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内最脏的脏腑是哪里?肛门?不对!
应该是形成大便、储存大便的大肠。
在消化系统里,大肠是个“三线”角色,但是要生起病来,它可是会“要命”的。有一种疾病,被称为“不死癌症”,其难治程度让很多医生束手无策,更让患者痛不欲生。这就是溃疡性结肠炎。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很多人对它较为陌生。它可是一个曾经让日本首相安倍先后两度为此辞职休养的疾病,安倍与其“斗争”了50多年也无法痊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时的特点是:腹痛到直不起身、一天跑厕所十几次、拉血水样粘稠大便。可以说,这是一个发作期间基本离不开厕所的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大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以炎症糜烂和溃疡为主要病理变化,范围多累及远段结肠,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病变呈连续性分布。
该病发病人群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7、8岁的小孩,都可能会患上这种慢性肠病。目前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肠浒 ”、“肠风 ”、“久痢 ”、“休息痢 ”等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目前致病原因尚未十分明确 ,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 、感染 、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景岳全书·泄泻》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矣。”
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在脾胃范畴之类。因此,王幼立主任运用冯明清教授脾虚“不及游溢”的理论观点 ,结合多年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疗经验 ,认为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饮食结构改变是目前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脾虚“不及游 溢”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脾运“绝对虚”所产生的“湿”“热”“瘀”“毒”是结肠溃疡的主要因子。
目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西医方面主要采用激素药消炎,配合免疫制剂增加肠道菌群来减少发作,但是对于病症的治疗和逆转几乎没有太好的办法。但对于中医来说,这个病症的治疗却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健脾益气、解毒生肌内外合治是最佳设方原则,所以治疗时健脾益气应贯穿始终 。本病不只是结肠局部的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反复发作,疾病过程中有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标实为主,兼有本虚 ;缓解期本虚为主,余邪未尽,兼有瘀血。
患者在发作期,因长期的泄泻已经导致肛门松弛。同时中医认为,这也是肾气衰败导致肾关不固,因此,无论是脾虚的调治还是肾气不固的调节,使用针灸配合治疗,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如今人们饮食大多存在过于精细,缺少粗纤维,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高热量),是此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久坐运动少的人群,肠道蠕动慢,日久便容易导致寒、湿、毒蕴结,诱发疾病。
情绪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长期紧张、忧虑等的情绪非常影响脾胃的运化,慢性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基本的运动如散步、健身操等,有利于肠道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减少毒素的积聚。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