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高手,一味中药,清上中下三焦之火,火去人安
诗曰:
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
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
是的,今天要讲的这味中药正是栀子,不是栀子花,而是栀子果。
如果说每一味中药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那么,栀子的绝技就是清热去火,它是清火高手,凭借着一身高超的本领,在三焦这个通道内上下游走,所到之处无不令敌人闻风丧胆。
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三焦,三焦指的不是某一个脏器,而是一个范围,或者说是一个通道。中医把三焦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焦归心肺,中焦归肝胆脾胃,下焦是肾和膀胱的地盘。
栀子通行于三焦,三焦有火,它都能清。
1、止各种出血
比方说鼻出血。
《药性赋》里说,栀子,鼻衄最宜。
古人叫鼻衄,其实就是鼻出血。
肺开窍于鼻,肺中有热,血受热妄行,血液在邪热的鼓动下,脱离了原来的轨道,顺着鼻子流出来了。这种鼻出血很好解决,栀子15克煮水喝。
还有像剧烈运动,吃完燥热的食物,温补的药物,引起的鼻出血也可以用栀子煮水喝。当然,牙龈出血也管用。
注意,有一种情况不能用栀子,就是反反复复地出血,大家要记住一点,久病必虚,像这种情况通常是脾虚,脾不统血,可以吃点归脾丸。它能引血归脾,还能把虚弱的脾胃补起来。
2、黄疸
通常是胆汁外溢引起的,胆汁为黄。那么,胆汁在胆囊内存储的好好的,怎么就外溢了呢?
是因为肝胆湿热。胆汁虽然存储在胆囊,实际上是由肝来疏泄,它听从肝的指挥。肝脏里头有湿还有热,导致肝功能失常,胆汁不受约束,伺机外溢。对此,张仲景有一方叫茵陈蒿汤,里面就用到了栀子,用栀子来清肝热。
茵陈蒿汤:茵陈18克、大黄6克、栀子12克。
3、胃痛
凡世间百病总离不开虚实寒热四个字,我们通常讲胃痛,受寒是主要原因,然而有一种胃痛却是因为受热,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反过来了,吃点燥热的食物胃就痛,可以用栀子15克煮水喝。
4、失眠
当我们体内有火的时候也会失眠,比方说,心火。这种失眠有一个特点,就是睡不着的同时会到很烦很烦,时不时的就想翻个身,从左边翻到右边,又从右边翻到左边,符合《伤寒论》所说的“虚烦不得眠”。
《伤寒论》是东汉大医张仲景所著,仲景先生的思路是用栀子来清心火,然后又给它找了个伴儿,把淡豆豉找来了,为什么要加淡豆豉呢?你看心脏高高在上,心火在上焦烧得特别旺,好像灯笼一样,栀子把火扑灭,淡豆豉在这灯笼上开一个小孔,把胸中的郁热发散出去,是不是很巧妙?两味药组合在一起叫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栀子9克,豆豉4克。
5、跌打损伤
一不小心摔伤了,扭伤了,没有伤到骨头,只是身体局部肿了起来,又肿又痛,还有点儿发红发热,栀子打成粉,用黄酒调和成糊状敷在患处,可以把郁在局部的火热之气流通出去,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6、痤疮
有一个词叫年轻气盛,年轻人火力旺,你看青春期的少年一冒痘,就是又红又大,摸上去还很硬的那种,有一个办法是把栀子打成粉,用鸡蛋清调匀,敷上去,慢慢地那些疮啊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瘪下去了。外敷的同时可以配合内服防风通圣丸。
7、如果是下焦有火呢?小便一排出来又黄又浊,栀子15克煮水喝,随着黄浊的小便越来越清澈,下焦的火热也就如潮水般一点一点退去了。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