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药被称为化痰之宝,能把喉咙里的痰化掉
中医有一种病症叫梅核气,梅核气是比喻的说法,好像喉咙里塞了个梅子核,吞吐不下,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痰气郁结,降气化痰是治疗梅核气的常规思路。
基于这个思路,有一味中药被委以重任,那就是枇杷叶,枇杷叶就是植物枇杷的叶子,新鲜的枇杷叶背面有一层细小的绒毛,要把这层绒毛刷掉才可以入药。
枇杷叶归肺经,喉咙是肺的门户,肺里有痰,痰往上涌,刚好卡在喉咙这个地方,这时候就可以用枇杷叶。枇杷叶不但化痰,还能降气,促使肺气下行,化一下痰,再降一下气,痰随气降,喉咙里的异物感就消失了。所以说这枇杷叶就是清肺化痰的宝药。
不过,仅凭枇杷叶,力量终归有限,老话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壮大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配伍,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方子叫上焦宣痹汤。
上焦宣痹汤:枇杷叶6克、郁金4.5克、白通草3克、射干3克、淡豆豉4.5克
肺在上焦,再看枇杷叶、射干也都属于肺药,所以这个方子的核心立足点在肺,通过治肺也能治梅核气?自然是可以的。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有过记载,说“咽中不爽”是因为肺气郁闭。
我们说梅核气的人往往情绪不好,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它和肝联系在一起,却忽略了负面情绪对肺的影响,《黄帝内经》载:忧伤肺,悲哀伤肺。这就容易导致肺气郁闭,津液运行不畅,有一部分就变成痰,在肺里聚集起来,痰往上涌,喉咙里的异物感就是这么来的。
前面提到,枇杷叶入肺,能降肺气,枇杷叶还具有宣散之性,一宣一降,使肺气通畅,肺里的痰明显就变少了,而那些已经生成的痰,也会随气往下走,往大肠里走,肺与大肠相表里,最终通过排便排出体外。
郁金行气解郁,把郁闭的气机发散出去,有利于肺气升降出入,郁金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它不但入气分,也能入血分,能把血液中的瘀滞一并疏散。
淡豆豉一药也是取其宣散之性,比如张仲景有一个方子叫栀子豉汤,里面就有淡豆豉,这个方子对烦热失眠效果很好。因为有热,人就容易烦躁,容易失眠,淡豆豉清热除烦,把郁热宣散出去,到了晚上就能睡得很好,所以淡豆豉的这一性质是经过古人反复实践验证过的。
回到今天的主题,当郁热得到宣发透散,气机就能流通起来。淡豆豉还能和胃消食,改善脾胃功能,脾胃运化得好,痰湿就能被运化掉。
白通草作用在三焦,三焦是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白通草把上焦肺里面的湿气引入水道,通过小便排出去。
射干清利喉咙,它可以是咽喉的引经药。《神农本草经》载,射干“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这个方子名字叫上焦宣痹汤,痹指的是喉痹,梅核气就属于喉痹的范畴。
关于梅核气,我们之前分享过理气消梅汤,分享过金嗓利咽丸等等,大多是从肝论治,从这个角度,效果不是很好的话,可以考虑用上焦宣痹汤,从肺论治,也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