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金匮》里的一款能够融化血栓的粥——黄芪粥
血栓是威胁我们心脑血管健康的大敌。尤其是在秋冬二季,受寒冷气候、饮水减少、活动减少的影响,血栓更容易兴风作浪,导致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引发脑梗死、引发肾衰竭等等。
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因动脉硬化加剧或血栓的因素发生栓塞,血流中断,导致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时就意味着人体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引发脑梗死
脑梗死是极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人如抢救的不及时不仅会引起瘫痪,失语而且还会导致猝死。
脑梗死引发的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小板增高等等,但最重要最主要的病因是血栓。这些来自心脏和大血管的栓子流入较细的脑动脉之后就栓塞住了,造成脑部组织缺血缺氧。
引发肾衰竭
肾脏,是排泄人体代谢产物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脏出现问题,人体内的毒素就会难以排出去,严重的会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而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肾脏血管血栓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肾脏血管出现血栓类似于脑血栓的形成,所以有人称之为“肾卒中”而一旦发生肾卒中,那后果就会相当严重。所以,对于这块也要加强重视。
中医认为,气不足,无法推动血液运行,久而久之形成血瘀,加上经络瘀阻,这才导致血栓。
《金匮要略》一款专门针对血栓性疾病的方子——黄芪粥
黄芪、生姜、桃仁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
将黄芪、生姜、炒白芍、桂枝、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等药浸透之后煎取药汁。先用文火煎20分钟,然后去渣留汁备用。接着,将粳米用500毫升煮到米开花,然后加入药汁,煮沸3到5分钟即可。
功效:黄芪能补气益气,解决了血液流通没有动力的问题;白芍能养血活血,解决了血液瘀滞不前的问题;桂枝温经通脉,解决了经络瘀阻的问题。生姜辛散,解决了寒凝气滞的问题;桃仁则可以破瘀润燥,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
黄芪粥里面这些药物联合作用,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作,以及改善脑梗病人的后遗症,都有不错的效果。
李时珍说:“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本草纲目》)今就名医用黄芪的经验作一简述,以冀加深理解,适时选用。
《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言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仲景用黄芪,在《金匮要略》中凡七见,而《伤寒论》113方未用,这是为何?后世医家多有论述,而以岳美中先生的认知最为中肯。他说:“仲景在《伤寒论》则绝不用黄芪,在《金匮要略》则罕用四逆,是因为黄芪必须多服久服,才能有效,不像附子、干姜,才下咽则其效立显……可以肯定地说,黄芪对于急性衰弱病,绝无救亡于顷刻像附子那样捷疾的力量,而对衰弱性病则有它一定的疗效。”(见《岳美中论医集》)可见,《伤寒论》中不用黄芪,并非没有对应之证,而是黄芪性温和而力缓,不若附子、干姜那样剽悍有力,可以挽救生命于顷刻。至此说明,仲景治急症不用黄芪,而治杂病则用黄芪,意在缓缓收功。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黄芪,其义有三,一是补虚理劳:如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等;二是通阳逐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等;三是护卫除湿: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及乌头汤治疗“风水”“皮水”“黄汗”“历节”等。
清代邹澍《本经疏证》在分析仲景用黄芪后说:“殊不知黄芪专通营卫二气,升而降,降而复升,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升即降之源,降即升之根。凡病营卫不通,上下两截者,唯此能使不滞于一偏,此即非升非降之谓也。”可见黄芪在补虚功效上,并非单一走向,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
黄芪补气化瘀
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载方33首,其中用黄芪者15首,用黄芪命名或以黄芪为君药者10首,黄芪最大用量八两。他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故借黄芪大补元气,以促血活,如补阳还五汤、足卫和荣汤、黄芪桃红汤、黄芪赤风汤、可保立甦汤等;其中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该方重用黄芪四两,大补脾肺之气,配以活血之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被后世医家推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
张锡纯称黄芪“补气之功最优”。他说“黄芪为气分之主药,能补气更能升气。”
其功效以补气升陷为主,用之得当,还可回阳、理郁、醒脾、滋阴等。
张锡纯所创立的升陷汤(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就是针对胸中大气下陷而设,至今仍然是补气升陷之良方。
邓铁涛:黄芪补气。瘫者行之,邓老认为偏瘫、截瘫均属气虚夹瘀证,他推崇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治之。其体验为:凡气虚血瘀之偏瘫,用补阳还五汤,都有疗效。而他所拟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强肌腱力饮(黄芪60~120克,党参、白术、甘草、当归头、陈皮、柴胡、升麻、五爪龙、何首乌、枸杞子),就是以黄芪为主药的经验效方。其黄芪用量从45克到120克或达240克;治疗一例截瘫,黄芪用至360克。
邓铁涛认为,使用黄芪的指征应为:舌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弱。
体内有瘀血还可考虑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所创立的逐瘀汤系列方剂,现今临床的使用频率极高。在王清任的一系列逐瘀汤中,要数血府逐瘀汤最为著名,还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而且在现代临床中,血府逐瘀的使用频率一点也不比历代名医所列的良方少,足见王氏是确有真知灼见的。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设立。何为血府?书中明确提到:“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胸膜以上满腔皆血”。因血府在胸中,若瘀血停滞,气机被阻,则可见胸中或头部刺痛,且日久不愈。
气机郁遏则可见呃逆、干呕等胃气上逆之症。血瘀日久则化热,还会出现心烦易怒、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若内有瘀血,则会出现唇色黯、舌有瘀斑或瘀点及脉涩的体征。对于体内有瘀血,在治疗上自然需要活血化瘀,而血府逐瘀糖则刚好是活血化瘀的经典良方。那么,血府逐瘀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
血府逐瘀汤是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组成的,血府逐瘀汤是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的加味方。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
瘀血,是中医学所认识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子。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外伤、久病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
“久病入络,瘀阻其中”,因此古人倡久病怪病从瘀论治,本文详述怪病症状蜂起,无的可矢,在证无可辨、屡次试方不效之后,多可归属瘀血阻络,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多可出奇制胜。
注意: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网站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