓,纳白蜜搅调,细细用白薇十味丸,多少冷暖,以意斟酌。纵不下丸,但觉口干渴则饮之。
用药禁忌:忌菘菜、海藻、芜荑等。

7.1 方名:乌梅饮《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7.2 组成:乌梅(取肉)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知母1两,芍药3分,木通(锉)3分,生地黄3分,升麻3分。
7.3 主治:肝疟,小便不利如癃。
7.4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朴消1钱匕,食后未发前,分温2服。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2.1 方名:乌梅黄连丸
2.2 组成:乌梅(去核,炒)1两,黄连(去须)1两,当归(锉,炒)1两,阿胶(炒令燥)1两,蜡1两半。
2.3 主治:产后赤白痢,肠腹痛。
2.4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1日3次。
2.5 制备方法:上药除蜡外,捣罗为末,炼蜡乘热为丸,如梧桐子大。

《三因》卷十二
丁香乌梅丸:乌梅肉4两,紫苏2两,木瓜2两,茯苓2两4钱,甘草3两3钱,檀香半两,人参7钱,麝香1字。
制法:上为末,用蜜1斤,蜡2两,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膈气壅蔽,外感风寒,咳嗽痰涎白沫,胸背痛,不能俯仰,口干咽燥。
用法用量:本方名丁香乌梅丸,但方中无丁香,疑脱。

丹砂乌梅丸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乌梅10分,恒山10分,知母6分,犀角6分,丹砂5分,龙胆6分,甘草6分,人参6分,苁蓉6分,桂6分,鳖甲8分,香豉1大合,桃仁49个,虎骨8分,升麻8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五疟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木香乌梅丸《袖珍》卷一引《圣惠》
组成:乌梅肉2斤(温水浸1宿,取净肉1斤),木香2两,百草霜2两,丝瓜(烧灰存性)2两,黄连1两,柏皮1两,黄芩1两,栀子1两,当归1两,大黄5钱,半夏(制)5钱,枳壳(炒)1两,陈皮8钱。
主治:大便前后,下血不止。一切下痢便血,并肠风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50加至70-80丸,空心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炒面4两,入前药同杵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入梅水和之。

通润四物汤《妇科玉尺》卷四
组成:四物汤加火麻仁。主治:产后液枯,大便秘结。

乌梅白薇细辛丸《痎疟论疏》
2.2 组成:乌梅(汤润,去核,纳米中蒸之,米熟为度,取出晒干)1两,蜀漆(临用去根,同甘草末拌匀,水润蒸之,俟冷去甘草取蜀漆,锉碎,又拌甘草水,再蒸半炷香,晒干)1两,鳖甲(取九肋者5枚,洗去皮肉;入酽醋,煎干取出,炙燥捣粉)2两,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晒干,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女萎(竹刀刮去皮节及须,蜜水浸1宿,取出,蒸1炷香,焙干)1两1钱,知母(锉碎,干木臼内杵捣)1两2钱,苦参(糯米浓泔浸1宿,其腥秽自浮于水上,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至申,晒干,锉碎)1两,常山(临用取苗,同甘草末水润蒸之,俟冷去甘草取常山。锉细,再拌酒蒸之,晒干)1两,石膏(取洁白如束针者,入砂罐内,埋柳木火中煨令红色,取研极细,用甘草水飞过,澄清去水,晒干)2两,甘草(去头尾,入瓷器中,用好酒浸,蒸从巳至申,取出晒干)5钱,细辛(取北地端直极辛者,用瓜水浸1宿,晒干)8钱,香豉(如法修事者)1合。
2.3 主治:肝疟。
2.4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1日2次。渐增至20丸;饮服亦得。
2.5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点点经》卷一
2.1 方名:乌梅定痛汤

2.2 组成:乌梅3个,杏仁(去油)7粒。
2.3 主治:小儿虫痛,妇人气痛,胸膈连腹俱痛者。
2.4用法用量:以上共打碎,用滚水泡服

乌梅五补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组成:乌梅肉(熬)2两,肉苁蓉(去皱皮,酒浸,切,焙)2两,黄耆(锉)2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1两,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常山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升麻1两,当归(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半,豉心1合(炒),麝香(别研)半两。
2.3 主治:劳疟,屡服药不愈,经年羸劣,状如劳疾。
2.4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加至30丸。
2.5 制备方法:上药除研者外,捣罗为末,入麝香、桃仁合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乌梅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2 处方:白梅(二十九枚) 檀香(三两) 甘草(四两) 盐(五两)
3 炮制:上为细末。
4 功能主治:治中热,五心烦燥,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
5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7.1 方名:乌梅汤《圣惠》卷三十八
7.2 组成:乌梅肉1两(微炒),沙糖半两。
7.3 主治:硫黄发时,令人背膊疼闷,眼暗漠漠。
7.4 用法用量:以浆水1大盏,煎至7分,时时温呷。

8.1 方名:乌梅汤《外台》卷二十五引《肘后方》
8.2 乌梅汤的别名:黄连阿胶汤
8.3 组成:黄连2两,阿胶(炙)2两,栀子30枚,乌梅20枚,黄柏1两。
8.4 主治:热下(匿虫),疗热水谷下痢。
8.5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为2服。

9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肘后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
9.1 方名:乌梅汤
9.2 组成:乌梅20枚。
9.3 主治:水下积久不愈,肠垢已出者。
9.4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1升,顿服之。

10.1 方名:乌梅汤《千金翼》卷十八
10.2 组成:乌梅2-7枚(大者),香豉1升。
10.3 功效:下气,消渴,止闷。
10.4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乌梅取5升,去滓,纳豉,煮取3升,分3服,可常用之。

11.1 方名:乌梅汤《圣惠》卷五十二
11.2 组成:乌梅肉半两(微炒),恒山半两,松萝3分,鳖甲1两(生用),川升麻1两。
11.3 主治:痰实疟,攻作寒热。
11.4 乌梅汤的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煎取1盏半,下茶末2钱,更煎2-3沸,去滓,空腹分为2服。如人行5里当吐,如未吐再1服,以吐恶痰为度
11.5 制备方法:上锉细。

关于乌梅的药方大合集,必读文章之一

12.1 方名:乌梅汤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12.2 组成:乌梅肉7枚(微炒),生姜1分(捶碎),白沙糖3分。
12.3 主治:暴渴,心神烦闷,口舌干燥。
12.4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盏2分,去滓,分温2服,食后服之。

13.1 方名:乌梅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13.2 组成:乌梅(取肉)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甘草(炙)半两,葛根半两。
13.3 主治:伤寒大病愈后,体虚烦满。
13.4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入豉2-7粒,同煎至半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13.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4.1 方名:乌梅汤《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14.2 组成:乌梅肉(炒)半两,黄连(去须,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龙骨半两,诃黎勒(炮,去核)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阿胶(炙令燥)半两。
14.3 主治:久痢,食即呕吐,烦渴不可忍。
14.4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浆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
14.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5.1 方名:乌梅汤《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5.2 组成:乌梅3两(去核,熬)。
15.3 主治:中水毒,手足指俱冷。
15.4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频服。
15.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6.1 方名:乌梅汤《直指小儿》卷五
16.2 组成:小黑豆1合,绿豆1合,乌梅2个。
16.3 主治:小儿疮痘热渴。
16.4 乌梅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新汲水1碗,煎取清汁,旋服。

17.1 方名:乌梅汤《普济方》卷一七七
17.2 组成:梅肉4两,甘草4两,草豆蔻仁半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干生姜半两,白盐6两(炒)。
17.3 功效:止渴生津,和气暖胃,爽口悦神。
17.4 主治:消渴。
17.5 用法用量:每服1-2钱,沸汤点服。
17.6 制备方法:上如法炮制,同为细末。

18.1 方名:乌梅汤《普济方》卷一九九
18.2 组成:乌梅(锉,焙)1斤,半夏半斤(生姜绞汁浸2宿,焙干),桂(去粗皮)1两,马鞭草(焙)半斤,荆芥穗4两,陈橘皮(去白,焙干)4两,甘草4两。
18.3 主治:瘴气。
18.4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8.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9.1 方名:乌梅汤:《医林纂要》卷九
19.2 组成:乌梅肉3个,薏苡根1两。19.3 主治:蛔虫冲心,心痛欲死者。
19.4 用法用量:水煎服。

20 《羊毛温证论》
20.1 方名:乌梅汤
20.2 组成:乌梅40枚,龙脑薄荷3钱,金银花3钱。
20.3 主治:羊毛温邪,毒火冲逆,呕吐有虫,水浆不入,烦躁胸闷;并治暑火呕痰,胸胁刺痛,乍热心烦。
20.4用法用量:共熬汁去滓,下冰糖3两化,冷服。

21.1 方名:乌梅汤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21.2 组成:乌梅3枚(酒浸),黄连1钱2分,干姜1钱,犀角2钱,木香8分,雄黄1钱5分,人参2钱,桃仁泥8分。
21.3 主治:唇疮。虫食肛,上唇生疮,声必哑;虫食脏,下唇生疮,咽必干,皆因腹内生热而食少者,肠胃空虚,三虫求食之故。
21.4 用法用量:水煎,顿服。

22.1 方名:乌梅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22.2 组成:乌梅肉(炒)2两,茜根(锉)1两,黄芩(去黑心)1分,葛根(锉),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22.3 功效:止烦渴,生津液。
22.4 主治:消渴,膈热咽干。
22.5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2.6 制备方法:上为末。

2.1 方名:乌梅顶《串雅补》卷一
2.2 组成:乌梅10枚,青黛3钱,牙皂(炙)3钱,朱砂3钱。
2.3 主治:痰毒。
2.4 乌梅顶的用法用量:大人3丸,小儿1丸,清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白蜜为丸,如芡实大。

2.1 方名:乌梅黄连散《外台》卷六引《必效方》
2.2 乌梅黄连散的别名:乌梅散
2.3 组成:乌梅肉3两,黄连3两,熟艾叶3两,赤石脂2两,当归3两,甘草3两(炙),附子2两(炮),阿胶3两(炒)。
2.4 主治:霍乱水痢,腹中雷鸣。
2.5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疑热则饮下,疑冷则酒下。
2.6 制备方法:上为散。
2.7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柳酸乌梅膏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 处方:乌梅30g,水杨酸2g。
3 制法:取食盐10g,用开水50毫升,溶化后,将乌梅放入,浸泡1日,去核,放入乳钵加食醋15毫升,捣烂,最后,加水杨酸混合即成。
4 功能:主治鸡眼。
5 用法用量:外用。

2.1 方名:乌梅饮子《外台》卷五引《集验方》
2.2 组成:乌梅7颗,桃心7茎,柳心7茎,葱白7茎,豆豉1合,甘草4分,柴胡4分,知母4分,大黄3分。
2.3 主治:温疟,劳疟。
2.4 用法用量:上药各锉细,以童便两茶碗宿浸,明旦早煎2-3沸,去滓顿服,愈;未愈更作,服3服。
2.5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

姜茶乌梅饮 摘录《世医得效方》
处方:生姜10克 乌梅肉30克 绿茶6克 红糖适量
3 制法:绿茶、生姜、乌梅肉切碎共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再入红糖。
4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5 用法用量:趁热顿服,每日3次。

乌梅红糖水 摘录《民间方》
处方:乌梅9克 红糖适量
制法:将乌梅、红糖加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渣饮用。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热饮服。

2.1 方名:盐梅汤《普济方》卷三○一
2.2 组成:乌梅14枚,钱40文,盐3撮,苦酒1升。
2.3 主治:阴囊下湿痒皮剥。
2.4 用法用量:于铜器内总渍9日,洗之。

二甘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
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子 乌梅各等分
治主胃中有热,食后复助其火,汗出如雨。
为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梅豆汤《医学入门》卷八
乌梅1个,黑豆100粒,薏苡仁2合。
肠痈冷热症,及肺痈咳唾脓血不止。
水煎,入阿胶、生蒲黄各1钱,再煎服。

2.1 方名:疏肝益胃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三
2.2 组成:人参、半夏(炒)、茯苓、广皮、吴萸、白芍(炒)、淡干姜、木瓜、乌梅肉。
2.3 主治:胃痛,呕吐酸水。
2.4 用法用量:水煎服。
2.5 各家论述:人参养胃,半夏、茯苓通阳明,白芍、木瓜泄厥阴,干姜暖胃,吴萸温肝,广皮辛通,乌梅酸收。化肝和胃,自能已痛止呕。

连薷汤 摘录《玉案》卷三
黄连3钱(吴茱萸炒),香薷1两,乌梅3个。受暑下痢鲜血。水煎,食前服。

六陈汤 摘录《便览》卷二
青皮、陈皮、干姜、甘草、乌梅、米壳。痢疾。水煎,空心服。

十平汤《证治宝鉴》卷八
当归、芍药、川芎、陈皮、乌贼骨、乌梅、莲子肉、甘草、白术、砂仁。
调气和血,健脾升气。休息痢。加谷芽、生姜,水煎服。

汤泡饮《万病回春》卷三
粟壳(蜜水炒)9克 乌梅1个(去棱)甘草0.9克 蜜30毫升
上药锉碎。治赤白痢疾,日久不愈。用滚水400毫升浸泡一时,去滓,分三次服。

神应汤《鸡峰》卷十四
草豆蔻2个,枣10个,乌梅10个,半夏10个,橘皮半个,青橘皮1个,生姜半两。主治疟疾。
上以此1料,用泉水3升,于银器内煎至1升半,并将药锉为粗末同煎,不以时,去滓,任意。如发热可冷服,如发寒可热服。

益君汤 《简明医彀》卷三
当归2钱,白芍药2钱,生地黄2钱,熟地2钱,人参5分,白术8分,茯苓8分,麦冬8分,栀子8分,陈皮8分,甘草3分,乌梅1个。
心血少而嘈者。
加炒米100粒,水煎成,调辰砂(水飞)5分,临睡服。

《女科万金方》:九宝汤
桑皮、陈皮、官桂、杏仁、乌梅、薄荷、甘草、紫苏、茅根、大腹皮。
男妇咳嗽,睡卧不得,有血。
加生姜3片,水2钟煎,食远服。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九宝汤
真厚朴(去粗皮)3两,半夏3两(沸汤泡9次,切片焙干,作粗末),2味和作一处,用生姜12两,净洗,和粗皮捣令细,同厚朴、半夏罨一宿,晒干,却入下药:甘草(炙),桔梗1两(去芦头,切碎,酒炒金黄色),藿香3两,陈皮3两,人参1两,紫苏叶3两。
上为粗末。
和中化痰,快脾胃。
每服3大钱,水1盏,加紫苏10叶,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服。

九宝汤《普济方》卷一五八
薄荷、贝母、橘红、甘草、紫苏、杏仁、槟榔、麻黄、半夏、桑叶、乌梅、官桂各等分。
痰嗽。加生姜5片,用水2盏,煎至1盏,食后服。

《得效》卷七 三神汤
乌梅肉1两,远志(去心,甘草水煮过,却以姜汁拌炒)1两,枳实(去瓤)1两。
消渴。饮酒多,发积为酷热,熏蒸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食冷物寒浆。
每服4钱,水2盏,糯稻根1握,煎7分,去滓,不拘时温服;若无糯稻根,白茅根亦可;若无白茅根,禾秆绳代之亦可。
夏,加黄连5钱。上锉散。

29 《活幼心书》卷下之香连丸
29.1 方名
香连丸
29.2 组成
南木香半两(不过火),净黄连1两(锉,用茱萸炒,仍去叶梗),乌梅肉2钱半(薄切,用屋瓦漫火焙干)。
29.3 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之香连丸主治赤白下痢,烦渴作痛。
29.4 香连丸的用法用量
赤痢每服33-55丸,或77丸,空心甘草汤送下;白痢丸数同前,空心白姜汤送下;赤白交作,空心温米清汤咽服。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阿胶半两(锉碎,炒胀),水化如糊,候冷入乳钵内同前药末亭分拌匀,丸如麻子仁大

鳖甲乌梅丸

处方鳖甲1片(醋炙酥),川常山1两(薄酒炒褐色),乌梅肉5分,人参7分,知母(酒炒)1两5分,贝母1两5分,槟榔1两5分,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草果仁8钱。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温酒或生姜汤送下,1日服2次。

注意忌猪、羊、鸡诸血食。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 白芍汤
白芍药、酸枣仁、乌梅。主治肝虚自汗。水煎服。

《中医儿科学》养胃增液汤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养胃育阴。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卫生宝鉴》卷五:秦艽鳖甲散
处方柴胡 鳖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30克 秦艽 当归 知母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退热除蒸。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200毫升,加青蒿5叶,乌梅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各一服。

备注方中鳖甲、知母、当归滋阴养血,秦艽、柴胡、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诸药合用,既能滋阴养血以治本,又能退热除蒸以治标。临床上常用于结核病的潮热,温热病后期阴亏津伤,余热未尽,以及原因不明的长期反复低热属于阴虚型者。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目录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散是一副中药,主治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中文名
秦艽鳖甲散
来源
《卫生宝鉴》卷五
功用
滋阴养血,退热除蒸
主治
虚劳阴亏血虚等
组成
柴胡 鳖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 地骨皮各30克 秦艽 当归 知母各15克
用法
上药研为粗末。每次15克,用水200毫升,加青蒿5叶,乌梅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各一服。
主治
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方论
方中鳖甲、知母、当归滋阴养血,秦艽、柴胡、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诸药合用,既能滋阴养血以治本,又能退热除蒸以治标。临床上常用于结核病的潮热,温热病后期阴亏津伤,余热未尽,以及原因不明的长期反复低热属于阴虚型者。
方 名:秦艽鳖甲散(补养之剂)
总 结:风劳
编 号:039
组 成:地骨皮﹑知母﹑青蒿﹑乌梅﹑鳖甲﹑柴胡﹑秦艽﹑当归
主 治:治风劳骨蒸,午后壮热,咳嗽肌瘦,颊赤盗汗,脉来细数。
加 减:汗多倍黄耆。
归 经:足少阳厥阴药也。
方 义:(1)风生热而热生风,非柴胡、秦艽不能驱风邪使外出。鳖阴类,用甲者,骨以及
骨之义。
乌梅酸涩,能引诸药入骨而敛热。青蒿苦寒,能从诸药入肌而解蒸。知母滋
阴。
当归和血。地骨散表邪兼清里热,又止汗除蒸之上品也。

来源:中医师曹云胜 

注意:文中提到的所有药方,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关于乌梅的药方大合集,必读文章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