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休息,实际最耗气血的5个行为!如何把气血补回来?
边吃饭边追剧
躺在床上刷短视频
熬夜不想睡
……
殊不知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
很有可能损耗我们气血的运行
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消耗气血的5个行为
根据中医的理论,气血是“气”与“血”的统称。“气”是人体内循环的发动机,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物质。“血”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
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
因此中医认为气与血,都是构成与维持着人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以下5个看起来很放松的行为,其实很耗损气血。
1
边吃饭边追剧
快节奏生活下,现在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也机不离手,看着综艺或剧集,感觉碗里的饭都更香了,还美其名曰“电子榨菜”。
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一心二用,加重了脾胃的运转负担,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自然会导致气血不足。
2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这其实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习惯,比如跷二郎腿,或是保持一个姿势长时间不动。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下班回家在沙发上一躺数小时,周末或节假日久躺不动,其实都很伤气血。
要知道,“动则生气”,只要动起来就有好处。休息日尽量不要一躺躺一天,平时不久坐,连续静坐不要超过50分钟,哪怕起来接个水也可以。
3
过度沉迷于短视频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这里的血就是肝血。眼睛能看得清楚,全靠肝血滋养和肝气疏泄。如果肝血不足了,眼睛就容易干涩。
有的人看短视频一看数小时,过度用眼会调动更多的肝血,加上久坐不动,容易出现气血瘀滞。
建议大家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还可以多转转眼球,勤刮眼眶。双手握成空拳,由内向外刮动上下眼眶,直至产生酸胀感。
4
反复思考回想某件事
“思伤脾”,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思虑过度还会伤心神,出现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状。
《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思虑劳倦过度,会导致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甚至情志异常等症状。思伤脾,思虑过度还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运化失调,气血化生就会不足。
传统医学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是内心清净,不拘泥于琐事,便能活得健康。脑力劳动者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私人时间”,专注于自我,做做正念训练、瑜伽等,别太追求完美,培养一颗面对生活百态的大心脏。
5
长时间熬夜
睡眠质量影响肝脏的排毒功能,睡眠不好会影响肝脏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如果长期如此,血液无法得到有效净化,自然会导致气血亏损。
气血不足的危害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的往往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抵抗力下降,引起早衰。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
气虚则人体阳气的温煦及推动作用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等。
血虚则器官缺乏濡养,可见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闭经少经,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
如果一个人的先天体质虚弱,或因为后天劳累过度,或病后调养不当,或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气血两虚,引发各类疾病。此时,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食欲差,精神不振,多汗且活动后加重,甚至心慌气短等表现。
如何把气血补回来
1
适当多食用补气血的食材
如鸡蛋、红枣、山药、猪血、鸭血等,可以合理搭配,尽量保证营养均衡。还可以适当吃点中药,比如党参、黄芪等补气补血的药材,也可以搭配鸡肉、红枣、枸杞等炖汤喝。
2
适当运动
长期不运动易导致循环不畅,气血生成受阻,可导致血虚。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散步、打太极、打拳等运动,女性朋友可以选择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建议每周运动5次左右,每次坚持30分钟以上。如果有基础疾病的朋友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强度。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规律饮食、戒烟戒酒、避免久坐不动等,都有助于改善血虚。
4
养好肝血
中医认为肝藏血,是贮藏血液、调整血量的重要脏器。想要养好气血,一定要注意养肝,建议多吃一些养肝食物,如菠菜、黑芝麻、红豆等,同时避免喝酒、熬夜等伤肝行为。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