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参考方——滋肝补肾汤
同前文“特发性震颤”一样,帕金森病亦归属祖国传统医学之“颤证”范畴。二者病名区分依据为现代临床仪器诊断:震颤分型和神经电活动。一般而言,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为特点,特发性震颤以姿势性震颤为特点,帕金森病要比特发性震颤严重。
年老体虚、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当是帕金森病的诱因。诸邪导致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气血不足→筋脉失其濡养,最终肢体僵硬、运动迟缓、肢体摇动颤抖。肝肾阴虚→虚风内生→风胜则动,加之髓海失充,使头部也受风而振摇。
肝为刚脏,喜柔恶燥,肝又藏血,血可濡养筋脉。肾为先天之本,封藏先天之精。肝肾同源,二者相互影响:肝阴充足,可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可上滋肝木。若肝肾阴虚,则可出现肌僵直,肢体震颤等表现。
肝肾共生,二者相互协作:肝是由肾之精髓所化,母壮则子实,肾阴充足时,肝脏得以滋养。肝脏得以充养后,才可濡养四肢,肢体活动才能正常。若肝肾阴虚,则可出现肌僵直、肢体震颤等表现。
其主症为:肢体或头颤振日久,震颤幅度大,肢体拘挛,活动笨拙,上肢不能协调,步态拖拉,言语蹇涩;次症为: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头痛或盗汗,腰酸腿笨,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脉可见:舌体瘦小,舌质暗红,舌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象细弦或细数。
综上所述,帕金病病位在筋脉,多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则:滋补肝肾,息风止痉.
滋肝补肾汤源自“补阴方剂之祖”——“六味地黄汤”,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朝霞教授团队创制,对治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效果确切。
滋肝补肾汤组方如下:
生地黄15g | 熟地黄15g | 当归9g | 枸杞子15g | 北沙参9g | 山药12g | 麦冬12g |
川楝子6g | 山萸肉12g | 泽泻9g | 茯苓9g | 牡丹皮9g | 炙甘草9g |
君药:
以生地黄、熟地黄共为君药。生地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归肝肾经,味甘性寒,甘则能补,寒则清热,可养阴生津、治疗津伤阴亏之证。《汤液本草》记载生地黄可以生血,补益肾水真阴之不足;又能补益肝肾,养阴生津。《本草经疏》中也曾记载,干地黄是补肾家的要药,益阴血的上品。地黄配合枸杞、当归、川楝子,可共同滋肝肾、疏肝气。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可滋阴填髓,尤善补肝肾之阴,能治肝肾阴虚诸证。《本草从新》记载:熟地为“壮水之主药”,所有的肝肾阴亏之证、各种虚损之病,皆可加用熟地黄。二者共为君药,共同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
臣药:
以当归、枸杞子、北沙参、山药共为臣药。当归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云:“味甘温”,辛香而润,归肝、心、脾经。能行血和血,养营调气。肝肾阴虚,筋脉失于濡养,则常出现血瘀或伴有气血不足。而当归血滞能通、血虚能补。《神农本草经》记载当归有“补五脏,生肌肉”的作用。枸杞归肝、肾经,可以滋阴益气、扶正固本,善治肝肾阴虚证。当归、枸杞养血滋阴柔肝,《本草品汇精要》称枸杞“强阴益精”。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汤液本草》记载,沙参味苦性微寒,对五脏的阴虚都可起到滋补作用。山药入肾,可益肾阴、补肾气,治疗肾阴虚衰等证。北沙参、山药益气养阴,滋补中焦脾胃;山药可使肺、脾、肾同补,除了补虚扶正、气阴同补之外,尚有见肝为病、防病传脾之意,故二者共为臣药。
佐药:
麦冬、川楝子、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为佐药。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佐以少量川楝子。《医林篡要》记载,川楝子可“坚肾水”,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调达之性。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日华子本草》有云:“暖腰膝助水脏。”泽泻利水渗湿而不伤阴,并能解熟地之滋腻。《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可“养五脏,益气力”;茯苓味甘能补,味淡能渗湿,与山药同用,增强健脾之效;与泽泻同用,可共泄肾浊,助真阴以复其位。丹皮能泻阴中之火,清阴虚之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本草纲目》有云:“滋阴降火”。上流味均为佐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使药:
炙甘草为使药。甘草味甘性平,能缓和药性。炙后味甘,缓急止痛。又调和诸药,以减少药物毒性。且用以矫味。
上述诸味药物合用,共奏滋阴柔肝、补益肝肾之效。最终达到滋补肝肾之阴、息内动之风的作用,使帕金森病症状缓解。
附: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
熟地黄160g | 山茱萸80g | 山药80g | 泽泻60g | 丹皮60g | 茯苓 |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注意:文中药方仅供参考,实际应用需辨证施治。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