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远离焦虑,认识生命主体,从这个训练开始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把他的老公拉到我这里来,说是他老公焦虑得很,想让我给他扎几针。

当事人来了之后,我们聊起来:

“听说你最近很焦虑啊,是吗?”

“我不焦虑啊?”

“那你夫人说,你每天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家转来转去,一遍又一遍地念叨同样的事?”

“哦,这个是有的。但我不觉得这是焦虑,只是事情解决不了嘛。”

“你这难道还不算焦虑?”

远离焦虑,认识生命主体,从这个训练开始

从“不自知”到“能自主”

跟大家讨论起焦虑的时候,一般会有几种观点:

  • 有人认为,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
  • 有人认为,焦虑是一种脑神经层面的身体状态;
  • 也有人认为,焦虑是行为层面状态,是事件解决不了。

实际上最头疼的就是第三种,明明很焦虑但就是不认为自己是焦虑的。

杨海鹰老师常说,健康一事最后一定是走向“自主健康”。无论是身体上的种种不适,还是精神情绪上的种种不适,本质上都是“主体”的一种选择。说白了,就是自己选择的。最终的结局也一定是落实到“自己”的问题上。

这个“落实到自己”,其实特别容易被误解。

常见的,比如,那是不是意味着“受害者有罪论”,反正什么事都得赖我自己呗?再比如,导向“自我否定”,所有问题都是因为我不够好。无论哪一种都会导向内心的力量更加虚弱,即“自卑”“低自尊”的状态。而这种无力,本身又是焦虑根源。

真正要解决焦虑的问题,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

1.

意识到自己是焦虑的。

2.

清理焦虑相关的情绪,调养身体能量的失衡。

3.

慢慢做到“自主”,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在压力状态下的本能反应。

以往,我都是非常忽略第一个步骤的,因为来找我的病人中,大多数都是知道自己有问题才来找我的。但跟焦虑群体接触多了之后,我发现绝大多数处于焦虑中的人其实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是焦虑的。或者说,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烦躁”或“难以避免的烦躁”,自然也就不会认为自己需要调整这个状态。

帮助他人觉知焦虑

当然我想愿意来看这篇文章的人,至少对自己焦虑会有一个基本的觉察。麻烦的是,你身边的人焦虑而不自知该怎么办?

我给大家出一个主意,就是帮他意识到自己是焦虑的,然后再讨论后面怎么办。这里的要点有几个:

1

不要轻易使用“焦虑”一词

我们现在的社会,对“焦虑”整体是一个贬义词,谁焦虑,就意味着谁“脆弱”“无能”之类的。

越是自信不足的人,越容易焦虑,而越是自信不足的人,越听不得有关“脆弱”“无能”之类的词语。所以,大概率,你说他焦虑,他会否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我们可以尽量使用更精准,而且中性的情感描述词汇:

“是不是感觉遇到困难了?”

“是不是感觉有点棘手了?”

“是不是感觉压力太大了?”

“是不是觉得心力耗干了?”

……

“有困难,问题棘手”,这么说,都是外因,不代表你无能。

“压力大,心力耗干”,这么说不是一种批评或者否定,而是一种理解。

当然,有一些自尊过于敏感的人,即便这样说他们也会抗拒。

2

避免关系中的障碍和相互激引

无法帮对方确认焦虑,最大的障碍是关系。本质上还是触及自尊,越是觉得彼此不认可的关系,就越没法说这个事。

人在焦虑时最需要的是理解,而理解的前提则是建立在彼此“接纳”与“认可”之上。

  • 如果你不认可我,你也不会理解我的难处;
  • 你不能理解我的难处,我自然不会跟你讨论我的焦虑;
  • 如果我说出来,你还要讽刺、批评我两句,或者讲一堆大道理,那就更没有聊的机会了。

这里有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点,对方的焦虑,会唤起你的焦虑。这一点你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这就是两个人心神能量互相影响的一个基本表现。

人是先有内心一个焦虑的感受,再投影到现实层面,认为“xxx事件”让我焦虑不安。有人认为是因为钱,有人是因为健康。但是实际上它们的真正源头,就是中丹田中积压的一个情绪能量团。

所以,对方可能会因为“工作难”焦虑;在影响到你的时候,你可能会因为他的“工作能力不够强”而焦虑。一旦你被这个能量控制,很自然就会批评对方,各种不满意、翻旧账、提要求……就都会出来。

想帮对方确认焦虑,首先要确认自己在这里是焦虑的。否则,这个确认的过程一般都有较大的障碍。

觉知自己的焦虑

觉知自己的焦虑,在简单“知道自己焦虑”之后,还有一些可以深入的部分。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一个问题,焦虑是个什么问题?

它既是身体层面的问题,又是心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会有身心两层次的反应。

远离焦虑,认识生命主体,从这个训练开始

1

先说心

焦虑是一种情绪吗?其实不是,焦虑并不是一种情绪。一种情绪要出来,但我们又不知道它是什么情绪。

比如杨海鹰老师说,打坐时“烦”是好事,那说明动到了心深处的东西。其实焦虑也是一样,只不过是一件事动到了心深处的东西。无论打坐还是做事,扛过这个烦,这一层东西也就被破了、化解了,人自然会更进一步。

当然,“扛过去”是一条路,还有另外几条路可以走,比如,借助外力从身体层面清理掉,这就涉及到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再一条路,就是自知,一旦我们知道了那股涌动的情绪能量到底是什么,那很快它就散开了。

某次讲课,一个学员说她感到烦躁不安,我先是带着她安静下来,带着她去感受这个烦到底是个什么情绪。很快,她说,“悲伤”,然后就大哭起来。哭过一两分钟之后,她就停下来了,并告诉我,她感到非常平静。

在情绪中,我们有两个重要的选择,我是否接纳这些情绪?我是否愿意放下这些情绪?这两个选择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化解这些情绪。

除情绪之外,另一方面,焦虑是脑子里的一大堆“戏”,什么“新仇旧恨”、“对未来的担心”、“揣测别人的心思”……本质上,这些都是我们对实相的一种“评判”。这些评判,无非是一些“是非对错”,“应该不应该”,“计划与掌控”……

并不是说不能有这种评判,而是不能“沉浸”在这种戏里。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选择,在很多人的世界观中,认为这种评判是最重要的,甚至超过了用心去感受世界。然而,戏越多,越焦虑。

我觉得这里面有两层。第一层,这些“评判”,本质上还是受情绪、感受所驱使。如果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让我们太多情绪波动与好恶取舍,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是非对错”之类的评判。只会剩下对现实的客观描述。如果连死亡、贫穷、离别也不会动摇我们的心,那我们的世界观将是完全开放而不设限的。

另一层面,诺娜老师说“放下思维,进入感觉”;杨海鹰老师则描述为,“在第六识,还是七识”。

这一点,杨师的标准非常清晰:

当你觉得你的“我”,或说你体验外部世界的起点,是从头部为中心发出的,那就是在“脑”、“第六识”。如果是以中丹田为起点的,那就是在“心”、“第七识”。

要清晰分辨这二者,还是需要一定练习的。但无论如何,到底什么叫“放下思维,进入感觉”这里就有了清晰可判断的标准。从我的体验来讲,当我们以头脑为起点时,我们是在“观察”世界;而以心为起点时,我们是在“感受”世界。

这一部分也是摆脱焦虑的重点,要慢慢学会评估自己是不是又“上头了”。

2

再说身

到底是心控制身体,还是身体控制心。我们常说一个意识“主体”的概念,到底哪个才是主体,真不好说。到底我是主体,还是我的情绪是主体?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实际上,是情绪在控制我,而不是我在控制情绪。

什么叫我能控制情绪,并不是说,我生气,我能忍住不揍你就叫控制。那个叫控制行为,不是控制情绪。

从身体角度去看,情绪的本质是中丹田中涌动的一股能量。

以愤怒为例,真正的控制情绪,是感受到中丹田波动的这一股叫“愤怒”的能量。然后我说,“散”,这股能量就可以原地消散。这并不是憋回去,而是真的就没了。这种控制力是需要长期练习获得的,具体方法我们可以另行分享。但无论哪一种练习手段,都是建立在足够清晰的觉知基础之上。

心神的训练

中医讲,我们的“心神”,主要是寄居在“心藏”,也就是中丹田的位置。心神,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除了心藏这个“主要居所”之外,还有很多“行宫”。往大了说,脑、五脏、十二经……都是心神的行宫;往细节说,每一个细胞都是心神的行宫。

心在“起作用”时,就会到达行宫;作用完成,又回到心藏居所。

除此之外,心神也会在一些大的行宫,留下一些“常务办事员”,维持一些自主行为,如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等工作(这个“自主”,是西医的叫法,“自主神经”负责心跳、胃肠蠕动一类的活动;“非自主神经”控制,肌肉运动之类的活动)。

传统道医理论,将“主要居所”中的心神主体称为“魂”;“外派常务办事员”,叫“魄”;还构建了每一魂魄的类人形外貌。

这个过程,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复杂的生命体的必要过程。或许是因为,向外部世界的过多关注,导致心与四肢百骸之间的关系慢慢变淡。越来越多的心神,处于无觉知状态,变成常驻外派办事员。

觉知训练的过程,就是恢复心与外派办事员之间的关系,把更多的心收回来。这个过程同样是将局部自动化活动,收回变成心神自主的活动。需要他们自动化时,就自动化;需要收回主控权时,可以随时收回主控权。

从我个人实际感觉的角度来讲,心的感知可以“渗透”到的地方,就是心有主控权的地方。相反,心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在外部观察的地方,是没有主控权的;而连旁观都没有的地方就更是生命的盲区了。

深入来讲,主体可以控制的远不止自己的情绪,随着深度的练习,我们的气血、能量都是可以控制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想彻底地摆脱焦虑,始于自知,也终于自知。更深层的“自知”,不仅仅是觉知、感知那么简单,而是认识真正的“主体”、心的本性。

远离焦虑,认识生命主体,从这个训练开始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